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年会专报】2011年12月14-15日,“《财经》年会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12月14日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用打比方的形式,形容20世纪80年代民企如同知道有人搭救自己的坐牢者,而现在的民企则像自由人,但时刻被追捕。
张维迎认为,当年的坐牢者,一定比现在这个自由人“心情更好”。
这是何因?
“现在,我们财富更多了,跟原来不可比,但心情却与预期不一样,”张维迎解释道。他说:“那个年代(80年代),大家充满希望、期待,比如,我做的生意是违法的,但我相信未来是合法的。但现在可能做的是合法的,但人们会担心,随时会变成非法。”
张维迎强调,他最想说的就是,西方世界200年前就已解决的问题,中国现今仍未解决。那就是“人们财产的安全和自由”。他表示,“我觉得非常可悲”,并称,为今天坐在这里与大家讨论该问题感到“非常羞愧”。
问题该如何解决?
张维迎认为,中国需要像“南巡讲话”邓小平这样的人,国家需要“提气”的机会。他指出,企业们把希望寄托在宏观或宽松货币政策,认为又有希望了,其实“完全错误”。因为对照历史,1992年中国状况的本质是得到“一种气”,即,“给你自由了,只要你合法,只要你能够为社会,为老百姓创造价值,就光荣”。
张维迎认为,要创造上述所提及的环境,得有行动。这需要政府真正下决心,此外,国有企业,尤其央企股份,应“大幅转让给老百姓”,如此,将立刻提升社会信心,因为会令每个中国老百姓清楚看到中国将行向何方。
“现在我们不知道往哪里有,我们甚至担心往回走,所以怎么可能有信心呢?”张维迎说。
对于民企自身而言,张维迎认为,民企赚钱不是靠自己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是以政府补贴来维持,“也是很可悲”,国企则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