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银监会重拳更应打向垄断经营

2012年02月15日01: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周,银监会对外发布《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银行业系统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同时要求4月1日起各银行对于服务收费项目明码标价。

  消息一出,外界并未因此欢欣鼓舞。银监会此举甚至被坊间认为是避重就轻,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银行的不规范经营乱象。

  银监会此举两头不讨好。站在银行的角度,银监会颇有“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的嫌疑。作为上市公司,银行通过各种名目收取中间费用,扩大盈利,天经地义,看看银行的业绩报表,如果他们还舍得给投资者分红的话,简直应该是上市公司“楷模”。

  要整治银行的各种乱收费的不规范行为,银监会需从根上找问题,重拳不能乱打。

  首先,应该看到,银行的不规范经营冲动源自企业逐利本能。在存贷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要增加盈利,只能通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来达到目的。银行这么巧立名目收费,于商业道德上可能有亏,于法律上只是钻了法规不完善的空子,并无太多把柄。要从根上治理银行不规范经营、从普通储户身上雁过拔毛的行径,还得增加银行业的竞争。必须看到,在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之前,传统的“四大行”服务态度比现在还差,不仅收费高昂,服务质量也不理想。从转账需要数天到即时到账,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效应不可忽视。升级的也不仅仅是系统,还有服务意识。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让储户增加更多的选择,才是银监会需要考虑的。

  其次,银行之所以能够不规范经营,其底气来自垄断,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企业要钱周转,只能通过银行去贷款。相对发行债券、上市或者民间融资,银行贷款还是最主要和安全的渠道。但对中小企业来说,事情却并非如此,出于风险的考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往往非常谨慎,最终流失了一部分客户。更有甚者会要求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必须完成一定时间和数量的银行存款任务,才能发行贷款。说到底,还是银行业“一枝独秀”,唯其独大的恶果。这也是银监会并未想到的过于谨慎的风险控制带来的副作用。

  管理的本质并不是随时随地拿着红牌喊停,而是要在违规出现之前预判到由于规则制定的不完善,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是一出台就百分之百完善,作为规则制定方,银监会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和尽早地发现制度漏洞,在企业发现之前就堵上,或者随时修补并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

  有些漏洞的发生可能在所难免,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带来的银行不思进取。但有些是可以有所动作的,比如增加银行业的竞争,适度放开民间金融的管制尺度等。

  不破垄断,何以谈竞争;没有竞争,何以谈优质服务。

  作者:赵晶
(责任编辑:罗为加)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