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如何看待婴幼儿奶粉企业中的“假洋牌”现象

2012年01月05日18:14
来源:京报网
  继澳优、圣元“假洋牌”身份揭秘后,近日,一款名为纽瑞滋的新西兰婴幼儿奶粉被曝是“假洋牌”。有媒体调查称,纽瑞滋品牌婴幼儿奶粉由新西兰两家公司代理生产,目前只针对中国市场销售,被人戏称为“中国特供奶”。

  中资企业披“洋外衣”实属无奈之举

  实际上,在国内乳品安全出现诚信危机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披上“洋外衣”,实属无奈之举。在2008年三聚氰胺造成巨大的伤害尚未完全抚平,随后的三年里,频繁发生“三聚氰胺死灰复燃”、“皮革奶”、“激素奶粉”等安全事件再次加深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歧视和偏见,其结果让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越来越多地向五大外资品牌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国产品牌急剧萎缩,苦苦维持,却难以翻身。对于后来要从事奶粉投资的中国资本而言,外资对市场控制能力的增强及消费者对进口产品“一边倒”的青睐,无疑是他们投资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纷纷选择“海外产品借道,回归国内市场”的手段来规避。在投资海外尝试中,澳优、圣元及娃哈哈爱迪生的成功,证明这一发展策略的正确性。因此,在随后一年时间里,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海外奶源,甚至海外代工生产,国内销售。去年,蒙牛与丹麦阿拉乳业合作,推出欧式蒙牛婴幼儿奶粉,及光明推出高端婴幼儿奶粉“培儿贝瑞”都是如此无奈发展的结果。对于纽瑞滋而言,他也只是中国乳业资本“海外借道”大军中的一个小兄弟而已。

  “真假外衣”背后高品质是衡量标准

  此次纽瑞滋“涉假”事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是否完全是外资身份,而忽略最重要的产品是否安全、合格、有品质保证。尽管在宣传上企业有所夸大,但此次围绕纽瑞滋产品的“土、洋”之争,实际上背离了消费者对奶粉品质追求的初衷。在消费者眼里,安全有保障的进口产品,无非就是指使用海外奶源,同时国外罐装生产的产品,因为他们眼里,欧盟、新西兰的奶源、加工安全标准是最严格的,产品质量是过硬的。澳优、爱迪生、纽瑞滋使用同样进口奶源、海外加工,同样接受海外所在国食品安全多重检验,在运回国内还要接受海关、质检的检测,那么,这些产品与品质过硬的纯进口婴幼儿奶粉又有何不同?

  此前,国内婴幼儿奶粉主要有三种,一是本国企业使用本国奶源,在国内加工生产;一种是外资企业使用海外奶源,在国外生产;一种是外资使用海外奶源,在国内加工罐装生产。而这几年,受海外乳业疲弱带来的投资机会日益增多,国内对进口产品的青睐及政府鼓励中资企业加快“走出去”的影响,越来越多中资企业投身于海外乳业市场,因此,目前市场上又多出现了这种带有中资烙印的“山寨”进口品牌奶粉。事实上,通过对比,雅培、美赞臣、惠氏,这一年来涉及安全问题不断,而几款“山寨”进口品牌不仅没有出现类似问题,相反在消费者口中口碑甚好,澳优、爱迪生、纽瑞滋2011年销售量都有上佳表现。可见,无论中资还是外资,只要是能够提供高品质、安全产品的奶粉都是好奶粉,都将赢得消费者信赖。

  “山寨洋”有望推动中国乳业新格局形成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雀巢牢牢控制了一、二线城市65%的市场份额,初步具备掌控市场的能力。这种外资垄断的格局,将不利于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势必造成消费者消费福利的减少。目前,多美滋、美赞臣、雅培及惠氏四家企业年销售额约为160亿元,借助涨价每年从消费者手中直接获取数十亿元的超额利润。

  因此,当务之急,一、二线婴幼儿奶粉市场急需引入新的竞争主体。事实上,在“山寨洋”和纯进口产品的推动下,2011年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他们已经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获得了约20%左右的份额,这其中发展较好的有:荷兰美素、德国特福芬、法国佳力雅,还包括纽瑞滋、澳优、圣元、爱迪生等中资洋品牌产品。他们依靠“质优价廉”,一方面满足消费者需要,赢得市场青睐;一方面缓慢渐进的拓展市场,冲击着四大进口品牌垄断的根基。有迹象表明,尽管遭受通胀影响,但四大外资品牌涨价步伐已经有所放缓,这其中不乏发改委约谈等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新型的市场竞争主体的大量涌入。

  另外,关于引入新竞争主体这点,相关政府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对于越来越多进口奶粉的涌入并未采取打压措施,相反今年政府将对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730种商品降低进口关税。

  笔者分析,随着大量新竞争主体的涌入,未来一、二线传统几大品牌垄断的格局将明显改变,婴幼儿奶粉市场会随着新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变得更具竞争性,从而让此前进口企业以莫须有的名义频繁涨价变得消停,消费者将会从中受益。

  长期来看,随着中小城市及乡镇地区居民乳品消费水平增长以及本土资源禀赋、环境、土地等限制,未来中国本土乳品生产将难以满足自身需要,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到2030年之前,中国每年新生婴儿以千万速度增长,巨大的消费催生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乳品进口将是未来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乳业需加快战略“走出去”步伐,更多加快海外奶源布局,为进一步赢得乳品进口定价权而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澳优、圣元、纽瑞滋以及光明、蒙牛、伊利等企业的海外企业收购,代工和加快对奶源的控制,都将有助于服务未来中国乳品进口,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更加鼓励这些“山寨洋品牌”企业的发展,而不是歧视和打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