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农民增收忧喜参半

2012年02月08日00: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来在河北一些农村采访养殖户、种植户、进城务工人员时了解到,增收成为普遍关心的话题,他们不断在各种增收渠道中进行着取舍,然而整个过程却是忧喜参半,引人深思。

  养小奶牛只花钱不挣钱

  在河北省行唐县军立奶牛养殖小区,50岁的奶农陈进财告诉记者,现在奶价是2.9元/公斤,去年这时候3元/公斤,饲料每斤却比去年贵一毛多,算下来赔着钱哩。就在前不久,他刚把自己家一头出生不久的小奶牛“当菜卖”,收了600元。现在这行情养小奶牛不合适,饲料贵,小奶牛养到产奶得有2年多时间,没有8000元下不来,卖了小奶牛还少赔点。去年时,陈进财有25头奶牛,后来看行市不好就卖了5头。

  军立奶牛养殖小区老板焦新军说“卖菜”就是把牛卖给屠宰场分割成肉,成年奶牛的购买价格一般在一万元以上,但卖给屠宰场只有6000多元,一头要赔4000元,小奶牛更不值钱。

  焦新军忧心忡忡地说,去年3月份的时候养殖小区还有380多头奶牛,现在就剩200多头,尤其是养殖小区每年都能生产七八十头小奶牛,其中一半以上都被卖了,这样下去恐怕小区的奶牛会出现断层。

  产值低农民弃种小麦

  记者走访河北省博野县冯村及周边村庄看到,绿油油的麦苗和附近的“白地”形成了鲜明对比。有的“白地”挺立着枯黄的玉米秆,有的“白地”依稀可见前茬作物粉碎的秸秆,有的“白地”耕松完毕等待春播。

  地处华北平原冬麦区的冯村,“小麦+玉米”是村里主要的种植模式,为什么有的农民只种一季玉米或其他作物“现在种小麦的少多了,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靠老人种地,种一季玉米省事。”冯村60岁的村民庞运江对记者说:“村里都是我们这种年纪的人种地,年轻人谁爱干这活儿?”

  “种小麦还不如打工。”冯村另一个村民孙玉珍说,她家有5口人、10亩地,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在村里一家纺织企业上班。今年种了七八亩树苗,剩下的地冬天都闲着。

  孙玉珍算了一笔账,一亩小麦的成本大概400多元,亩产800斤左右,按去年1.03元/斤的售价计算,不计自身人工,收入只有400元/亩左右。而从耕种、播种、施肥、打药、浇水、收割到整晒,费时费力,这点时间出去打工,收入翻十几倍都不止。

  不再一味“挤大城市”

  有着5000多口人的河北省安新县大张庄村,过去有500多人外出到东南沿海等地打工,现在基本上都在本村和周围村的企业解决就业。村民周国战说,很多人不愿意再背井离乡出门打工了,因为在外边虽然挣钱比较多,但是花销也比较多,基本上一年到头挣的钱都花在路上去了。现在本地民营企业也兴起来了,就地打工还可以照顾好家。

  2011年,河北省加大了大西柏坡建设力度,革命圣地西柏坡村周边开工了大量工程,这为不便出远门打工的五六十岁的农民提供了挣钱机会。平山县东黄泥村农民齐连平说,从去年“五一”开始,就有不少村民骑着摩托车或者坐三轮车去西柏坡打工。工地上管一顿中午饭,像铺草坪、栽树、浇水等绿化工作,每天工资70元左右;铺地砖、砌墙、抹墙等技术活儿,每天工资都在二三百元。虽然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左右,中午也没有休息的地方,都比种地强多了。

  作者:张涛 马天云 刘凡 王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