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产业经济

土地出让收益非土地出让金 水利投资缺口大

2011年12月17日09:44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林晓 北京报道

  水利建设今年被中央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早在今年年初,中央就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7月初又召开了最高级别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而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突出强调,“要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范围,新建一批高标准农田。”

  然而,尽管高层对水利建设极为重视,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今后10年水利的年均投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很难实现。2010年全国水利投资是约2000亿,翻一番就是4000亿,十年就是4万亿。

  记者从水利部相关人士处获悉,投资难以落实的原因除了地方财政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外,关键还在于土地出让收益的10%很难落实,因此每年水利投资缺口估计也在500亿-600亿。要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需要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尤其是中央财政需要更大力度的投入。

  一字之差

  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后每年将在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每年可以落实600亿-800亿元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被水利部领导誉为含金量最高的政策。

  但是现实中这项政策却由于一字之差很难落实。

  “文件中明确说的是土地收益的10%,不是土地出让金的10%。收益就包括收和益,有些地方说我有收没益。就是这一字之差,导致现在在落实这个政策时情况千差万别。”水利部一位官员表示,关于在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如何落实的问题,近期水利部和财政部还在商讨。

  该官员还提到了另一个困难,那就是东西部差距过于悬殊,存在土地出让收益和水利投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比如东部发达地区上海、北京等地,土地出让收益比较高,但是其水利投资需求却很少;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非常巨大的水利投资需求,但是这里土地出让金收益却非常有限。“有些人大代表建议把土地出让金收入的30%集中到中央,由中央来统一分配,但是有些省份还是不同意。”他说,目前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之中。

  现在水利资金的总体情况是,由中央财政划拨的资金比较顺利,由中央做预算,直接划拨下来,但是地方政府支出的部分困难比较大。现在有些省如安徽、江苏就直接规定土地出让金的3%拿出来,他们的政策不管土地出让金有没有收益,也有些地方实行了其他的办法。

  其实,今年7月份,财政部和水利部曾经专门下发过文件规定,土地出让收益其实就是土地出让金中除去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等等相关成本后剩余的数额。但尽管如此,由于这条规定歧义过大,各地纷纷出台的政策也五花八门。

  缺口较大

  即使不考虑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的困难,从目前融资渠道来看,水利建设资金尚存在较大缺口。

  在近日某投资机构举行的水利与水资源研讨会上,来自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透露,从现有的融资渠道看,中央财政加上地方财政投入每年一共1600亿,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大概800亿-900亿,地方财政投入大概600亿-700亿。现在按照乐观估计,水利资金缺口每年在500亿-600亿左右。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分税制的基础上,地方政府投入的潜力有限,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今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收益大幅下滑,这块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而由于水利公益性的特点,往往需要财政贴息,商业银行都不愿意贷款。另外,水利项目是审批制,不是核准制,所以很难吸引社会资金。

  上述专家认为,今后水利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还是需要提高,水利投资还要靠中央,当然可以开拓其他渠道,比如社会其他资金的投入,但需要税收方面的优惠。

  一位长期研究水利建设的券商分析师也认为,地方政府除了一定的财政困难外,主要原因还是动力不足。他表示,水利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其对GDP拉动能力相对于房地产和公路桥梁差很多,而且在就业、税收等方面潜力也很小。目前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方面的主观意愿不足,地方水利建设就可想而知了。

(责任编辑:廖一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