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 2012年双向波动频率更强更灵活

2011年12月31日10:1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2011年12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009,较前一交易日涨148点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刚刚过去的2011年,从2011年1月4日的1美元兑人民币6.6215元,到11月4日的高点1美元兑人民币6.3165元。其间连破6.6、6.5、6.4、6.35等多个重要关口。

  诧异的是,逆转之势快速蔓延。2011年11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548元,相对于11月4日的高点6.3165,贬值383个基点。11月30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又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跌停线,不少人担心人民币继续贬值。

  这一路下来,走得并不平静。“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好事情,这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前央行副行长、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如是表示,全球单向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有贬值预期的时候,恰恰是市场化推进最好的时候。

  “升值、贬值、跌停、假摔、博弈”人民币交易从不冷清,此番景象会延续到2012年吗?

  企业“做空”自己

  进入2011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故事结束,贬值预期转身登场,随后演绎了一股过山车行情。

  但问题在于,导致“12跌停”的究竟是哪股力量?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归结为三个方面,国际上出现看空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放缓,从而看空人民币;同时,欧债危机持续深化,全球资本重新青睐美元,纷纷回流美国;还有人民币外汇市场仍处于发育初期,极不成熟,市场预期容易出现“一边倒”。

  “一边倒”的观点也得到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的认同,“实际上一大部分是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做空自己。他们看到人民币贬值预期后,就不愿意持有人民币,更愿购买美元资产。很多外贸企业自2011年10月份以来,人民币外贸结算大幅减少,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由原来的外汇净供给方变成净需求方,这样加大了美元需求的短缺。”

  “盘中触及跌停反映的是市场的贬值预期。但人民币在岸市场坚挺的中间价,表明了中国有意维持人民币强劲走势的态度和立场。”张茉楠表示,这背后的实质是中国的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一直在做资本博弈。

  人民币国际化无需缓行

  那么,“升值、贬值、跌停、假摔、博弈”此番景象会延续到即将到来的2012年吗?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012年汇率仍将处于相对稳定的一个上升通道中。但就汇率双向波动存在争议,分歧在于人民币单边升值,升值预期是否已被打破?

  赵庆明认为,双向波动性会有所加强,但仍处于量变阶段。中国的外汇市场发育不成熟,缺乏深度和广度范围。目前,外汇市场不可能脱离汇率制度,成为高度市场化的市场。未来的双向波动即使有,也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市场预期发生的变化。

  张茉楠对双向波动的看法却不同,她认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已经被打破,汇率的异动成为2011年的新特征。在人民币双向波动浮动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水到渠成和市场化的选择,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把实体经济放在首位。金融资本的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一定是要建立在产业资本走出去的基础上。”张茉楠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是跟海外资本走出去和实体经济在全球资源的配置同步的。

  中国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顺应实体经济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中国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交易方便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2009年4月8日,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试点业务。2011年8月23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其背后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而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构想。

  “为防范走日元国际化进程的老路,应避免成为投资炒作的货币。”张茉楠认为,未来的跨境贸易结算应建立在人民币在整个外贸结算单项功能的定位上,而不单是套利货币和投资货币。真正把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储备的货币,而不是被持有的资产货币。

  事实上,前几年跨境人民币结算增长都与人民币升值有关。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人民币变成保值、升值的资产,持有意愿增强,扩大了跨境人民币的结算业务。

  “这是不健康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不应该建立在升值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币值稳定、便利的基础上。”赵庆明表示。

  未来在双边波动的情况下,尤其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跨境结算的积极性会有所挫伤。为此,央行也快马加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1年1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央行和外管局联合发布《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试点办法》,促进在港人民币回流和投资国内市场。12月20日,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将购买100亿美元的中国国债。市场认为,这也有利于推动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截至2011年12月24日,中国央行已经与全球14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亿元。

  另一方面,人民币开始双向浮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的即期汇率连续12个跌停,而且外汇储备连续减少,市场上要求人民币国际化暂缓执行,认为应有这样一个逻辑:先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推进资金的可兑换,最后才是人民币国际化。

  吴晓灵强调说,人民币国际化无需缓行。“有人说,逻辑顺序是先要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推进资本可兑换,最后一步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上是这样的逻辑,但是理论和实际从来都不是黑白分明的,应该是在边画边走,”她分析说,一旦市场化就推动了汇率的灵活性,利率的市场化就推动了汇率的灵活性,汇率的灵活性和我们与实际经济活动当中提出来的结算的需求、投资的需求,监管当局一步一步的顺应这个需求,来满足这些需求,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资本项下可兑换实现了。

(责任编辑:廖一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