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新华社:新股首日暴涨 投资者何以伤疤未愈忘了痛

2012年02月28日22:09
来源:新华网

  28日,上市新股首日涨幅高达82.09%,位列今年发行新股首日涨幅三甲之列。

  在经历了市场低迷时的破发潮后,刚刚略有起色的A股却又迎来了“炒新热”,投资者缘何伤疤未愈忘了痛?

  伤疤未愈忘了痛

  28日上市交易的中科金财发行价为22元/股,首日收盘价40.0

6元,涨幅高达82.09%,而盘中股价一度高达42元。从2月16日以来,包括朗玛科技、在内的三只个股首日涨幅都突破了80%,炒新似乎又有抬头之势。

  为了打击“炒新”,上海证券交易所27日透露,已经对部分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对一批参与“炒新”的账户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电话或书面警示,并对“炒新”行为严重、不听劝阻的黄某某、苏某某两个账户及时采取了限制交易三个月的纪律处分措施。

  然而,即便是如此严厉的措施,却依然挡不住对新股的热炒。仅仅是一天之后,市场便“顶风作案”再次将新股中科金财的涨幅一度推升至90%以上,甚至超过了吉视传媒

  如此疯狂的上涨,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在去年惨淡行情中因为打新而亏损、甚至套牢的投资者。

  上海股民周莉就是其中之一。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已经有10多年的她,2011年股票投资亏损接近30%。除了在二级市场低买高卖,周莉以前还经常通过申购新股获取不错的收益。然而2011年几只新股破发让这位老股民的证券账户雪上加霜。

  财汇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共有282只企业首发上市,其中199家跌破发行价,首日破发的达到84家,282只上市新股以发行价和年末收盘价计算的平均收益率为-9.15%。

  尽管打新亏损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但是随着市场的转暖,对于新股的热衷又有了抬头的趋势。

  在现行的发行制度下,网上申购资金永远都处于亢奋状态,以之前创下发行市盈率新低的为例,网下申购不足,由承销团包销的同时,网上冻结资金仍然高达1743亿元,网上最终中签率也仅有1.28%。

  大盘股的发行都获得如此热捧,更不用提中小盘个股。最新公布中签率的吴通通讯网上申购中签率更是低至0.299%。

  新股暴涨不改溢价风险

  新股首日暴涨,往往伴随的是高溢价和高风险。而幕后少不了游资的炒作。

  以吉视传媒为例,在公司上市之前,包括申银万国、在内的多家大型券商纷纷对于公司上市的合理股价作出了判断,股价集中在6.5元/股至9元/股之间。

  然而,7元/股发行的吉视传媒,上市首日一度冲高到14.16元/股,不仅让机构的合理估值成为泡影,更是引发了游资、散户的热情。

  根据软件统计显示,23日上市当天,从银河证券厦门美湖路证券营业部买入的吉视传媒股票总额达到7557万元,位列各买入营业部的榜首,而紧接着的24日,这家营业部又出现在了卖出金额营业部的首位,累计卖出金额更是高达8191万元。

  更为默契的是,上市首日排在买入营业部前四名的,齐刷刷地在第二天列在了卖出营业部的前四位。除了上述银河证券营业部,其他三个营业部分别是中投证券江门堤东路证券营业部、深圳益田路免税商务大厦证券营业部和宁波彩虹南路证券营业部。

  如此集中、一致的动作,显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如此的快进快出,显示也是为了“赚快钱”。

  经历了一轮疯狂,在上交所披露对相关账户采取了限制交易三个月的纪律处分措施之后,吉视传媒在28日单日下跌7.59%。

  机构、散户新股两重天

  一边是主管机构大力呼吁要进行价值投资,一边是游资快进快出炒新股。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投资理念的转变并非朝夕之功,而机构对于高价发行新股的诟病和二级市场上新股的热炒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以来,一些中小投资的行为与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相悖,集中体现为“炒新”“炒小”“炒差”和“炒短”。

  与资金在二级市场上的追捧新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在经历了去年的破发潮之后,已经开始退出新股申购。

  最为典型的就是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和华宝兴业基金,两家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宣布暂停参与新股询价和网下配售,也不再安排接待新股发行路演和推介活动。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直饱受争议的新股发行制度。

  在华宝兴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任志强看来,现在很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参与新股申购时还是受到过去“新股不败”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新股询价和新股申购中不审慎现象时有发生。

  “现实是新股也有风险,那些高定价发行的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概率比较大,因此买方传统的基于‘新股不败’观念而采取的以中签为目标而较少考虑定价合理性的新股询价和新股申购方式需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任志强说。

  在上海刚刚结束的“价值投资与蓝筹股市场建设”座谈会上,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在发言中指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应率先引领价值投资。

  来自汇丰晋信基金的观点认为,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疯狂与回归之后,投资者已经在用越来越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中小板上市公司所谓的“成长性溢价”。当流动性泛滥的潮水退去后,投资者才发现蓝筹板块才是市场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只有蓝筹板块价值不断的显现才能推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