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纪念小平南巡20周年

搜狐财经独家专访党国英:推进未完成的改革

2012年01月13日12:08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孟德思旧
 

  小平同志南巡,是中国30余年改革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由南巡讲话带来的改革,直接奠定了我们当前的大格局,并且还将影响未来。在纪念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我们也在思考推进改革的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问题,搜狐财经就此专访了社科院农村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党国英,他为我们从农村改革的角度,分析了要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要改革突破需理顺三重关系,从大局观去推进中国的下一步改革。

  搜狐财经:小平南巡已经有20年了,开启了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有人说这是改革中的转折点,您怎么看南巡的实质意义?

  党国英:小平南巡讲话后,使当时短暂中断的改革又延续了。我们要用事实去评价。当时的改革是个分权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体制内分权,这是有意义的事情。当时,中央弱化权力,下面有着强烈的分权要求,邓小平的讲话促使了分权过程的延续。

  从发展上来说,有两个资源可以继续利用,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来自中国农村的巨大的人口存在。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伴随高通货膨胀,这得益于农业生产的低成本。土地红利同样是中国经济低成本扩张的重要因素,土地要素所有者本应得到的收入转化成了其他经济利益集团的收入或再投资的资本,经济增长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农民向中国经济贡献了“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为什么中国农业仍在发展,中国农民的收入仍在提高,答案还是改革开放。只要有市场,哪怕是一个扭曲的市场,也比没有市场强。农民被放活了,他贡献了劳动和土地,只要自己的收益比过去强,哪怕别人的收入增长更强,农民自己也会有所行动。

  现在进城务工的一部分农民转变为市民,人口红利逐渐变小并趋于消失是毫无疑问的。而且,现在的城镇扩张并没有认真去规划,地方政府喜欢搞大广场,土地耗费很厉害,征地会越来越困难,土地红利也会越来越小。

  搜狐财经:虽然今天的中国取得了发展上的奇迹,但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农民的问题您,如何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可以“消灭”农民吗?

  党国英:中国的粮食已经连续8年增产,这就是最基本的体现。前年为什么波动?主要是国际投机因素的影响,还有就是国内农民存粮存的少。回过头来说,南巡讲话之后产品的市场化成绩显著,这个成功导致了中国的专业化。专业化什么意思呢?比如说陕西的苹果、甘肃的土豆、内蒙的牛奶、山东的蔬菜、河南河北的小麦,就是高度的区域专业化。这种专业化带来了效率的提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要素市场化改革基本上是裹足不前,而要素的市场化对分配有重大影响,要素就是资本要素、土地要素、劳动要素。相对来说,资本没什么大问题。土地要素最大的问题是,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证。劳动要素也有问题,劳动力市场的缺陷以及人口转移的障碍,致使我国一大部分已经是城市常住人口的所谓“农民工”及其家属不能真正在城市定居,而用打工收入不断在乡村建房或修房,建房后又基本不使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我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劳资关系,农民工工资低就是劳资关系问题。所以,农村改革问题是出在要素改革方面。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看,要素市场的改革相对滞后于产品市场的改革。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继续深化农村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

  我们承认农村市场化是有成绩的,但总体看喜忧参半。产品市场化、要素市场化做的不够,影响了分配,怎么影响分配呢?劳动市场影响打工者的收入,土地市场影响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从体制上说,这两点非常重要。中国的专业化突破了很多学者的估计,为什么呢?当时那么多人反对搞承包改革,搞承包制每家几块地怎么搞现代农业,结果中国人证明自己是可以搞的。农民用机械联合收割,简单说是从小麦种到收,玉米从种到收可以全程机械化。肯定了这些年农业发展的成绩,但是问题也要看透。西方收入分配理论是说要素价格理论,所以要素市场有序,收入分配就有序,收入分配就是要素价格的问题,所以农村的改革就是从体制上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

  搜狐财经:从国外环境来看,似乎我们也要注意到外面的因素对农业改革的影响。

  党国英: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就是中国农业缺乏竞争力,农业成本会越来越高。中国的水浇地农业要比国外的旱作农业成本高很多,劳动生产率比国外低很多。如果说国际形势好转,各国国民都安居乐业,非洲农业恢复了,南亚农业恢复了,对中国来说会产生市场供给压力。国际粮食供应会增加,然后粮价下跌,下跌以后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很难维持。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6和0.41左右,从这一点上看,我们花钱吃饭是挺贵的。粮食价格下跌以后农民会不种粮,中国农民对价格反映会很敏感。

  我希望中产阶级崛起了,再去改革最难的那个部分,这可能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甚至更久。这个时间段粮食供应上不能出现问题,在过渡时期,粮食必须要自给,要不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就完全乱了方寸。

  搜狐财经:你刚才谈到了要素市场的改革,那么,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脚步不一致,该如何解决,才能为解决农村问题找到突破口?

  党国英: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看,要素市场的改革相对滞后于产品市场的改革。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继续深化农村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农村要素市场改革受很多因素制约,有一定难度,改革速度不会太快,市场化程度也不可能太高,这些都应该心里有数。但是,和目前农村要素市场状况相比,需要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有的改革看起来难,其实还是认识问题没有解决。

  改革开放之初,用家庭经营承包制替代传统集体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这个功绩谁也不能抹杀。现在对承包制有很多的批判,但相当多的批判不对。承包制还是有生命力,农民承包经营跟规模之间是可以匹配的。但是,承包制尚未解决农民的土地财产权问题,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比人民公社制度是一大进步,但仍然不能很好处理效率和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承包制可以鼓励生产者增加短期投入,但却不利于中长期投入的增加。越是人口密集地区,这种情况就越是容易发生。我国的人地比例过大导致土地集中困难,成为效率损失的一个因素,但根本因素还是承包制所产生的产权不完整造成的。(文/孟德思旧)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孟先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