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担和华鼎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讨债风波,将担保公司推到了舆论的风口。银行为控制风险收紧了对民营担保公司的授信,而由于很多小企业贷款又来自担保公司,一旦担保公司出问题,殃及的是银行业和小企业。因此,处在十字路口的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走向何处,将面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临考验。
继去年
工行收紧对民营担保公司的授信后,已有银行开始跟进
银行与担保公司曾经的“蜜月期”,恐怕一去不复还了。
自去年10月份工行总行出台《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提高担保机构准入条件,尤其收紧了对民营担保公司的授信,一时间担保业风声鹤唳。今年初,民营担保巨头华鼎、中担相继出现讨债风波,担保公司暴露出了一系列经营不规范的风险,包括使用自有资金甚至挪用客户保证金及贷款过度投资。
银监会去年6月份发布的公告称,截至2010年底,全国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8931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性担保与民营担保所占比例大概在1:2,按照这个数据计算,目前民营担保机构的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在6000亿左右,国有大行对民营担保的准入限制将极大的冲击这个市场。银行对民营担保公司的重新授信给他们的资金链造成流动性困难,很多业务都处在停滞状态。而由于担保公司过度依赖银行,今后银担合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控制风险 工行率先收紧授信 “去年11月份开始,与银行的合作变得困难起来,很多谈好的业务都停了下来”,一家民营担保公司业务部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据悉,这主要是源于去年在9月份陆续爆出的温州老板“跑路”潮中,部分担保公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发银行业对融资担保的担忧。
工行率先采取行动,在去年10月份由总行向二级分行发布了《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这份文件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除了包括“获得监管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实收资本不得低于1”、“三年无不良履约记录,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和高管无不良信用记录”、“上年度代偿率不高于2%,代偿回收率不低于40%。”等一贯的高标准硬要求,更为严厉的一条是要求“由中央部委、省(市)、地市级政府全资或控股成立”。
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李世奇会长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也只是了解到工行有此类政策,属于个别情况,在市场化环境下银行从防范风险角度提高标准无可厚非,但希望不要简单地按照所有制进行划分,这样的规定对民营担保影响非常大”。
四大行占据了银担合作的主要市场份额,而工行的银担合作存量最大,鉴于工行在业界的巨大影响力,一些民营担保人士也表达了忧虑,“我们也时刻关注其他银行的动向,目前还没看到其他银行对民营担保出台歧视性政策,但整体上国有大行都在收紧银担合作,经常是只收不贷”。
另据媒体报道,中国
光大银行总行向各分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担保公司授信风险管理的通知》,指出为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将对担保公司实行总量控制、名单制管理,逐步压缩担保公司客户数量,最终担保公司客户数量控制在150户之内。
事实上,各银行纷纷收紧银担合作并非毫无由头,去年9月份温州担保业爆发危机之前,银监会早在去年7月份就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对银担合作风险进行排查。
既爱又怕 银担想说分手不容易 “银行在对待民营担保的态度上也是挺矛盾的,一方面总行警示风险,要求停止与民营担保合作,另一方面也怕流失优质客户,支行在操作中采取了变通手段,要求我们拉入一个国有再担保企业以应付上面的规定”,江苏一家民营担保公司负责人认为银行完全杜绝与民营担保合作并不现实。
一直以来,银行对民营担保都存在差别性政策,“对国有控股担保机构的担保额度能达到8到10倍,民营担保则只有3倍左右,而且在流程中添加了资金控制人(无论是否股东)的个人无限连带责任”,这位民营担保人士进一步透露道,“在前段时间的风险排查中,主要审核了财报中的应收账款是否属于民间借贷,应收账款较多的基本都会被停贷”。
李世奇告诉本报记者,银行更愿意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合作是规避风险的一种表现,但同时也应看到北京市每年数千亿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大多数是银行无法单独完成的,这就需要引入担保机构作为风险屏障,光靠数量有限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是不够的,民营担保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虽然工行在去年10月就针对银担合作出台了严厉的政策,但具体到各省市的执行层面也都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对民营担保也并非一刀卡死,以广东省为例,今年1月工行广东省分行专门制定了分类管理办法,对于政府控股担保公司,银担业务照常进行,而对于民营担保公司则分为过渡类和退出类,过渡类担保公司每年压缩至少20%的担保额度,而对于退出类则采取只收不贷的政策。
银行对民营担保可以说是既爱又怕,据业内人士介绍,“因为担保公司对违约贷款全额代偿,起到了银行风险缓冲器的作用,其实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依赖不光是为了风险转嫁,担保公司还能为银行扩展业务渠道,提供优质客户,另外,担保公司还给银行带来保证金存款,帮助其完成存贷比考核。但同时,民营担保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隐藏的风险又是银行所忌惮的。”
波及6000亿市场 民营担保面临整合 随着华鼎和中担资金链断裂引发讨债风波,关于民营担保生存状况再次成为业界讨论话题,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重新授信固然是中担、华鼎爆发危机的导火索,但挪用保证金等不规范经营才是根源所在,民营担保或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整合。在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中,银行处于天然的强势地位,担保机构往往充当银行的风险缓冲器,未来担保业需要进行业务创新探索。
据接近中担的人士透露,中担将客户的贷款和保证金大量用于股权、债券投资,并且依靠依靠贷款以旧还新,不断循环资金链,这次如果不是银行收紧银担合作,可能风险不至于这么快暴露出来。
根据媒体报道的情况,华鼎与工行、农行、
中行、广发、国家开发银行等八九家银行存在合作关系,在保余额29亿元左右。其中工行在保余额最高,约10亿元。中担在爆发危机之后于今年1月30日组织召开了一次“政、银、企、担沟通交流会”,总经理刘辉表示中担公司成立至今,累计担保额90多亿元,目前在保户数300多户,在保余额33亿元。这次会议有包括工、农、建、交等国有大行以及
招行、
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在内的18家银行参与。
“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授信采用年审制,也就是满一年重新授予额度,随着银行进一步收紧银担合作,可能会有其他担保公司陆续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民营担保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银监会6月份发布的公告称,截至2010年底,全国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8931亿元,业内人士称政策性担保与民营担保的规模所占比例大概在1:2,按照这个数据计算,目前民营担保机构的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在六千亿左右,国有大行对民营担保的准入限制将极大的冲击这个市场。
鉴于国有大行纷纷削减对民营担保的授信规模,一些企业负责人称今后有可能转而向城商行寻求合作。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担保公司过于依赖银行,完全成为了以银行为服务对象,担保业的定位应该是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此寻求创新从单一的担保收益模式中脱离出来,努力打造成为融资服务商,实现业务增值。
(见习记者 肖怀洋)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