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看汇率切忌惯性思维

2012年02月07日00:5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钮文新

  达沃斯论坛上,有声音传来:人民币升值还要升,仅仅是速度和幅度的问题。

  这话说得十分无聊。请问:人民币升值到什么位置才算幅度够了?什么样的速度升值才算合适?其实,市场最怕的就是给出一个“稳定的方向性预期”,这将导致所有投机资本的青睐,从而 形成“越升值越流入,越流入越升值”的恶性循环,直至汇价严重高估,最后就是突然间的大幅贬值。

  历史上惨痛的教训比比皆是,或许我们自己距离这个陷阱也已经不远了。不是吗?央行给出的外汇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连续三个月净减少。为什么外汇储备净减少的情况下,人民币还在升值?尽管中国的外汇储备目前足以对付这样的减少,但未来如何?

  我们有必要再提醒一次: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持续存在,会使得现在的外汇储备净流出成为攻击人民币的“药引子”。当这个“药引子”引发更多投机资本介入,甚至引发中国老百姓参与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队伍,那时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根本算不上“多”。我们必须防止此类情况的出现。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外汇净流出的状态仅仅是暂时现象,因为中国贸易和资本双顺差格局不会很快改变。但我认为,这是历史上中国长期双顺差的惯性思维在作怪。

  从现在的趋势看,央行正在投放外汇,这是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关键原因。希望这只是“击溃人民币贬值投机”的暂时性行为,而不要变成常态。否则,这样的行为将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背道而驰。更关键的问题是:长此以往,将为投机资本明手一套、暗手一套,双吃中国央行留下巨大空间。

  历史证明,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央行有义务维系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过程中必须允许双向波动,而不是“固定”,更不是“单向升值或贬值”,更更不是“逆向而动”该升值时要它贬、该贬值时让它升。

  当然,特殊情况下可以短时间地做一下,比如对抗恶意狙击,但绝不该是常态。

  春节前后,市场对央行降低法定存准率有着极大的期待,但为什么没有发生?因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了相当数量的外汇现金。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证实:2011年10月,海外预期人民币贬值,国内商业银行也增持了大量外汇资产;到了12月份又反过来了,商业银行把增持的外汇头寸卖给央行,央行购入外汇。

  2011年10月份,商业银行从央行手里购买外汇,这意味着央行回笼货币;而12月份,央行从商业银行手中购入外汇,必然相应投放出人民币基础货币。一收一放之间的差异,势必加大12月份的货币投放。但为什么今年1月份 (春节前)货币市场利率还会突然大涨?这只能说明,央行对今年春节前的现金需求量估计不足。

  看到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意识到,尽管现在能够看到的“公开数据”有限,但货币市场的交易量和利率变化是骗不了人的。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