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成渝“双核”问之源:同质化竞争

2012年02月08日00: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成渝民间的是非争论以及社会和媒体关于成渝竞争的质疑,成为“两个梦想能否成就一个蓝图”的隐忧。

  当地的有关人士列举了一些成渝两地同质化竞争的事例。就在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前夕,成渝两地基础设施领域出现重复规划。

  2011年5月24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发布《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2011年度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声称成都将建成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此前几日,在重庆举办的2011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高峰论坛上,重庆也表示将成为西部的物流中心。

  2011年初,四川省政府将成都120公里之外的乐山港打造为成都港,总投资80亿元,将弥补成都水运短板。“十二五”期间,预计乐山的临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将完成投资1000亿元。业界认为,此港是四川省为不受制于重庆港之举。

  根据四川省的《计划》,四川将打造“一核、一圈”的西部物流中心基本框架,把成都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同时打造攀枝花、自贡-泸州-宜宾、达州、绵阳-广元、南充-广安、遂宁-内江、乐山、雅安8大次区域物流中心。

  而早在几年前,重庆市就曾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一江两翼三洋”战略,在2020年,使物流业成为重庆市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并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中心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

  成渝两地的许多学者表达一个类似的看法“成渝两地经济实力相差不大,谁也不占绝对优势,因此都想通过资源的争夺和扩张成为该区域内的主角。”“成渝两地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问题是缺乏协同与错位发展。”

  “成渝经济区”的推动者、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等学者的看法则是,要解决川渝两地这种跨行政省市的经济规划,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中央政府介入。另有专家提出,除了政府推动外,另一个重要力量则是来自区域组织机制的形成,即依靠企业自身的协调布局。

  不过,也有专家和学者对两地的竞争提出另外的看法。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从积极的角度上看,地区间的竞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最近十年,川渝之间的竞争不仅有力推动了本区域的发展,也促进了两个地区分工的优化。改革开放后,两地处于相近的发展水平上,发展的条件差不多,要素比较优势相仿,因此在产业发展上具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差异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即使在两地着力发展的汽车、电子、金融等规模较大的行业中,各自也有不同的产品种类和方向,不能简单地一概等同视之。

  重庆工商大学廖元和教授表示,目前西部的IT产业整体还比较落后,仍处于发展壮大时期,我尚未看出两地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也看不到以相同产品的价格大战和同一项目的重复盲目投资为显著特征的恶性竞争现象。当前,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很正常的,西部地区特别是成渝经济区的工业正处于良性竞争状态,更多可从合作角度看待。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