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不一样的年:一位“的哥”的除夕夜

2012年01月30日00: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 龙 腾 大 地 春 回暖”,壬辰年春节刚刚过去。在记者返乡过节之余,本报组织了一组《春节回来话民生》的专题报道,给读者描绘记者从基层带回的各地不一样的年味儿,不一样的观感,体味不一样的满足,表达不一样的愿望。但在诸多不一样中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洋女婿的首个中国年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满桌的各色菜肴、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饺子、香醇的红酒,高脚的玻璃杯……爸爸、妈妈、女儿、女婿,一家四口团团围坐在圆桌边,欢声、笑语、祝酒词,这一切构成了除夕夜最平常也最温馨的一幕。

  不,等等,言语中不停冒出的英文和夹杂着的蹩脚中文,又使得这一幕显得不那么平常:“这个茄子真好吃!”女婿刚吃了一口,来不及完全咽下,就迫不及待的发表意见。“那就再来一个,这不是茄子,是饺子!”妈妈边说,边又给他碗里夹了一个饺子,眼角满是浓浓笑意。

  这是28岁的以色列小伙约瑟夫在中国过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逛庙会……这些在中国百姓看来习以为常的过年习俗,在他眼里,仍然充满着新鲜和神秘。

  就在大约两个月前,他和同样28岁的北京姑娘娜娜刚刚领完了“红本本”,成为了这个中国家庭的一员。约瑟夫手上那枚朴素的婚戒,在内侧镌刻着“Y”(代表Y osef)和“N”(代表N a)两个字母,如此别致的设计,正见证着他们独特的爱情 2007年3月,他们在千里之外的丹麦上语言课时相识;2011年11月,他们在北京翻开了崭新的婚姻篇章。

  在约瑟夫的眼里,中国很大。以色列整个国家拥有人口700万,而光北京一个城市就生活着大约2000万人。不过约瑟夫并不畏惧在中国这个国家开始他新的人生旅程。用他的话说,在这里,生活着很多的外国人,他一点没把自己当成老外。“这里有很多的机会,我也在寻找属于我的机会。”他的语气坚定而饱含期待。

  约瑟夫的老本行是“人民教师”,他在来中国之前,在A fula(以色列的一个城市)的一所中学教数学和物理。而在来到中国之后,他继续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每周一到周五,在北京顺义的一所犹太学校里,他仍旧是“孩子王”;周六一天,他的身份又转换为数学家庭教师,辗转于三个外籍家庭。密集的工作,辛苦不言而喻,可约瑟夫并不以为然,他说,他一直坚信,教师不仅是他钟爱的职业,更是他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来到中国,我没有改变很多,因为,我仍在从事着我热爱的工作。”

  他报名了中文课程,申请了中国驾照,学着用中国话开玩笑;与此同时,他也有自己的朋友圈。约瑟夫说,与外人想象中不同,在这里开始新生活并融入到这里的人群之中,并没有“跋山涉水”那般困难。“m oving”(移动)一直是他人生的注脚,从俄罗斯、丹麦、到美国,再到人生的这一站中国。所谓的“文化冲击”也并非没有,但他也不刻意夸大其词。他说,他喜欢中国,绝非客套的溢美之词。

  就和所有生活在大城市的80后小两口一样,约瑟夫和娜娜也在默默打拼,耕耘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龙年零点的钟声敲响,一家四口高高兴兴的下楼放鞭炮、耍烟花。当美丽的烟花划破黑夜,约瑟夫脸上也闪耀着兴奋的光芒。“我没有很特别的计划,但是我和娜娜一直有个模糊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不做老师,她也不给别人打工,我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意,这样时间就更加自由,我们可以一年当中一半时间待在中国,一半时间待在以色列……”他描述着自己设计的未来,在黑暗中,他的眼睛一亮一亮。

  鲁迅故里:重温“祝福大典”

  记者 陆敏 绍兴报道

  五牲福礼、干果四色、三茶六酒、两串太宝、年糕粽子……各种具有浓郁绍兴传统特色的司神福礼整齐地摆放在供桌上,祖孙三代恭敬地立在桌前行礼数。这盛大的祭祀场景,是浙江绍兴鲁迅故里历史街区“祝福大典”的一幕。

  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们看得津津有味,游客马先生忙着用手机拍下这幅场景。马先生兴奋地说,在鲁迅的文章中读过“祝福”,现在看到了现实版,觉得很有意思,而且正逢过年,更有亲切感。感受到的不再是书本上呆板的文字,而是古城活生生的历史和文化。

  “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不知从哪里突然窜出来,油腔滑调地扮着各种怪相,吓记者一跳;“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棍子,嘴里喃喃絮语;孔乙己则在酒肆的柜台边研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这一幕幕鲁迅小说的场景,不是舞台上演出的话剧,而是穿插在绍兴鲁镇景区游客身边的“活剧”。

  鲁镇是鲁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发生地,据此还原的鲁镇景区浓缩了旧时绍兴城镇民俗风情、建筑风韵和自然景观,最具创意的是,景区通过阿Q、祥林嫂、鲁四老爷等小说人物的现场表演,还原了鲁迅经典作品《祝福》、《故乡》、《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身处这个城市,仿佛所有的历史都在你身边演绎,所有的故事你都可以参与,这是绍兴这座古城给记者留下的独特印象。而遍布城区的几个历史街区更让游客恍如时光停滞,一步跨进历史。

  城中最有特色的当数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粉墙黛瓦、青石小路,小巷深处是人家,老街的台门里,还住着几千居民,每天如常生活,真实再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当地民俗。

  这条街区全长不过1.5公里,自北而南却依次架有仓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西观桥、凰仪桥7座石桥,小河潺潺流过,为水乡典型的“一河无街”格局。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家家都有临水的台阶,可以洗衣淘米。河里是摇动的乌篷船,河边人家过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扑面而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风光,古韵浓郁。节日的乌篷船,黑色的船篷上挂着大红灯笼,充满喜庆。当记者坐进古老的乌篷船,摇摇荡荡地穿行在密如蛛网的水面,顿时感到时光放慢了脚步。

  仔细观察,乌篷船竟是船夫用脚“踩”橹、手操桨掌舵来控制行驶的。船行进时,船夫脚、手并用,走河穿巷十分灵活。船老大告诉记者,他已经划了60年的船了。说到乌篷船的划行技艺,他不无骄傲地说,这可算得上绍兴民间的一大传统绝技,要反复学习训练才能掌握。

  绍兴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越国。2500年来,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几乎一直在原址不动,这在中国不计其数的古城中是极少见的。绍兴市旅游集团率先提出“历史街区”概念,通过对古城的河道整治、古桥修复、民居修缮、道路改建等措施,形成八个保留完整的历史街区,包括鲁迅故里、书圣故里、八字桥等。2003年9月,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获评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来自深圳的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曾经到过周庄旅游,到了绍兴,感觉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大周庄”,坐着乌篷船行走在水乡的大街小巷,处处是景,而且完全原生态,是有寻常百姓居住着的、活着的风景。

  绍兴市副市长冯建荣告诉记者,这正是绍兴旅游的一个目标。绍兴要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也就是说,要打造“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为此,绍兴提出了“推进全城旅游、打响古城品牌”的旅游发展战略,推进“城旅一体化”。要通过线路的统筹和文化脉络的梳理,串联风韵独隽、引人入醉的绍兴古水巷、老街区,融合丰富厚重的古越文化、黄酒文化、民俗文化,推出观光、休闲、体验三位一体的“坐着乌篷游绍兴”等经典旅游品牌,形成“古老水城、醉美绍兴”旅游体验,变零散景点为核心景区,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让古城韵味更加浓郁,绍兴的城市之美被更多的游人认识和体验。

  “新房子建着,可人却越来越少”

  记者 夏保强 聊城报道

  “大儿子过年在家待了四天,今天又要回新疆了。”山东省茌平县陶桥村村民陶树星略显失落的说,“三六九往外走,今天是初三,孩子也想早回去抓紧时间多跑几趟车。”

  陶树星一边说着,一边拿手里的烟头去点挂在梯子边的鞭炮。“在外面打工的都在赶时间,今天周边庄户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都是家里有人要出门(打工)。”

  陶树星的大儿子在新疆跑运输,据他透露,这是最近四年里,大儿子惟一一次回家过年。而前几年刚刚出嫁的小女儿,也和自己的丈夫一直在上海务工,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

  为了增加一些生气,陶树星一直将自己的外孙子留在自己身边。“现在孩子小,可以跟我几年,等到了上学年龄,也得跟他妈去上海念书。”陶树星一脸的无奈。“这也没办法,不能总守在老家,人往高处走嘛。”

  像陶树星一样失落的家庭不在少数。每年临近春节,在农村地区,家人最大的期盼莫过于子女能够陪着一起过年。所以,春节往往会掏空大城市。当然,也会使一些一直很安静的小村庄陡然红火起来。不过,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空巢便又成了不少村子的主旋律,失落也便会爬上许多老人的脸颊。

  甚至有一些家庭,过年都难得相聚。小李村60岁的村民李金贵和老伴同样有两个孩子,一个在铁路系统工作,一个在上海打工。“往年春节,至少有一个孩子回来,今年他们都在坚守岗位,一个也没有回来,现在想见见孙子都难。”

  李金贵说,“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们一个个从外地赶回来过年,我们心里也是空空的。孩子们也都想接我们去城里过年,但考虑到老伴身体不好,也就没有去成。好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小儿子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脑并开通了网络,我们现在也学会了通过视频和孩子们聊天,经常看看他们的样子,也算过了个团圆年。”

  在茌平县,许多村子都会面临这样的空巢问题。不少村子平时几乎没有“完整无缺”的家庭,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常年外出务工,留下年迈的父母看门护院,除了要替下一辈照看幼小的孩子外,还担负着农业生产的重任。

  位于徒骇河岸边的郎庄村是一个拥有6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据村民孙立龙介绍,这几年村子里没有了往常的热闹景象,常年在家居住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郎庄空巢情况还算比较乐观,因为村庄周围也有几家规模不小的企业,可以吸收一些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但是毕竟有限,加上收入并不高,往外走的年轻人还是越来越多。”

  位于茌新河东岸的白庄村现在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几乎全是老房子。走进一条胡同,令记者诧异的是,竟然全是荒废掉的宅子。而南边的一些新房子也未见多少生气:很多家庭都是祖孙两代人留在家里,老人包揽所有农活和家务,孩童出去上学;年轻劳动力几乎都外出打工,一年只回一两次。还有一部分家庭的子女因事业有成搬迁到城镇工作,父母却仍选择在农村居住。

  村民白吉祥说,“宅基地是越来越多,老房子荒着,新房子建着,可村里常住人口却是越来越少。这两年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多,大家腰包都鼓起来了,很多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子,留下来的都是些老人了。曾经热闹一时的村庄,如今只在春节期间才喧嚣起来,很多人家里只在春节才会全家团聚。”

  村民白宁说,“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农村生活水平开始跟不上了,想要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只能外出打工。大家看到有人在外面赚了钱,也都开始纷纷出去。时间长了,在城里买房子的越来越多,村里的空巢也就随之增加了。”

  一位“的哥”的除夕夜

  记者 梁倩 太原报道

  “送了你们这趟,我就收车回家了,家人还等着我一起看联欢晚会,吃团圆饭呢。”出租车司机老王兴致勃勃的说。

  2012年1月22日,已经是除夕夜晚9点多钟,在这个时间,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家陪伴着家人准备着年夜饭,但老王仍在街上承揽着客人。他说,除夕有很多出租车都停运,但仍然还有很多需要打车回家的人,所以他宁愿累一点、晚一些回家,也想把这些要回家的人送回去。

  就这样,记者与这位热心的出租车司机攀谈起来。老王是山西太原有出租车后的第一批老的哥,已经在这个职位上奋斗了18个年头,现在所开的三菱蓝瑟已经是在黄色面的、捷达后的第三辆车。

  老王说:“现在与跑面的的时候差别很大,那个时候人们轻易不敢打车的,嫌太贵。但现在,人们富裕了,打车也变得很寻常。”

  “虽然坐车的人在增多,但是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好干了。”老王讲到,跑车这些年虽说整体收入多了一些,但是支出的费用也翻倍的增长。老王给记者算了个账,仅拿汽油费用一项来说,开面的时,油价仅1.5元,汽油费用平均一天30元;但现在油价已涨到7元多,汽油费用平均下来每天达130元。

  老王说,跑出租车不仅很累,而且很耗时间,所以现在真正车主跑车的人已经很少,绝大多数都外包给别人。

  但是老王并没有选择把车包出去,问及原因,他说:“我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车,所以我对车一直很保护,包出去很费车的。你别看我现在跑的是出租,但把它当私家车养。”环顾四周,这才发现老王的车的确有一种和别的出租车不一样的感觉,不仅打扫的特别干净,还摆着汽车香氛和各种小物件。

  在被问到前车玻璃上贴着的志愿者标志时,老王骄傲的说:“我参加了太原市出租车志愿者车队,每年太原市举行重要会议,或者学生高考、中考,残疾人坐车,我们车队都会志愿服务。”老王说,一开始,出租车自愿组成了志愿车队,在最多的时候,太原市成立了近80个。去年客运办换了新领导,所以市委宣传部和客运办把所有车队整合,真正形成了这个有管理体制的志愿者车队。

  “虽然会耽误挣钱,但能帮助别人,真的很好。”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让人不由得对坐在身边的这个老的哥产生敬畏。

  对于现阶段出租车所面临的问题,老王认为,道路拥堵和加气难是出租车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他表示,太原市路况并不是很好,在每天增加300辆车的基础上,交通基础设施并没有 太 大 改 变 , 因 此 , 造 成 多 条 路 段 长 时 间 堵车。另外,全市仅有的6、7个加气站,对于近5000辆的需要加气的出租车来说,是僧多粥少。所以很多出租车每日为了加气,在各个加气站排成长队等候近2个小时,甚至3、4个小时。以致打车的人打不到车而十分不满,想拉人的出租车却无法启动也叫苦连天。

  记者看到老王的方向盘前备有巧克力、饼干等食物,老王调侃道:“不仅你们上班族有职业病,跑出租车的也有。”他说,由于吃饭时间不规律,绝大多数出租车司机都有糖尿病。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药,所以他常备些食物以防长时间不进食引起的手抖、头晕等低血糖现象。

  老王介绍到,在跑出租车之前,他也是在普通单位正常上下班,现在停薪留职。老王说:“一开始,我也是打算等我家女儿大学毕业找了工作,就不跑了,可现在女儿早已从大学顺利毕业,也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就觉得等女儿结婚吧,结了婚我就不跑了。”

  就这样,老王一年365天,18年6570天从未间断过天天出车。他说:“妻子对我也有很多怨言,她一个人忙活一大家子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其实每年除夕我也想早点回家帮妻子贴春联,包饺子,总想着拉完这一趟就回家,但是看到那些想回家的人迫切的表情,就又放不下,希望能多送一个是一个。”

  对于那一晚,老王还会送多少客人;对于未来,老王还会继续开出租车多长时间,记者并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他的家中,有孩子、妻子等他回家过年,一起吃团圆饭。

  作者:张莫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