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全民公益背后实质是公益转型

2011年12月16日08:11
来源:南方日报

  “全民公益是一种表象,而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从公益行为模式到公益制度和文化的转型。”在《全民公益2011年度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前夕,该报告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健刚在与本报记者的对话中,解读了2011年“全民公益”突飞猛进背后的本质逻辑。

  南方日报:您在《全民公益2011年度发展报告》中将2011年称为公益的“狂飙突进”之年,是什么原因让公益突然“火”了?

  朱健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这样形容2011年的中国公益。但这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首先,在别人认为没有意义、没有用、没有前途的公益领域,一直有很多人在进行着长期的努力。其次,国家政策逐渐转变,社会建设成为新的中心议题,从而使公益越来越主流化。再次,公益领域开放了,它不再是一小撮雷锋式人物的自娱自乐,包括精英阶层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纷纷进入,公益成为人们广泛认同的东西。

  南方日报:2011年的公益事件很多,为什么可以用“全民公益”来统辖?

  朱健刚:在2010年“全民公益”被提出的时候我还觉得有待商榷,但到2011年,事实表明“全民公益”已绝对成为公益的主流。全民公益与官办慈善、富人施舍相区别,它的核心就是普通人的公益,最广泛的普通人都可以在这个领域实现社会参与,公益也因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参与而成为公共参与的重要管道,进而成为社会建设的关键领域。所以如果要概括2011年的中国公益,“全民公益”应该是最广为认同的。

  南方日报:在全民公益报告中,为什么将公信力、创新和转型确定为三大议题?

  朱健刚:我们在公益业界用专家测评法选定2011年公益领域十大事件,有一半关乎公信力。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公信力和创新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转型则是被用来概括2011年的中国公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认为“全民公益”是表象,而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从公益行为模式到公益制度和文化的转型。

  南方日报:您在全民公益报告中的观点认为全民公益带动社会转型,这是怎样一个过程?

  朱健刚:全民公益让普通人被动员起来做公益,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形成公共空间,形成公共参与的渠道。

  南方日报:这是在公益背后的社会愿景?

  朱健刚:是一种梦想吧。用16个字来描述就是:以民为本,多方合作,志愿参与,多元开放。

  南方日报:全民公益报告结尾对陈贤妹的描写似乎很有象征意义,象征底层普通人的力量。

  朱健刚:陈贤妹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的道德、良心没有消失。作为一个底层的普通人,她都能够怀有善,你怎么还能把善的责任统统推给别人、推给政府?不是有人瞧不起底层的普通人吗?但她做得比你们强。底层普通人所怀有的这种善带给社会精英羞耻感,要求他们做出改变和付出。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