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岩鹏 杨中华 北京报道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早在3年前就预见到了地方债务的风险。
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急剧膨胀,超过3000个,总体融资规模达到4万亿-5万亿元,这些融资平台争相上马新工程取得贷款,正沉浸在“四万亿”
盛宴的狂喜当中。而彼时,银监会已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为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张汉亚说,“地方搞建设缺钱又不能直接发债,只能设立公司发企业债,而企业债的违约风险也是最先露出端倪的。”
2011年,地方上没有了“狂喜”,取而代之的却成了“忐忑”。
4.6万亿元在两年内集中到期,但此时,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推进和土地市场的降温,作为“还债第一来源”的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土地收入难以支撑还债的危局已经出现。
十余个省市陆续公布的“账单”更是验证了这一压力:海南、吉林等地的债务率已经接近100%的警戒线。倒逼之下,银监会不得不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而国务院也开始放行地方政府自行试点发债。
展望2012年,张汉亚认为,地方政府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卖地收入还会继续缩水,那么地方更要借债了。中国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甚至称,“未来两年内又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偿还高峰期,地方融资平台存在较大集中爆发风险。”
“现在中央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太紧了,货币政策应该适度放松一些,以缓解地方上的压力。另外,除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4个试点省市,2012年估计会有更多的省份加入自行发债试点。”张汉亚说。
偿债高峰来袭
目前,普遍认同的数据是,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43%的债务将在2011年、2012年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债务总额中有60%以上在2013年前到期。
一位央行基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2008年和2009年成为了地方融资平台规模增长迅速的两年,而这些债务多为三年期限,2011和2012年也成为了集中偿还贷款的年份。
记者梳理“账单”看到,湖南从2011年年底将进入地方债务偿还高峰,共需偿还1182亿元;重庆40个区县政府中有11个区县债务率高于100%、偿债率高于20%。而近段时间,海南、山东、吉林、重庆等十余个省区市相继公开2010年度地方政府性债务“账单”,其中,以海南省的债务率最高,达到93.18%,接近100%的国际警戒线。
偿债浪潮的高峰还没退去,许多“裸泳”的地方融资平台便已经暴露在沙滩上。
2011年12月19日,据彭博社报道,包括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等11家省级政府平台公司正在延迟支付贷款利息,且规模高达301亿元。
这并非个案。早在2010年6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券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在建行、工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紧接着,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被曝无法偿还银行流动贷款,要求银行拉长还款期,以及把该笔款项转换成以资产抵押的固定贷款。
“一些地方不仅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拖欠工程款,而且还存在拖欠教育经费和职工工资等情况。”张汉亚在调研中发现。
在张汉亚看来,当时银监会要求银行“对于到期的平台贷款本息,一律不得展期”和以各种方式借新还旧有一定关系,这几乎断绝了不少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和对旧债延期的方式来缓解偿债压力,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增大。
有条件展期
银监会在地方融资平台激增的2009年就向商业银行提示风险,并且在随后的历次季度分析会中,通报分析地方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以及整改的方案。
2010年,银监会提出融资平台整理的十六字方针,“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同时严格控制平台贷款增量,加快存量贷款的分类处置,提高相关贷款的资本要求和拨备标准。
同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细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台贷款管理要求,严格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平台贷款风险识别和管理。
至此,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的大框架已经非常完备,而其中细节也不断更新。“像2009年,我们这个平台取得了近十亿的额度,但是进入到2010年下半年以及2011年,就很难从商业银行拿到贷款,而目前的还款付息也有一定的压力。”一位中部县域融资平台工作人员讲道。
上述融资平台的现象不是个例,源于银监会要求严格禁止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同时到期贷款禁止展期、借旧换新等方式腾挪。
2011年10月末,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分析认为,对于融资平台贷款展期,除了要求担保抵押、合同补正等,可能还需要是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以及关系基础建设等,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半拉子工程。
地方债开闸
地方政府2012年仍然需要偿还2010年末债务余额的17.17%,这个数目仅次于2011年的偿还比例。尽管周慕冰的讲话让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稍微松了口气,但是,张汉亚仍不看好未来的前景。
12月28日,中国银行发布报告称,受经济减速、信贷偏紧和政策调控延续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将继续调整,预计2012年房价将持续缓慢回落,全年销售量跌幅约在15%,这将给经济增长、商业银行和地方财政带来一定风险。
在张汉亚看来,有条件展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他更看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
2011年10月20日,财政部正式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允许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
张汉亚说:“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同,地方自行发债不需要土地、股权、规费等资产进行担保,可以直接用财政收入来还债。”不仅如此,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投向也受到很多限制,公益性项目和保障房等民生项目都要考虑平台公司的利益和意愿,但地方债的投向则没有这些限制,政府的主导性更强了。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地方债的偿还若由中央财政担保,会引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借的冲动强,还的责任弱,埋下债务危机的祸根。
“这个不必担心,从地方政府收入的情况来看,目前每年财政收入增加1万多亿,再算上每年3%的通胀率,地方是能够还得起债的,地方发债的风险可控。”张汉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