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中国中药协会称活熊取胆改变了杀熊取胆模式

2012年02月17日07:28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尹振茂 刘征

  由归真堂拟上市而引起的公众对“活熊取胆”的争议愈演愈烈。针对各方疑问,中国中药协会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称天然熊胆不可取代,活熊取胆有利于动物保护。

  天然熊胆不可取代

  据介绍,熊胆是中国四大名贵动物药之一,有2000余年的入药历史,广泛用于肝胆、心血管、肿瘤、急性传染病的治疗等。

  据中药协昨天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黑熊养殖企业有68家,黑熊存栏数超过1万头,其中约有6000~8000头正用于取胆。在熊胆粉产业链中,需用熊胆粉的中药达153种,需采用熊胆粉为原料的制药企业达183家,保守估计市场规模100亿元。

  与同属珍稀动物用药的麝香和牛黄不同,迄今为止,我国的人工熊胆尚未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批准。

  2008年11月24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在北京召开人工熊胆第三次新药评审咨询会,未见批复意见;2009年9月11日又召开了一次主动咨询会,仍未见批复意见;截至目前,国家药品评审中心对人工熊胆的研究仍未提出任何补充研究的要求。

  在人工合成熊胆领域,外资占尽先机。“德国福克药厂和意大利贝斯迪大药厂的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已经批准在中国上市,在国内的销售逐年上升,去年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绩。”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昨日表示。

  有观点认为,正是国外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产品与本土天然熊胆制品形成的正面冲击,造成了双方在市场区分和发展上的不同路径,并进而引发了亚基会与中药协随后关于“产业毁灭”的争执。

  房书亭昨天并未对这一市场竞争问题作出正面回应,但他强调,已经有充分的临床药理和药代动力学支持,化学药“熊去氧胆酸胶囊”仅能替代天然熊胆中的一个成分,并不能完全替代,“这一点,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的药效差异已经充分作了说明”。

  活熊取胆代替杀熊取胆

  针对活熊取胆是否有违动物保护的问题,房书亭此前曾公开表示无管引流状态下的黑熊“看起来很快乐”。

  昨天的沟通会上,他再次强调了此种取胆方式的温和性,并称“熊胆产业改变了从前"杀鸡取卵"式的杀熊取胆生产模式,改用现在的无管引流养熊取胆生产方式,无论对野生黑熊的保护还是熊胆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房书亭表示,自活熊取胆被广泛采用以来,野生黑熊的数量已从逐年下降的趋势变为逐年上升,“取胆熊的生理指标与非取胆熊完全一致,随着饲养条件的提高,人工饲养熊的寿命甚至比野生黑熊要长”。

  房书亭还表示,目前我国的药用动物资源非常匮乏,我国中药里有1581种动物药,但目前很多都面临可持续利用危机,形成中药发展瓶颈。

  据悉,归真堂的产品线里除了做药用的熊胆粉之外,还有熊胆茶等保健品,有的包装精美、价格昂贵,有往礼品市场演进的嫌疑,这也是动物保护组织反对归真堂上市的理由之一。因此,我国的熊胆粉到底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如果开发成保健品是否构成熊胆的滥用等问题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对此,房书亭表示,按照中药动物资源限制性发展的要求,我国从2004年就规定不再审批新的含熊胆的保健食品了。

  作者:尹振茂 刘征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