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本报报道《“事实贷款”表外运作 审计署排查风险》刊发当日,银监会和各地银监局对信托公司实行窗口指导,即日叫停票据信托业务。
“不知是暂停还是永远停止,我们在研究如何规范票据信托业务模式和流程。各银行去年都在做,存在不规范的地方。”12日,沪上一银行票据人士告诉记者。
票据信托具体数额较为隐秘,据业界估算,累计到去年底,应近1万亿元。
出口堵住了,银行今后签发承兑汇票的意愿势必下降,贴现利率又可能飙升,抬高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成本。“M2合理增长是央行管控的最终目标,贷款规模只是中间目标,票据信托并不会带来M2增长。”沪资深票据专家赵慈拉认为,目前监管层对票据监管的关键在于“梳理”票据信托的合法性,着力对交易主体、产品、价格和规则等要素进行制度性建设,以规范整个票据业务链。
票据信托乱象
票据信托早在去年一季度就开始萌生。“一季度部分银行有所探索和尝试,量比较少,二季度在多数银行全面铺开,四季度达到高峰。”一股份行票据人士说。
票据信托的交易模式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为投资标的,信托公司成立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收益权转让给信托公司,从而获得信托计划委托人的资金,待票据到期,信托公司向出票人或者背书人收回资金。银行和信托公司人士均称,票据信托的兴起主要是为银行腾挪信贷规模需要。按相关法规,票据转让是必须背书的,但信托公司接受银行转来的票据时,并没有背书,因信托公司的法定经营范围中没有票据贴现业务,变通的“票据收益权”由此产生。
一般而言,银行转让了资产收益权,资产并不能“出表”,因没有真实过户。然而,票据信托业务中,银行都将收益权出让视同于资产“出表”,如此一来,票据占用的信贷规模被腾挪出去了。
赵慈拉表示,当票据资产被转化为理财资产后,也相应规避了贷款规模约束。
“通过农信社绕规模的方式被叫停后,各家银行都找到了信托公司做票据信托,部分银行甚至主打此高收益业务,集中所有人力物力专发此产品,十分疯狂。”深圳一家信托公司中层人士直言。
票据信托实际规模量仍是一大谜团。
沪上一家银行票据人士称,票据信托分为集合类和单一类,集合类票据信托对外公布了规模,但单一类并不需公布信息。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29日,2011年共发行成立全部投资于票据的信托产品235款;其中上半年仅发行6款;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票据类信托成立数量爆发,国庆后共成立票据类信托产品146款,占信托成立总数量的21.86%,其中11月成立74款。对外公布的量只是一小部分,用益信托网分析师李旸表示,目前单一型和银信中的票据信托业务规模比较大。业内人士另称,越来越多的银行以所谓自营资金加入到购买票据信托的大军之中,其中规模不可估量。
沪上一票据人士估算,去年三
季度末,全社会承兑汇票余额为6.5万亿,同期贴现余额仅为1.5万亿,两者之间有5万亿元的差额。一般而言,银票量中有80%会用来贴现,20%由持票人持有到期。6.5万亿的八成为5万亿左右,除去1.5万亿贴现,有3.5万亿元消失。“消失的规模分别含在农信社帮助商业银行消减的规模、票据信托绕掉的规模和同业代付规模中,三者估计分别有1.5万亿、1万亿、1万亿。”
制度建设待行
银行做大票据信托业务的另一大诱因在于高收益率驱使。
票据人士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票据贴现利率不断飙升,从5%直到12%-15%,远远超过了一般贷款利率,给依赖票据融资的中小企业带来沉重的财务成本。
目前,6个月内贷款利率为6.1%,6个月至1年贷款利率6.56%。今年以来,贴现利率仍在9%左右的高位。
最新一期的“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指数”显示,过去五个月,中国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压力持续上升,在2011年12月份达到峰值112,其监测的2000家中小企业平均每月的资金缺口达到42.8万元人民币,全年资金缺口高达450万元。
如银行给出的融资成本过高,显然有悖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提的“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要求。
“票据信托被叫停,没有了出口,贴现利率又可能会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前述沪上票据人士说。
赵慈拉认为,监管层仅限于对银行业机构的监管有时会导致市场的非均衡性,监管需要提升到对市场的监管和金融工具及交易的监管,开票环节应该放开,管住票据资金的流向即可。
“在资产证券化重启形势下,首先就应让票据证券化,引入信托公司、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市场投资主体,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市场。”赵慈拉说,票据是一项具有特定要式的标准化合约,受特定的法律约束,具有全国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制度,具有天然的跨市场交易金融工具属性,供应和需求都放开,利率价格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