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化解风险与防通胀平衡考验货币政策

2012年01月04日00:15
来源:《证券时报》
  金融风险到了集中释放期

  从发生领域角度,当前中国金融(银行)体系存在着三大风险:影子银行风险、表外项目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三大风险在2012年将集中释放,给中国金融体系造成了极大压力。

  影子银行体系或面临收缩,民间拆借风险暴露。当前中国影子 银行体系的发展,仅是货币快速扩张后收缩的阶段性现象。货币紧缩造成了信用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在缩小主业经营规模的同时,自然有将经营资金转为借贷资金生利的自利动机;同时,在货币政策转向时期,借贷资本的收益率上升,而经营资本的收益前景下降,这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收缩原有战线,而转向金融放贷。未来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前景,决定着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方向。伴随着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及中国经济面临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经营前景终将改善,届时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将会面临收缩趋势。金融毕竟是经营风险的专业经营机构,需要专门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凭借在传统信用领域融资优势的国有企业,从事资金拆借活动,从国民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必然是低效率的,也放大了全社会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体系收缩,很有可能伴随着大量影子金融机构(参与借贷机构)倒闭的现象。

  房地产泡沫破裂侵蚀银行资产质量。在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情况下(超过25%的下降),即使银行能够维持正常经营,银行的财务状况也会受到较大程度侵蚀。房地产行业贷款已成为银行最大的贷款行业之一。当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中国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约20%,较香港和美国低;但间接敞口较高,如中国的贷款条款很大程度依赖抵押品,在五大行中,有30-45%的贷款是由以房地产为主的抵押品担保支持;如果房地产价格回调,将降低抵押品价值,在违约出现时削弱贷款收回价值。此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补贴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现。

  银行表外风险敞口扩大。即使在信贷控制非常宽松的2009年,为满足监管标准的需要,银行的表外活动迅速扩张,从非传统渠道获得的信贷等融资数量不断增长。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包括标准的、已披露的表外项目如交易性的承兑汇票、信用证、各种或有负债(担保、保理承诺)以及借助信托等其它中介机构进行的委托业务(委托贷款、资产托管等);还包括大量未披露的、借助新渠道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非正式的资产证券化和理财业务。表外活动的日益增多,集中体现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表外业务的大发展,意味着近几年中国“脱媒”现象也得到了大发展,从而使得信贷创造信用货币功能,在整个宏观经济和全社会流动性创造中的作用下降。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正常周转面临考验。2012年,2011年周转到2012年债务加上当年到期债务,当年总到期债务本金达35987.63亿元,1/3本金支付将达11875.92亿元,加上利息支付,当年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达18338.41亿,即使扣除上年结余的自有资金2000多亿,仍需筹资1.6万亿左右。2012年将是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拨付高峰期,地方政府的保障房资金需求将超过2011年的5000亿水平。作为政府筹资的最重要来源,2012年的土地拍卖收入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下降到1.6万亿左右。如果没有新的融资渠道,2012年政府显然将入不敷出,资金缺口或达5000亿-1万亿。

  如果土地出让金的下降趋势延续, 2012年后地方政府债务还款压力都将成倍放大,总体上每年政府筹资缺口将达1万亿左右;加上保障房建设资金的集中偿付,届时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爆发的风险将极大上升。

  保持物价稳定难度不小

  2011年7月后,中国CPI持续回落。从价格变动趋势看,中国的价格走势已开始现回落态势。但是,我们认为,在导致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前,就此判断未来价格风险将消除还为时过早。

  首先,实体领域的流动性充裕状况仍然存在。从货币存量角度,中国实体经济体系显然已是货币深化过度,当前的货币回收压力不在于增速控制,而是降低货币深化指标。

  其次,农副产品供给的高波动性,有可能使食品重新成为价格推手。从新世纪以来的经验看,中国食品类项目价格波动幅度是整体项目价格波动幅度的2-3倍。在货币充裕程度仍然比较高的情况下,供给的波动很可能再次推动价格暴涨。

  第三,经济转型下的价格长期上涨趋势。推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水平,提高了全社会商品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十二五”规划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从需求角度拉升了价格水平。

  2012年同时也存在通货紧缩风险。短期看,受食品价格高波动性影响,以及总需求水平的下降,价格上涨压力不大。银行业信贷泡沫的消除,以及金融领域风险上升导致的金融业“去杠杆化”,货币增长会持续偏紧局面。因此,2012年的通货膨胀控制有可能矫枉过正,价格持续下降导致通货紧缩重现。

  维持货币政策的偏紧环境,促使经济主体转型,这是中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客观政策环境要求,治理通货膨胀也需要我们继续收缩流动性。然而,化解三大泡沫风险(信贷、房地产和影子银行)又要求保持适度宽松的流动性,这与治理通胀和转型之间产生矛盾,这对2012年的货币政策腾挪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单位:上海证券)

  作者:胡月晓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