(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改革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视野和理性。作为决策层,理应该看得更远。面对反对意见和力量,需要坚持的勇气,敢于亮剑,迈出坚定的步伐,推动中国的改革前进。
2001年12月11日,经历15年漫长谈判之后,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加入WTO,通过十年,已经证明了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历史决定。而当时推动这进程的决策者是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但决策层用比给他们压力的群体更长远的眼光证明了这是一步非常有价值的棋。现阶段的中国改革,从这可以借鉴一点东西——需要决策层仍然有这种魄力和勇气,敢于向各种阻挠改革的挑战亮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中国改革的动力,推动中国平稳转型。
加入WTO,让中国成为全球化过程中最大的收益者,中国加入WTO十年来出口规模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吸收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2002年到2010年年均增速接近50%。而中国在这十年间GDP从世界第六赶到第二。当然加入WTO带给中国的影响和改变,不单单停留在中国经济数据的变化上,还加快了中国的开放进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在促使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进一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方面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尽管加入WTO也存在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因为出口政策变化的不及时,加速了中国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等。但权衡利弊,中国加入WTO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尽管今天我们都感觉到加入WTO带给中国的巨大好处而会予以支持,但回到十年前,当时的情况却是并非如此的一边倒的支持。中国之所以经历15年漫长谈判历程之后才加入进WTO,就在于与谈判对手比如美国的讨价还价之外,还存在着国内巨大的反对声音。比如对汽车业、纺织业、化肥专营权、金融业、电信业开放尺度等方面,国内当时巨大的利益集团是反对和阻挠的。当然也有充满担心的,生怕国外的狼来了,吃尽国内的各种肥肉。当然压力也不单纯是经济利益层面上的,1999年朱镕基访美没有成功签约,后来遇到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导致国内巨大的反美情绪。朱镕基差点被当成亲美人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升值有谣言说,朱镕基辞职了。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主要的拍板人江泽民和朱镕基还是保持了作为决策层需要的理性和视野,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坚持改革的魄力和勇气。在“轰炸大使馆”半年后的1999年11月15日上午,在非常重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经江泽民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协商同意,朱镕基溜岗带着吴仪跑到外经贸部,直接与美国政府代表团谈判。最终推动了在当天下午3点50分,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的障碍,让中国正在2001年12月11日最终入世。这也成了当时几个主要决策者最大的历史贡献之一。
现在看来,如果当时的决策层没有顶着国内巨大的压力,及时作出决策推进谈判,考虑到美国2000年就进入大选年以及911事情,中国入世可能一拖就是数年,对中国的影响就不止一点点了。这个事情可以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改革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视野和理性。作为决策层,理应该看得更远。面对反对意见和力量,需要坚持的勇气,敢于亮剑,迈出坚定的步伐,推动中国的改革前进。
中国加入WTO已经十年了,目前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各种社会、经济、文化、体制的挑战都摆在面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改革一途。但改革不是口里说的,而是要付出具体行动的,需要有亮剑精神。客观来说,随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做大,这十年改革的动力开始趋弱,力度开始减小。
现在改革所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但回想江泽民、朱镕基时代面对的国企改革、加入WTO何尝不是巨大的挑战?回想邓小平时代面对改革开放的意识形态的挑战更是巨大,没有挑战的改革环境是永远不存在的。这些决策层之所以敢于面对挑战,大胆推动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理想主义,敢于亮剑,也就是敢亮剑最终让他们写进了历史,推动了中国的变革。
中国加入WTO十年之际,需要总结和提炼这段入世过程带给中国改革史的作用,更需要呼吁现在有更多的改革精神,更多的亮剑精神,也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实现平稳转型,改革成功。
(作者系中国城市战略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财经评论员)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