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表示,对29名中方人员的安全非常关注。中国政府工作组已赶赴苏丹,协助开展营救工作。
本报记者 于盟 邓瑶 北京报道
对于海外的中国工人而言,非洲如今成为令人生畏的丛林。
1月28日,中水电集团公司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公路项目工地(距首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都630公里)遭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袭击。截至发稿仍有29名中国人被反政府武装劫持。
2月1日据央视报道,苏丹当地人曾打通被劫持中国员工电话,反政府武装称为中国员工提供了食物。此前报道失踪的那名中国工人确定头部中弹。
埃及也发生类似事件。1月31日,埃及西奈半岛阿里什地区25名在水泥厂工作的中国工人遭到当地贝都因人绑架。外交部消息称,2月1日这25人已安全获释,并在驻埃及使馆工作组陪同下转移至安全地区。
以石油、建筑等行业为主的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陡然间变数丛生。在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当下,劫持中国工人作为派系谈判筹码的情形或会增多。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在保证企业基本运营的同时,确保雇员的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1月31日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海外公民的安全,对此次劫持事件的发生深感震惊,对29名中方人员的安全非常关注。中国政府工作组已赶赴苏丹,协助开展营救工作。
派出工作组
在南科尔多凡州的中水电项目翻译孙世伟从1月28日失去了联系。他2011年刚刚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阿语系。
他同在苏丹的大学同学告诉记者,孙世伟平时常驻喀土穆,此次去南州是临时任务。
他在人人网上最后的状态是发于1月28日下午4点16分的4个字:“被包围了。”前一条状态发布于28日下午2点37分,也只有简单的8个字:“枪声阵阵,炮声隆隆。”他的同学都为他担心,纷纷在状态下留言,希望他平安。
苏丹中国企业商会建筑路桥协会会长付新群介绍说,出事的项目就是中苏一揽子协议其中一条路。
一揽子协议中包括6路1桥,好几条路都在战乱地区,一条就在南部,一条在南科尔多凡州。“三条在北达尔富尔州,很是危险。”
“本来这些企业规避风险意识应该很强,因为去年9月份青尼罗河州闹事以后,南州也开始了,民营企业全部撤了,就是中水电没有撤退。出事,只能说自我安全意识、保护意识不够强。”
在中国工人苏丹被劫持事发当天,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紧急约见苏丹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敦促苏方在确保中方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搜救。
目前,中国政府派出的由外交部牵头、国资委派员参加的工作组一行6人已经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以协助开展营救工作。
在埃及,消息人士称,25名人质曾被关押在道路附近的帐篷里,而该道路在事发三天前已被部族人士封锁。
据来自新华社的埃及记者艾依曼了解,西奈半岛贝都因人部族将25名在水泥厂工作的中国工人挟持为人质,目的是要求政府释放因恐怖袭击嫌疑被捕的部族人士。
据悉,2004年至2006年期间,埃及西奈半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发生三起爆炸袭击事件。当局逮捕了贝都因人部族的成员。
事故背后
美国
大西洋理事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范彼得称,发生绑架事件的国家正在经历剧烈的政治变革。在过渡期间,政府的权威和维持国家秩序的能力相对脆弱。
发生绑架的南科尔多凡州位于苏丹与南苏丹的交界地带,正处于石油收入分配冲突中,而埃及正处在临时政府管理的动荡期。
“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与现政权关系密切,而与民间和非政府团体接触较少。反政府组织往往将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与政府相联系导致了冲突。”范彼得说。
从事中非投资咨询的南非人保罗介绍,中国在非洲的情况是,中国渴望非洲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并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验丰富。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条件非常艰苦的国家去投资,比如苏丹,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此,去的人越多,风险可能越集聚。”
劫持人质要挟政府,已经成为一项罪恶的交易。
保罗说,在东非,人质事件不是新闻。“劫持人质者并不针对中国人。劫持人质换取利益始于非洲东海岸的海上活动,逐渐演变成针对当地政府和组织。其目标往往是游客,但有越来越多的案例针对企业。”
“在更多的国家来到非洲投资的同时,更多的外国人随之而来,犯罪集团将此视为一个机会。非洲地广人稀,易守难攻,又很容易脱身。”
“历史上,大多数公司支付了赎金,而这恶化了情况。犯罪集团更认为有利可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新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客观上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和密切,中国企业投资的范围扩大了,开展业务的领域更加广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增加了风险。”
他指出,作为企业在考虑商业利润的同时,更应该开始考虑,在高风险的地方进行商业活动,如何加强对人员的保护。
然而要预防这种事件的发生很难。苏丹媒体报道称,袭击前政府军收到了情报加强了工地保卫,但无奈反政府力量更强。
30日,苏丹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秘书长阿尔曼接受采访时表示,“北方局”不反对中国和中国人,“北方局”高层正在与前线部队核实劫持中国工人这一信息。如果中国工人确实与该组织武装人员在一起,他们将安全释放全部中国工人。
1月3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召见苏丹驻华使馆临时代办伊萨,就中水电苏丹项目部遇袭、29名中方人员遭劫持一事提出紧急交涉。
保罗特别指出,如果中国公司试图倚仗政府的支持,那么就需要明白政府间的友好关系虽然是至关重要的,但可能并没有降低风险。
“走出去”的风险
2011年,中非贸易额突破16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各类投资累计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47亿美元。在非投资的中方企业已超过2000家。支撑起这一数字的,正是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企业和员工。
在我国央企海外业务中,海外工程业务占比最大,而这些工程项目大部分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中国建筑等央企在海外承包了大量基础设施工程。
国资委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企承包海外工程快速发展过程中,事故也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处理成本很高。
近期,由于赞比亚政局动荡,国内在赞比亚的多个矿业项目遭遇当地居民袭击被迫停工,并发生少数人员伤亡。
中铁十四局一位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中铁十四局曾在阿富汗一个项目营地遭遇武装分子袭击,事发后,中铁集团指挥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指示在阿富汗所有公司员工加强警戒。
去年,中国中化集团下属哥伦比亚Emerald公司4名中国员工,在哥伦比亚南部的卡格达省被武装分子绑架。
深入非洲丛林:中国工人安保战
国资委方面表示,海外工程项目从业人员多,工期较长,往往涉及环境及东道国的国计民生问题,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工程业务扩张,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冲突,这都是一些非传统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近两年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资委方面坦承,央企“走出去”步伐加快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
目前,央企外营业收入已经占到全部营业收入20%左右,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央企涉足海外业务,领域遍及建筑、石油化工、电力、电信、机械、纺织、远洋渔业、国际航空、外贸等行业。
“十二五”期间,国资委鼓励央企深化国际资源开发和加工合作,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此前表示,由央企出资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急需加强。
对策举措
一些先行的企业陆续摸索出“走出去”经营的安全策略。
自1980年开始走向海外的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在埃及和苏丹都有项目。
中港湾外宣部门贡忠芳介绍称,在去年2月的埃及推翻穆巴拉克的骚乱事件里,当地的族人曾经保护工地免遭冲击。
“得到当地民众认可,了解风险可帮助中国企业减轻风险。”
贡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着“授人以渔”的情怀,作为国有企业,不仅仅肩负着盈利任务,还承担着政治和道义上的责任,中国企业在向海外投资时,更应该强调“共享价值”和“造福当地”,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企业可以与当地社会更好的融合。
“不仅仅得到政府许可,还要得到社会许可,即民众认同。”贡称,即使在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地区,理论上讲,如果得到民众的认同,有政治企图的反政府武装不会贸然行事。
他们的另外一个经验就是,尽量雇佣当地员工。
国家层面的安全策略也在推进。
据本报记者了解,国资委列出了一批安全生产监管一类央企,并将煤炭、建筑、化工、核电等行业作为监管重点行业,要求这些企业定期对所有员工开展安全培训。
国资委要求各央企到“十二五”期末,普遍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这一安全管理体系,对外要经得起境外竞争对手挑剔,对内各企业和全体员工能得到有效执行。”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称。
李新烽建议,今后在考虑项目可行性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是否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如果安全条件不成熟对人身安全威胁太大,项目可以考虑延缓甚至撤下。”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会得到更多来自政府的保卫,然而民营企业得不到这样的资源,但是经营更加灵活,与当地关系更融洽,建立起了自己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