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A股迎来救市“组合拳” 大盘企稳回升已不远

2011年12月19日08:03
作者:国际金融报

  编者按:

  连跌6个交易日之后,上周五A股迎来难得的反弹。周末消息面充斥着各种利好,“小QFII试点办法及配套文件”出台、证监会正在推动养老金、公积金等长期资金投资股市、坊间甚至有传言称汇金入市,这些利好能否支撑A股反转?

  40亿小QFII资金可入市 A股迎来救市“组合拳”

  连跌6个交易日之后,上周五A股迎来难得的反弹。周末消息面充斥着各种利好,“小QFII试点办法及配套文件”出台、证监会正在推动养老金、公积金等长期资金投资股市、坊间甚至有传言称汇金入市,这些利好能否支撑A股反转。

  超跌反弹难言喜

  “上周五上证综指的走势太诡异了。下午两点以前的走势就是一根沿着上一交易日2180点收盘点位的横线。尾盘才开始快速拉升。”股民唐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反弹的A股,唐岳并没有很兴奋:“一方面,A股跌了6周,按照过去的规律应该会有小幅反弹;另一方面,上周五正好是新华保险(601336)A股上市的日子,机构集体护盘,这样的走势很难说明问题。”

  上周五,新华保险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3.72%。当日,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和中国人寿(601628)携手上涨,为新华保险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市场氛围。

  除了股民之外,不少分析人士也对后续的反弹存有疑虑。华泰证券(601688)分析师郭春燕表示,上证综指的周K线已经连续6根阴线,“熊冠全球”、“十年归零”等描述当前市场萎靡不振现状的词汇也频现,连续超跌之下有一波反弹也不足为怪,但反弹并不意味着反转。

  郭春燕认为,目前,暂时看不到新增资金的大举入市,当前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求失衡,未来的政策举措也主要从这方面入手,如果看不到放松信贷、暂停新股发行等利好,市场的资金难以持续供应,弱势格局难以打破。

  维稳政策需跟进

  上周五,银行股和券商股尾盘集体发力,是大盘反弹的最大功臣。支持这些权重股反攻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汇金再度增持的消息,但到目前为止,消息的真实性仍无法确定。

  “本周一开盘,如果确认增持消息只是误传,A股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大。”杭州某私募基金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虽然证监会在周末公布了小QFII的试点办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表示,要推动养老金、公积金等长期资本入市,对股市来说都是利好,但这些政策都是远水难解近渴。”

  12月16日,《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发布,允许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运用其在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人民币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初期试点额度约人民币200亿元,其中不超过募集规模20%的资金可投资于股票及股票类基金。

  “40亿元对A股来说,是杯水车薪。”上述私募人士认为。

  但如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所说,“现在政府光有态度不行,需要明确的政策,市场需要更为直接的刺激。”

  夹缝求生待来年

  虽然有投资者认为周末的利好并不给力,但在持续杀跌之后,稳定因子也在发酵。

  国金证券(600109)认为,近期指数杀跌的触发因素有三点: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基调大幅低于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让政策大幅放松的预期落空;二是11月经济数据大幅下滑,投资者担心经济硬着陆和盈利大幅下滑的风险;三是前期疯狂炒作的题材股、ST股近期大跌,引起资金情绪恐慌。

  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后,投资者虽然仍有担忧,但情绪已经趋于稳定,上述悲观预期正在逐步修正。

  在国金证券看来,在外汇占款短期趋势性恶化、财政存款净贡献不足、春节前现金需求量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节前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性较大。此外,明年3月份将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在更合理的物价、房价条件下,政策氛围改善将成为现实。新兴产业政策、信贷的放量会给市场带来春风。

  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连跌两月 调控或将区别用力

  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环比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整体下降。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较上月)下降的城市有49个,较10月增加了15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仅有的5个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2%。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环比指数下降了0.19%,这是房价平均环比继上月首次回落0.14%之后的再次下降,且降幅比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房价平均同比指数为102.38,涨幅同样比上月再次缩小。

  新华社昨日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在楼市调控的持续作用之下,房价回落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来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基调的确定,2012年楼市很有可能在降价中开局。

  限购城市降幅更大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在上月全国房价初现拐点之后,11月全国平均房价环比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全国房价已进入下行区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11月房价环比回落的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九江、岳阳、沈阳、宁波、南昌、无锡、徐州、南京等城市的价格环比降幅超过了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

  根据新华海外财经测算,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较10月份小幅降低0.17%,10月份为降低0.13%,9月份和8月份均为上升0.01%。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较上年同期上涨2.3%,低于10月份3.0%的升幅。

  即便是与2010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也比10月份增多了两个,至4个。

  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提到,70个大中城市中,11月房价同比涨幅回落的城市有61个,比10月份增加了2个;同比涨幅在5.0%以内的城市有61个,比10月份增加了4个。

  相对来说,限购城市房价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分析,限购最严格的一线城市,平均环比下调幅度达到了0.35%,而执行限购的40个城市中环比平均下调了0.23%,非限购的30个城市环比下调幅度为0.13%,可见限购依然是调控政策中比较有效的政策,也促进了房价拐点的出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京沪穗深四大一线城市11月房价均出现环比下跌,上海跌幅为0.4%。

  大中城市皆遇“寒潮”

  调控是2011年中国楼市的主题词。

  按照新华社的描述,这一年,央行总共进行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的日益紧缩,使房地产行业运行整体放缓。这一年,全国有超过120个城市明确出台了房价调控目标,40多个大中城市出台了“限购令”,10多个城市出台了针对楼盘的强制“限价令”。

  至11月份,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大中城市无可幸免地遭遇楼市“寒潮”。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提到,2011年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959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9%。而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4%和10%。与此同时,11月全国房地产投资额环比下降2.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28个月来首次落入不景气区间。

  相应地,龙头房企在下半年也纷纷宣布降价促销。不少楼盘甚至因为降价,引发老业主抗议。

  在张大伟看来,房价已经逐渐开始合理回归的步伐。

  楼市的低迷也“殃及”土地市场。

  根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的统计:2011年前11月,全国130个主要热点城市的总土地出让金为1.18万亿元。而在2010年前11月,全国130个主要热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了1.7万亿元。住宅类地块的楼面价同比下降17.4%,至1495元/平方米。

  调控或将区别用力

  眼下,明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走势备受关注。

  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的房地产调控“定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2012年楼市调控的主旨将是促使房价回归合理,而目前市场距离房价回归合理还有比较远的距离,城市房价仍然居高不下,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参考性指标还没有接近‘合理’的区间,促使房价反弹的因素依然存在。房价相比普通购房者收入仍有较大幅度的下调必要。”张大伟分析道。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预计,2012年上半年,楼市将持续低迷,年内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涨幅将继续回落。

  不过,张月则提到,虽然楼市调控政策持续,但针对自住需求的客户会给予一定的鼓励。尤其是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的基础上,金融领域对自住性购房的支持力度将增加。

  此前的16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强调,明年要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继续严格执行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张平特别提到,要“鼓励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在谈及培育消费热点方面时,张平当天还指出,明年要完善“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贷款优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上海在内,各地近来相继传出消息,首套房贷正在回归基准利率。

  (注:数据来源自国家统计局;房价指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指相比上月;同比指相比去年同期。)

  新股发审全程首次开放 意在提升资本市场的透明度

  中国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审核一向充满神秘感。近来,记者独家深入中国证监会发审现场,历经数月,对此进行全程跟踪。这也是证监会首次尝试对媒体开放新股发行审核全过程。

  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参与了证监会发行部为拟上市企业召开的见面会、反馈会、初审会和发审会,并采访了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员、申请企业和中介机构,亲历了企业在证监会层层“受审”的上市必经之路。

  对于任何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来说,改制、规范化、准备材料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但申请材料报送到证监会才真正是大考的开始。在整个新股发行审核的流程中,证监会发行部和发审委是最关键的两环。尤其是发审会,最终决定企业上市的“生死命运”。

  “新股发行审核是证监会主导下的核准环节,尝试对媒体开放意在推动审核环节的透明化。”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此评价说。

  新股发行一直是证券市场上最受争议之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比例、欺诈发行、审核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长期备受质疑。

  近期查处的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案更是集中暴露了新股发行审核中的问题,层层关口也难以阻挡一个造假公司上市。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锋表示,应该以此为戒,重新审视发审各个环节。

  分析人士认为,新股发行审核权力集中,但相关责任并不明确,加大开放力度有助于公众监督,形成权力制约。

  经过多年的沿革和探索,中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已经形成了“双人审核、集体决策”等整套机制,力求交给投资者合格的企业,又不冤枉好的公司。

  而这一审核过程也在不断地从幕后走向台前,接受各界的监督。从2003年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公开,2009年创业板第一场发审会对媒体的部分开放,到去年开始的公布企业被否原因,再到如今审核全程的开放尝试,被视为证监会权力核心的发行审核过程正努力实现“在阳光下运行”。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考虑把拟上市企业的招股书预披露提前,以给公众留出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这体现了监管层推进新股发行审核透明化的一贯理念,也正是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应有之意。

  部委年会密集召开 明年政策主基调将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各部委将陆续逐步召开本部门的年度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的工作安排。随着这一系列会议的进行,明年的政策主基调也将尘埃落定。

  财政政策:

  结构性减税还有大力度

  一位财政部人士表示,财政部年度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但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稳中求进是我们的主基调,要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仍然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他提出了明年财政政策将包括几块内容。“在结构性减税方面还应有大的力度。”他说,而需要调整的税收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

  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此前曾发表公开言论称,今年的税收收入超过10万亿没有问题。财政收入的增长态势也为结构性减税提供了条件,增值税改革也逐步拉开了序幕。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与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上海成为此次税改的试点城市。

  “增值税改革现在正在上海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明年应该是扩大试点范围。”苏明说。

  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不同于以往的税收改革举措。作为目前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会为我国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重要抓手。

  除了增值税外,另一块需要调整的税种则是所得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都很重要,我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支持力度还可以继续加大,包括适当地减税、减费。”苏明说。

  财政政策的另一块重要内容便是财政支出。对此,苏明认为财政支出在新的年度应该进一步优化,尤其对三公消费要进行控制,同时提高透明度。

  “财政的绩效评估管理还是要加强。”苏明提出了明年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财政的规模越来越大,把钱支出去后花得怎么样、有没有效果,我们应该有一些好的办法去评估。”他表示,明年财政部将细化、完善财政绩效考核指标,以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得更好。

  国资委:

  转变增长方式或是明年重点

  今天上午,国务院国资委将在北京召开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120家中央企业的负责人都将在这个时候聚首北京,听取国务院国资委对未来一年工作的布置。

  这也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主持召开的第二次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王勇到任国务院国资委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已经给中央企业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个保障。目的在于要推进央企的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本次年度工作会议中,可能将继续提出贯彻这一总体思路的细化工作目标。

  明确了思路还要预防风险。今年以来,国资委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其他国有企业也遭遇了收入、利润增速双下滑的局面。如何通过董事会建设避免盲目投资举措、如何通过提升公司治理强化央企的效率,如何通过海外风险控制避免央企受到海外市场影响、如何把握整合上市速度、如何在国有企业内实施资源整合等议题都是此次会议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

  统计局:

  数据统计改革或是核心问题

  在12月月底之前,国家统计局也会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局局长和调查总队队长将齐聚北京。

  今年,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四大工程”的重大改革。明年,以“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将在全国全面推开,一个更为坚实现代的数据统计基础有望让中国统计的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如何继续贯彻这项改革将可能是此次会议讨论的核心问题。

  据记者了解,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赴广东调研企业一套表实施情况后指出,明年初,企业按时保质把数据顺利报送上来,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还有很多后续工作也要提前谋划。

  这些后续工作包括相应改革调整统计组织体制和工作模式;条件成熟时将“三下企业”(即除规模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的其他各类企业)也纳入现有联网直报系统;在系统成熟、顺利运行的前提下,要实现传统的纸介报送与联网直报并轨,各专业、各地方的联网直报软件与全国联网直报软件并轨;如何共享平台数据的问题。

  医改仍需推进

  12月20日~21日,国家药监局将召开“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卫生部则将在明年1月份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2011年可谓是药监平安的一年,在这相对于过去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国家药监体系来讲,连续的整顿带来了一定的效果。在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亦原则上讨论通过《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

  目前,医药企业诚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降低药品安全风险,仍将是国家整个药监体系需要加强的环节。

  而对于卫生部,虽然目前整体的医改政策由国家医改办定,但是作为主导医改的单位,卫生部将在具体执行上进行落实。而2011年是三年医改的总结之年,2012年是下一步医改的新开局之年,已经进行的各项医改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重点,都将是卫生部工作的重点。

  车船税法明年1月起施行 新能源车船可获免征

  201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即将实施。针对实施中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昨日进行了解答。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车船税法规定乘用车也就是核定载客人数在9人及9人以下的载客汽车要按发动机排气量大小计征车船税,而之前的车船税是按载客人数多少计税。同时,车船税法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做出免征或者减征车船税的规定。这一新变化体现了国家促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政策导向。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车船税法中,对乘用车的税负,分别作了降低、不变和提高的结构性调整。比如,对占汽车总量72%左右的乘用车,按发动机排气量大小划分七档,对每一档分别规定了税额幅度。其中,对占现有乘用车总量87%左右、排气量在2.0升及以下的排量较小的乘用车,税额幅度适当降低或维持不变;对占现有乘用车总量10%左右、排气量为2.0升至2.5升(含)的中等排量乘用车,税额幅度适当调高;对占现有乘用车总量3%左右、排气量为2.5升以上的较大和大排量乘用车,税额幅度有较大提高。

  “对占汽车总量28%左右的货车、摩托车以及船舶(游艇除外)仍维持原税额幅度不变;载客9人以上的客车,税额幅度略作提高;挂车改为减按货车税额的50%征收。而将船舶中的游艇单列出来,按艇身长度划分为四档,每米税额为600元至2000元。”这位负责人还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车船税法及实施条例增加了多项税收优惠:一是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或者减半征收车船税,减免税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二是授权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对农村居民拥有并主要在农村地区使用的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定期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三是对受地震、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纳税困难以及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减免税的车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此外,车船税法保留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公共交通车船给予定期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全球目光聚焦低碳环保,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免征或者减半征收车船税具有特别意义,将促进新能源车消费增长,相关车企以及零配件、电池制造企业将获益。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总计1217辆,9月总产量为745辆,同比增长63.4%。

  多国央行打响汇率“保卫战”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各国汇率近日也产生了巨幅波动。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为了稳定汇市,打击国际资本的投机,有迹象表明,多国央行已齐齐打响汇率“保卫战”。

  其中,因卢比今年至今已贬值逾24%,印度央行16日晚间发布声明称,放开非居民(即企业和机构)的存款利率限制,以帮助银行吸收存款,保证流动性稳定,与此同时,印度还宣布提高了外资购买印度国债和公司债的上限,以抑制投机。在具体市场操作上,为较少资金的短期投机行为,印度央行还下调了银行隔夜未平仓外汇净头寸限额,并规定国内和国外投资者一旦取消远期合约,将不得重新签订此合约。

  可见的是,为应对卢比贬值,此前印度央行已多次上调非居民存款利率。据新华社报道,由于卢比面临巨大贬值压力,印度企业界要求央行能进行干预,否则拥有大量美元借款或可转换债券的印度企业将面临很大的业绩压力,加大债务违约风险。

  印度央行目前持有的外汇储备总额约为3000亿美元,与印度外债水平相当,因而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进行干预的空间十分有限。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前景不明也让印度央行不得不准备应对可能的更大危机。

  与之类似,同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外汇市场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后,上周五(16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反弹,其中即期汇价盘中创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

  新华海外财经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大型国有中资银行早盘齐齐抛出大量的美元,这或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表现。中国银行(601988)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系统显示,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在当日一开盘便大涨近400个基点,并在盘中触及6.3294的汇改以来新高。一扫11月30日以来连续触及跌停的阴霾,16日人民币即期汇率最终收报6.3484,较前一日上涨251个基点。

  与印度、中国不同的是,同样是在干预汇市,日本、瑞士则是为了抑制本币升值。其中,日本从今年3月的大地震开始,日本央行就已干预汇市,不断抛售日元,买入美元,以维持日元汇率稳定。受此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日本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最新的数据显示,1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由10月的12098.82亿美元猛增至13047.63亿美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日本外汇储备在今年8月达到12185.01亿美元的高位,9月呈现小幅减少后,10月及11月连续增长。其中,11月增幅为948.81亿美元,超过2004年1月的677.17亿美元,并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瑞士同样在抑制瑞郎升值,但其做法更为直接直接宣布欧元对瑞郎的汇率下限维持在1.2不变,并延续至今。

  美股圣诞周或将交易清淡

  纽约股市本周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圣诞周,华尔街传统上用 “圣诞老人拉力赛”来形容,讨圣诞老人驾着马车拉动股市上扬的口彩。但是,欧元区巨大的不确定性不仅抵消了美国经济数据的利好,更抑制了投资者的做多情绪。不少投资人对本周走势持谨慎态度。

  成交量将持续低迷

  最近,华尔街不断迎接挑战,除了欧元区的重重危机之外,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例行会议纪要却没有任何关于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的提示。美联储、欧洲国家首脑各种负面的表态和欧元区经济形势接二连三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使得标普500指数上周前三个交易日下跌超过3%。

  三家评级机构一系列降级和警告动作也令市场人心惶惶。惠誉降低美国和欧洲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使投资者担心美国银行也将会受到负面影响。

  由于节假日缘故,近期纽约股市成交量清淡。12月15日纽约股市创下9个月以来成交量的最低纪录。不少交易员预计,低成交量的局面在短期还将延续。

  至于本周的各项经济数据,华尔街分析师们均给出了积极的预期。但是,即使今年从感恩节到圣诞节的假日消费月里创下多年的消费纪录,依然有不少投资者认为经济指标的乐观迹象只是出于假日消费月的提振作用,美国消费强劲上涨的情况难以延续。

  短期做多意愿受压制

  对于本周纽约股市的趋势,交易人士均持谨慎看法。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20多年交易经验的交易员史蒂夫·史高非认为,本周纽约股市的涨跌仍要取决于欧元区的最新进展,而由于欧元区政策不确定性太强,不好事先预估走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现在做多意愿严重不足。

  Bespoke投资集团的保罗·希科表示,目前纽约股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投资者难以把握,除非情况发生根本性变化,否则“我们绝不会买入”。

  即便纽约股市短期情况不甚乐观,部分市场人士依旧认为,中期市场抬升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目前纽约股市估值偏低,标普500指数仅有42家公司在其50日均线上方交易。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根据纽交所交易员本·威利斯的看法,标普500指数目前拥有多条有利因素支撑,短期抗跌性较大。

  “从10月份开始,纽约股市的主要股指获得重要支撑线的支撑,年底如果出现小幅上涨,趋势有望延续至2012年上半年。”威利斯说。此外,美元走势通常被认为是股市的一个反向指标。近期虽然美元指数站在80这一支撑点以上,但威利斯并不认为这一趋势将得到延续,因此股市不会在汇市方面承受太大的负面压力。

  板块方面,不少投资人继续看好科技板块和能源板块带动股市上行。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史高非认为应该暂时规避。针对国际金价上周的连续下跌,他认为,这是在巨大的市场不确定性面前,投资者想要获利了结的结果。

  “很多大资金成本约在1400美元左右,即便14日金价开始跌破1580美元,这些资金仍然可以获得较多盈利。”史高非说:“人们不想再等了,有赚总比之后可能会赔钱要好。”

  A股存在超跌之嫌 企稳回升不远

  近一时期,A股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沪指自近一年高点3186点暴跌31%,创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而且击破十年前高点2245点,恐慌情绪迷漫整个市场。

  A股市场后市真的深不见底吗?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虽然目前存在有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外欧债危机的不利因素。但从总体上看,现在的经济形势远好于2008年末至2009年初。2008年GDP由当年10%以上骤降至2009年一季度的6.1%,而现在GDP可能回落至明年的8.5%左右,但降幅远远低于2008年末至2009年初的水平。因此,这次经济回落及股市调整的级别要大于去年,但会好于2008年末。而且,2008年末至2009年初,国内经济是在2009年一季度见底(GDP增幅6.1%),而沪指则是在2008年10月28日即先于经济3个月见底。

  其次,从与外围市场的对比分析,道琼斯指数于今年4月29日创下2008年6月以来三年新高12875点后,截至目前只调整8%;纳斯达克指数在今年4月29日创下十年新高,截至目前只调整11.6%;欧债危机漩涡中的意大利MIB指数年内也只下跌28%。A股自3186点的高点已暴跌超过1000点,跌幅高达31%。笔者认为,从多个角度分析,A股市场已严重超跌。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经济工作基调为稳中求进。上月末央行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开启货币政策微调之门,“稳增长、惠民生”将给实体经济和股市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充满活力的经济体,A股市场与基本面和美股双背离的走势不可能长期存在。笔者认为,在不远的将来,A股市场将一扫阴霾,企稳回升。

  “人心思涨”或引发大盘技术反弹

  上周大盘以连续阴跌的方式完成了一轮极弱势的行情演绎,上证指数2300点支撑被跌破。展望未来,在快速下跌之后,市场正在孕育技术性反弹的动能,而这种反弹动能有可能被部分市场短期利好放大。但是,在年末资金面季节性紧张,供给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盈利下行进一步兑现以及熊市思维刚刚确立的现阶段,市场或很难在短期内完成筑底。

  “熊股”开始增多

  上周沪深股市的走势一度让很多投资者陷入“绝望”境地。除周五在利好预期刺激下出现反弹外,其他四个交易日持续下跌,且毫无反弹迹象。截至周五收盘,沪综指报2224.84点,全周下跌3.91%,盘中创出2170.75点年内新低点。

  从行业角度看,上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全部出现下跌。其中,有色金属、采掘、化工指数跌幅最大,分别下跌了10.25%、7.58%以及7.45%。防御型的公用事业指数及低估值的金融服务指数,虽然明显抗跌,但全周也分别下跌2.90%和3.07%。

  伴随市场出现系统性下跌,一些熊股开始出现。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重庆啤酒(600132),该股在复牌后持续跌停,本周累计下跌40.97%。除重庆啤酒外,本周还有部分个股出现无量跌停的情况,如多伦股份(600696)、三峡新材(600293)、百科集团(600077)等个股。分析人士指出,无量跌停股票的增加,一方面反映出市场已经出现恐慌情绪,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部分机构资金短缺的情况或有所加剧。

  供求关系有所好转

  供求关系紧张是今年以来压制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12月上半月供给情况看,供求压力有所缓解,未来一旦新股发行速度和规模有所降低,将对市场形成较强支撑。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沪深股市重要股东共计减持股票约28.10亿元。与此同时,重要股东增持股票共计约21.77亿元。大小非减持股票规模仍然大于增持股票规模,但差距有限。

  从月度同比角度看,市场减持力度已经明显减轻。统计显示,今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重要股东减持股票共计约73.12亿元,而增持股票共计约2.9亿元。可见,本月上半个月大小非减持力度较11月同比降低逾六成,而增持规模则是上月同期的7.5倍。

  但是,单纯的大小非增减持变化数据或不能完整刻画当前市场实际情况。尽管二级市场股东筹码供给明显降低,增持力度明显增大,但12月前半个月新股发行规模却较上月同期明显增加。统计显示,12月1日至12月16日,新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125.15亿元,而11月1日至11月16日,新股发行共计实际募集资金66.49亿元。可见,尽管12月市场比较低迷,但新股募集资金仍然较上月同期增加了近1倍。

  总体来看,鉴于大小非减持动力有所减弱,市场短期将迎来喘息机会,新股发行节奏将成为短期决定供求关系的重要变量。

  技术反弹能否持续存疑

  在汇金再度增持等利好预期刺激下,沪深股市上周五下午两点过后出现明显反弹。对于本次反弹,市场各方依然存在分歧。

  从市场情绪角度看,在经过本周快速下跌后,出现“人心思涨”的技术反弹并不令人意外。尽管今年以来市场持续运行在下降通道中,但震荡运行的特点比较明显。实际上,直到上周一开始的一轮快速下跌后,多数投资者才开始进入熊市思维状态。按照以往经验,熊市思维确立后迅速实现反转的可能性非常小。换句话说,尽管上周市场跌幅较大,但悲观情绪仍然需要进一步释放。

  更重要的还在于,基本面并不支持市场结束探底。在流动性方面,虽然明年信贷放量是大概率事件,但短期而言可能仍将处于偏紧状态。一方面市场面临年底的企业资金结算;另一方面又面对元旦、春节的涨价敏感时间点,货币政策至少在短期没有大幅放松空间。在经济方面,明年外围经济持续低迷已经没有疑问,而国内经济增长一直凭借的投资又面临政策与房价的博弈,投资大幅增加难度很大。此外,数据显示,众多工业企业近期明显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上市公司盈利下滑过程似乎并未结束。

  多头迎来短暂喘息 弱平衡格局相伴相随

  在连续下跌6个交易日,股指接连破位2300点和2200点两个重要整数关口,股市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反弹。上周五当天,沪市在惯性探低到2170点以后,展开了较为有力的上涨。短短一个小时内,股指就回升了55点,并且收复了2200点。尽管就全周来说,沪市的跌幅还是达到了3.91%(同期深市是4.20%),但毕竟大盘在上周末是上涨的,这也许会让饱受套牢之苦的投资者多少感到一些安慰。

  持续暴跌催生上周五上涨

  有人把上周五股市的上涨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证监会领导表态要鼓励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入市,汇丰版的中国12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现反弹,以及当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幅度上升。应该说,这些因素都是非常正面的,也确实是起了作用的。证监会领导最近在多个场合表示对股市有信心,并且要引导并推动长线资金入市,增加对绩优股的有效需求,缓解供求矛盾。而上个月汇丰版的PMI指数大跌,客观上是导致股指明显回落的重要推手。现在这个数据又反弹了,虽然从绝对数值来看,还是低于“牛熊线”,但其影响毕竟还是较为正面的,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对实体经济的信心。至于说人民币汇率的上涨,其作用就更为突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曾经连续多日盘中触及“跌停”,这对于投资者的心理打击很大。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将这视为海外机构看淡中国经济,中国金融风险加大的一个标志。而现在汇率的反弹,则提供了与之相反的信号。

  无疑,以上这三个因素,对于引发股市的反弹,能够在多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当然,这里也不能不提到的是,由于股市下跌太多,风险快速释放,这就为行情的上涨打下了基础。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正因为有了持续的暴跌,才导致了上周五出现较为像样的上涨,而其它因素则是属于推波助澜。

  市场环境依然严峻

  但是,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上周五股市反弹了,可是其弱势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就以上述三个支持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来说,引进长线资金入市是个老问题。实际上,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是其进程一直不快。这里存在很多问题,而最主要的还是中国股市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稳定的盈利模式。现在管理层想解决这个问题,思路当然很好,但是恐怕并非短期内就能够见效。所以,引进长线资金只能说是一个期货题材,不是现实的利好。

  至于说汇丰版的PMI指数,它的回升当然可以视为利好。但是结合最近公布的新增信贷数据和狭义与广义货币的供应量来说,都是显得偏低。在缺乏资金投放的情况下,这类信心指数的上升又能够给股市带来多大的上涨动力呢?至于说到人民币汇率的上涨,其实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外资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所以说,在承认以上三个因素是有作用的情况下,更应该看到它们并非决定性的力量。如果市场大环境依然严峻,投资者的预期也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股市的调整就不会轻易结束。

  当然,股市的大幅度下跌,确实使得不少品种的投资价值凸显。加上暴跌以后,总会有抄底盘出现,因此在低位,股市有反弹也是正常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行情如果缺乏基本面的支持,不可能持久。对于投资者来说,恐怕最希望看到的是经济增速回落的见底,以及政策将持续出现实质性“微调”。在这方面还没有看到令其满意的变化之前,恐怕投资行为只能是保守的。不过,因为有了上周五的反弹,至少持续暴跌的状况不会再出现。行情将得到喘息,有可能出现一种弱平衡的格局。

  “政策时滞”放倒年末A股 欧债疑云拖累机构看多

  若是除去2011年12月16日尾盘的绝地反击,则此前十天的A股市场恰好形成了一个下跌的“断崖”。A股指数越跌越快,下跌时激起的波幅也越来越大。究竟是什么激发了这场2011年最后的两百点“雪崩”?而又是什么至今仍在困扰基金经理的心态?

  这个冬天比较冷

  在日前“国泰基金日”的论坛中,申万、中信、中金等一批卖方研究的大腕,对明年的经济和市场作出分析。而这批宏观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的共同看法是,中国经济短期增速下降超预期,导致股市基本面“很冷”。

  从目前看,业内主流研究机构的一致预期是,明年经济增速为8.0%至8.5%,比今年增速明显下降。其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增速下滑被多家机构反复提及,“房地产投资可能快速下滑”并导致投资对经济贡献下降的结论,更是多个机构的共同看法。

  另外,出口下滑也是整个行业非常担心的。此外,保障房的建设规模无法对冲房企投资热情下滑也是论点之一。总体看,伴随着PMI多个短期数据的下滑,卖方研究机构似乎在“这个冬天比较冷”方面达成一致。

  当然,并不是所有机构都一致看冷,高华证券的顾问宋国青可能是其中稍微乐观的,他更倾向于2012年通胀低于3,而年增长接近9%。这个看法在行业中算是相当乐观的。

  欧债问题难消解

  与其他行业相比,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欧债危机。鉴于明年1季度即是希腊大批债务到期的时点,上述大腕机构们对于1季度的市场也是相当谨慎的。而这可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情绪。

  根据申万证券研究所的分析,上周基金整体持仓比例继续下行。截至12月16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下降1.75%,开放式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下降1.45%,60家基金公司中有47家仓位下降,13家仓位上升。其中,中邮创业基金、银河基金、东方基金、诺德基金、泰信基金等仓位上升幅度居前。而益民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建信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海富通基金等仓位下降幅度居前。

  据悉,对于欧债问题,基金和研究机构都非常担心其能否出现解决迹象以及何时可能出现。从目前看,鉴于欧债问题根源深植于欧元区本身,不少机构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长达4~6年,对于全球股市来说,这都是暂时看不到出路的阴影。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欧债问题下的欧洲股市可能未必如此之差,中金公司的黄海洲即认为,面对欧债和此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新兴市场有可能反而成为危机的下一轮冲击波。而欧美股市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仍有望相对强势。

  财政政策的未来?

  另外,对于国内财政政策的出手力度和投向,业内也有不少分歧。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研究员李德亮认为,财政政策是出力点最多的领域,也是刺激短期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出口领域,在海外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类似于2008年采取的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将递减而且也与调结构的政策大方向不符,因此很难看到。

  消费领域,今年出台了所得税基数调整政策,预计政策效应会在明年有所体现,但对短期消费的刺激不会那么立竿见影,因此消费领域的政策举措可能还是要在产业链足够长的耐用消费品上做文章。

  而投资领域可能是明年政策的最主要出力点,也是刺激短期经济的最有效方式。投资主要包括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尤其是要看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基建领域,政策将更偏向于经济短板和民生保障等领域,水利建设和环保领域、还要重点关注商品房投资等。

  而也有基金经理和研究所高层认为,明年的房地产投资政策是否松动、如何松动仍然有很多未知数,未来这个过程仍是波折而且难以预料的。

(责任编辑:罗为加)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