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楼市异常清淡,交投急剧下跌,许多准买家都在观望,看全球经济下一步走势,以判断接下来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部署。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急着出让房子的业主,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把手中的房子抛出。
通过拍卖行出售房子便是近期很流行的一招。如果通过正常途径,可能要历时数月甚至大半年才能将房子出手,但通过拍卖公司,这一流程会大大缩短。
拍卖行的吸引力
但正常的业主为何要通过拍卖方式出售房子,难道房子有严重问题?还是业主被人追债?抑或是拍卖行比起传统中介有更有效的销售手段?
据拍卖公司员工介绍,最初通过拍卖公司买卖的楼盘的确大都是“凶宅”(香港人将发生过命案的房子称为凶宅,认为这种房子不洁,因此通常价格低廉)或者一些没有楼契的房子(这种房子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纠纷)。但是,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正常的二手楼盘业主希望通过拍卖行来拍卖。
拍卖行为何变得有吸引力?原来不少业主看重拍卖行的出色包装能力想想看,那些比较难出手的凶宅,可能放在地产中介手中几个月甚至数年都无人问津,但是,经过拍卖公司的广告和宣传,可能很快就能出售。
对业主来说,用拍卖公司也比用中介要省事一些。以一个卖盘为例,拍卖公司会上门拍照,以作为广告宣传之用。然后会在几家香港受众较广的报纸上登为期两周的广告,每周4天,相当于8天的报纸广告。有拍卖行不讳言,为了方便内地买家,他们特意选择了例如《大公报》等“能够被带回内地的报纸”。
除了报纸登广告之外,拍卖公司还会印刷传单,在香港各个区进行派发,并组织开放日集体参观活动,一次性安排所有有兴趣的客人进行实地参观,
如果实在没有买家,业主还可以选择通过该拍卖行进行多次拍卖。第二次拍卖会间隔至少两周,其间拍卖行会做广告宣传。而第二、三次的拍卖手续费也相对便宜一些。一些拍卖行打出“一拍3000元,二拍5000元,三拍6000元”的套餐招牌。而如果有幸在第一拍就成功卖掉了,则拍卖行只收取3000元手续费。
香港某拍卖行的林小姐跟笔者介绍说,广告的策划其实有不少“艺术”。广告上的起拍价格通常都是为了吸引客户的“虚价”,业主还会跟拍卖行商定好一个“实价”。这种安排可以给业主带来最多的客源,同时也不失自己的定价主动性。
笔者便曾见过港岛区一个很大的屋苑“康景花园”,依山而建,环境清幽。但是,有一个单位恰在一楼,处于“山脚下”,虽然不缺绿茵,却常年不见阳光。银行对这个单位的估价为570万港元,但拍卖行的广告上写的起拍价只有438万港元,相当吸引人。不论这个起拍价是虚价还是实价,至少它提供了以低于市价132万港元买房的机会,对于有意碰运气的人还是大有吸引力的。
这对买家也有好处,因为一旦业主接受了这个实价,不能临场反悔。即拍卖现场如果有人出到了这个“实价”或者以上,则业主必须出售,这是业主和拍卖行之间的协议。而如果通过地产中介买卖,业主常常会因为接到其他人的询价而改变主意,这样令买家可能买不到房子。
林小姐表示,很多情况下,拍卖现场的客人愿意出的价格达不到业主心中的实价,但有些业主也会临场同意以低于实价的价格成交,因为他们认识到市场只会给出这个价格,如果再拖下去,可能损失更大。
地产拍卖渐风行背后
近期地产拍卖风占地产交易权重上升,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地产“买家”变得越来越谨慎,但卖家又不愿意以过低的价格出让业权。
虽然大家都知道香港地产已经进入一个寒冬,但需要指出的是,经历过2003年SARS之后的香港人,现在极少有人不计成本地低价抛售房子。香港几大地产中介公司给笔者发来的统计资料均显示,近期出售的房子虽然均价较之前半年有所下跌,但是对于出售房子的业主来说,相比之前的成本价,仍然赚得盆满钵满相比之下,在2008年下半年时,不少业主是亏损离场的,这显示当前的香港地产还未衰退到2008年的状态。
对香港地产交易了解越多,越会发现一些奇怪的市场交易方式和契约方式。香港普通地产交易以拍卖方式进行,也充分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灵活性。
正如一个香港资深对冲基金经理所说,这是个尊重契约的地方,只要你能找到跟你签约的人,你们可以完成任何方式的交易,只要这种交易符合法律,政府和法院都要保护这个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