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押宝乙肝疫苗 最坏的公募投资范例

2011年12月19日07:01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腾晓萌

  我们一直试图避免将这仅仅描述成一个贪婪、愚蠢、冒进、欺骗甚或悲情的故事。尽管以上所有元素,你都可以在大成基金和重庆啤酒的恩怨中找到。

  在过去的两年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两家唇齿相依沟通无间的公司。否则你无法解释:大成基金为何敢将自己几乎所有的希望,寄于一家当时流通市值尚不足百亿的公司?如果这真的是一个前景无量的项目,为何其他基金皆绕道而行?

  但现在,你看到的,却是极其罕见的戏码:基金公司怒斥上市公司信披不全、上市公司断然拒绝停牌。

  伴随着双方反目成仇的,是大成近百亿的巨额赎回和每日数亿的资产蒸发。

  喧嚣的口水战甚至一度遮掩了问题的本质:大成是否是一家合格的、负责任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关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边界何在,业界尚无定论。但仅就乙肝疫苗项目而言,既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大成基金毅然掷下重注,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万一这个项目失败之后如何退出。

  一位业界前辈评价说:这几乎已经是PE的投资手法,成则名利双收、亏则血本无归。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的持有人几乎是这个市场资产最少、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一群人,他们从来没有预料到,自己有朝一日要面对如此大的风险。而开放式基金的高流动性,也并不允许其将大部分筹码押给一个项目。

  一周以来,我听到很多大佬为大成基金私下鸣冤。他们相信,大成已经从这只股票上赚得了足够多的钱,而基金持有人更应基于长期投资理念,即便基金净值一周跌去8%也不能赎回。

  在过去的13年中,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令基金业公信尽失。大部分2010年之后买入大成基金的持有人,根本无法享受所谓的累积收益;而如果基金公司依然执迷于炒新股、博重组、赌新项目,致使基金业绩大起大落,就无资格动辄要求投资者长期持有。

  而大成基金与重庆啤酒的是非争论,则是试图履行监管层对于基金行业另一期许:行使买方责任、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我们自然希望,如果上市公司果真操纵价格,基金公司能够用脚投票、发声制止。

  但具体到此案例,大成所持份额并不足以发起临时股东大会。而大成越是不认可本次乙肝疫苗揭盲结论,就越是看好重庆啤酒的未来发展。也就是说,理性的投资逻辑是,大成应该多买入重庆啤酒的股票。这显然和用脚投票的原意相悖。

  另一个可能性是,大成请证监会彻查,乃至寻求法律支持。

  但如你所知,乙肝疫苗的成败,永远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一个信披问题。整个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仍然需要直面这样一个问题:项目失败怎么办?

  2009年1季度,新上任的大成基金管理团队,发现了重庆啤酒。

  也许,当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是最赚钱的投资,也是最坏的投资。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