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连串漂亮数字更为重要的,就是一个进步的中国。
2008年,当全球政治领袖们一致向实体经济注入政府救济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来华表示:很可能经济危机有一个后勾拳。这句话背后的意思非常简单:经济危机是在经济周期中调节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的再平衡过程。政府救济经济,看起来剌激一时,但没能把过剩产能调节掉,因此救济过后,经济仍然会有问题。
不幸的是,这句话很可能在中国应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11年是 “灰色的一年”,那么,我们就盘点些人和事来审视这一年,中国怎么了?
最恬淡的管理者:荣膺此角的除联想掌门人柳传志外无人可及。在国内PC行业20多年竞争中,柳传志为联想制订的“贸工技路线”、持续地发起价格攻势以及推行国际化路线,不但促进了产业集中度更加速了产业发展。 2011年,柳传志帮助联想集团渡过了最艰难时刻后再次退出集团的权位,留下了难得的漂亮背影。
最尴尬的掌权者:继柳传志之后,本来国内最有希望问鼎影响力之冠的商业领导者是马云。不过,马云显然还对商业领袖所应具备的素质很陌生。2011年,马云接连被媒体曝出支付宝股权争夺之误、淘宝商城新规与顾客冲突等一系列事件,不得不在下半年三缄其口,不再发言。马云上升的速度显然太快,以至于他并没有把公司的产业基础打得非常扎实。马云的影响力来自于早期对网络交易的一系列构想,阿里巴巴也因此而逼近创新型公司的前沿。但近年来,阿里巴巴显然创新乏力,电子商务老大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最赚钱产品:茅台。一瓶成本人民币100元左右的茅台酒,在市场上可以卖出2000元左右,这是市场发现的茅台价格,颇具喜剧色彩。本年度中茅台的数次提价,几乎都是经销商最早发起的行动。如果去除掉感情色彩,可以发现的是,市场在造就中国式奢侈品。商业研究者们其实需要研究的是,茅台的各种要素中,哪些是成就了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最大胆人物:李书福。最早李书福说要把吉利汽车的年产能扩大到200万辆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去相信他的话。不过2011年,我们看到他的野心似乎正变成现实。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结果会怎样,我们还不得而知。但重要的是,商人实现野心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拿多少自己的钱来玩多大的游戏。李书福在这一点上是可疑的,但不可怀疑的是,他真的想把吉利做成一个世界级公司,虽然胜率不大,但仍希望他能如愿。
最时髦词汇:产业链整合。2011年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来说,最新的利润来源无疑以产业链整合为首,它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精到的判断,由于产能过剩,相当一批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所以趁低买入拉长产业链条,是大公司们面临的机会。对抗当前的经济波动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生产,这还有利于产品品质控制,而拉长产业链本身也是赚取劳动力差价的好办法。
最悲情行业及人物:地产。地产从来都具有相当的政治性。2011年的地产业是神仙打架,企业买单。几乎没有地产商赌对中央政府调控地产的决心,当如今他们面临最严峻的时刻时,就必然会出现一些悲情人物。绿城中国的宋卫平就是其中的代表。素来买高价地、建天价房的宋卫平数度被媒体关注,多次传出破产传闻。宋卫平不得不低调回应,甚至用“不再做地产”的言论来抱怨。
最不可思议的错误:食品安全。蒙牛在被查出乳品中含有三聚腈胺之后,2011年底又被查出纯牛奶中含有黄曲霉素。对于产品畅销多年的大型企业来说,连续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就像连续中六合彩般难得。更不可思议的是,从报道来看,这种低级错误普遍存在食品行业里,这就让国外产品有了大举进攻的机会,标志事件就是洋奶粉涨价。
最代表进步的现象:高铁。2011年最让国人伤心的无疑是国内高铁,在温州事故之后,政府和媒体对几年来作为中国形象的高铁建设一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有看到政府关于723事故的报告,但是管理方已经用降速降价、铁道部政企分开、数名高官受审等实际行动来回应民间强烈的不满。温州事故后,全国一片质疑声,而事故后政府的反应也是最快的,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理性的民意推动中国的进步。
是的,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连串漂亮数字更为重要的,就是一个进步的中国。
(作者系财经作家)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