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杜建国大闹发布会 抗议世行行长佐利克

2012年02月29日19:21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世界银行的报告对中国是一剂毒药,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不会带来任何益处,相反会危害中国的利益。他们祸害了美国,今天还要来祸害中国。”

  昨日(2月28日)早上,在北京国贸写字楼2座16层举行的世界银行记者会上发生出人意料的一幕自称“独立学者”的杜建国在会场愤怒地打断了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的发言,并作出上述严厉的指控,同时当场派发他的文章《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天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学者杜建国及其行为立即引起公众的激烈讨论,并由此迅速上升至关于国企是否应当私有化等关于中国改革前途的大论战。

  现场直击

  独立学者闹场发布会 斥世行建议为“毒药”

  昨日上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并探讨中国改革与国际经济体系相结合等问题。

  会议刚开始不久,在北京国贸写字楼2座16层的现场发生意外一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佐利克刚开始演讲不过两三句的时候,自称“独立学者”的杜建国从会场中站起身来,愤怒地打断了佐利克的发言,指控世界银行的报告对中国是一剂“毒药”,并当场派发他的文章《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

  在杜建国打断了发布会以后,马上引起了会场的骚动,中外记者纷纷围住杜建国拍照和录音。与此同时,佐利克并没有表现出太过惊讶,而是在座位上仔细听着译员对杜建国言论的同步翻译。

  不到一分钟,杜建国即被带出会场,现场恢复秩序。此时佐利克笑称,“大家可以看到这份报告在中国引起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争论,这也反映了任何一个好的报告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结果。”他还表示,世行报告中提出的关键思路就是,应该能够允许这些公开讨论,允许公众参与讨论。

  其后的一个小时,杜建国一直在会场外等待,遇到记者便派发上述文章。

  世行建议惹起的愤怒

  本周一,世行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名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世行的上述报告对中国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包括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等。其中,报告特别建议重新界定国有企业的作用,打破某些行业的垄断,实现所有权结构的多元化。

  世行的上述建议引起了杜建国的高度关注。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周一看到该报告后非常气愤,他认为不应该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在中国的绝大多数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壁垒”,中小企业如果认真搞实业就能融到资金。

  基于此,杜建国决定到世行发布会上,去点破世行报告的“居心不良”。

  争论焦点:该不该私有化

  杜建国在《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一文中说,世行的报告把一些陈词滥调当作灵丹妙药推销给中国,其中列首位的是要求国有银行私有化。

  “美国的银行以私有化为主,但这些银行并没有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反而去进行投机和诈骗,结果最后将美国乃至全世界拖入危机泥潭。”杜建国表示。

  杜建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并未阅读世行报告的英文版本,他的观点来自于网站上的中文版梗概。记者查阅了世行网站上公布的上述报告中文版梗概,并未提出“国有银行私有化”的建议。

  对于报告中 “重新界定国有企业的作用,打破某些行业的垄断,实现所有权结构的多元化”的建议,杜建国认为并不存在“垄断”一说,“中国的国有企业现在运转得很好,而且主要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竞争优势,而不是政府的优惠和垄断地位。”

  对于这个观点,佐利克昨日在现场回应表示,中国国企从很多方面获得收益,同时持有大量收益留存,该模式提高了中国的存款,但并未使老百姓获益。应当让国有企业把更多红利返还给社会,这需要实行结构调整和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保障体制,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竞争,就可以提高生产率水平,从而带来更高水平的工资收入。

  “中国的出口部门在竞争当中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收益,但是服务业行业仍然需要进一步根据改革进行调整,从改革中获益,这样子才能够打破垄断。”佐利克同时表示,不期望中国实行大爆炸式的改革,应当从试点开始尝试,再进行大规模推广。

  对此,杜建国则认为中国的改革不能私有化,而是应当加强监管,让利润在最大程度上惠及全民,同时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缩小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

  杜建国是谁?

  杜建国在打断佐利克发言的时候,场下一位外国记者问:“你是谁?”杜建国回答说:“我是独立经济学家杜建国。”

  记者在网上检索到杜建国曾在某政经评论网站上发表过41篇文章。最新的一篇正是《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

  杜建国告诉记者,他曾在《绿叶》杂志当编辑,目前已离职,不属于任何机构。该说法并未得到《绿叶》杂志权威人士证实。

  杜建国对记者坦言并没有念大学。但杜建国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的理论水平很高,全靠自学,“杜建国是山东人,刚到北京的时候,杜建国常在国家图书馆一泡就是一个下午。”

  世行的记者会结束后,佐利克让世行员工将杜建国的文章翻译成英文给他阅读。截至昨晚,世行在会后并未对杜建国的观点发表评论。

  学界反响

  非主流亮剑举动引发对世行“药方”反思

  每经记者 张敏 胡健 发自北京

  一语激起千层浪,杜建国火了。

  学术无国界,但因持不同观点而“砸场子”的行为却非常罕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这一事件采访多位知名学者时,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回避评论这一话题。

  “很多人都喜欢一语惊人,抛出一系列观点,我无法评论这一话题。”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对记者表示。而知名评论人、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表示不方便对事件作出评判。

  事实上,鉴于杜建国反对国企私有化等鲜明观点,媒体将其归为保守派学者,而他关于银行私有化、收入分配等问题的看法,似乎并没有太多学者认可。

  尽管如此,在外界看来,他的这一举动仍然反映出国内学界的一个重要态度,即反对国际经济机构对国内经济的干预,并对欧美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私有化改革之辩

  国有企业和银行的改革是世行给中国开出的最关键“药方”。该报告的首条建议便是:中国需要进一步重组国有企业部门,拆除竞争性行业中垄断和寡头垄断企业。

  对此,杜建国在其名为《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的文章亮出观点说,美国是要用私有化的毒药毁掉中国的经济,中国绝不能重复美国的老路。他的理由是,“中国的国有企业现在运转得很好,而且主要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竞争优势,而不是政府的优惠和垄断地位,同时,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的待遇也稍好于私有企业。”

  但这样的观点并未被很多经济学家认可。对于国有企业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需要进行,它们有银行的资金支持,资本成本比较低。

  但与此同时,“需要理顺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关系,仅仅依靠小的技术修补很难实现,路径设置比较复杂。”

  国企改革是最近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出于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拉美国企改革的教训,国内关于改革的辩论也一直不绝,持保守观点的人士大有人在。

  杜建国无疑属于这一行列。他认为,国企私有化后,将“打断中国整体经济迅速壮大势头”,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同时,私有化的国企将变得唯利是图,“把经济搞得一团糟,最后却要靠政府救助来摆脱困境。”

  对于银行私有化的问题,杜建国的观点同样明确。他借用美国金融危机的案例说明,私有化的银行并没有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反而进行投机和诈骗。

  曾在国际投行担任要职的谢国忠也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说,美国出现“华尔街肥猫”,主要是银行的运营和监管体制出了问题,说直白点便是CEO兼任董事长,而董事会则是CEO的朋友。他同时认为,银行私有化、让资本回归民间其实并没有错。

  世行“药方”再遇尴尬

  尽管佐利克很快对这一情况作出回应,但仍然难以掩盖世行的尴尬。事实上,自成立以来,世行屡屡因立场问题而受到质疑,不少非政府组织和学者曾批评道,世行代表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施行有利于它们自身的经济政策。与此同时,外界还批评世行往往过快、不正确地、按错误顺序或在不适合的环境下引入市场经济改革,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反而造成破坏。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中,不少人认为,世行给中国开出的6个“药方”并无新意,且体现出其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实际上,对于世行等国际机构提供的“建议”,国内多看作是一种观点,而甚少真正采纳过。

  杜建国在他的文章中就多次提出,世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不少判断“不符合事实”。

  引发国内学界反思

  尽管被认为有“作秀”的嫌疑,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杜建国的激烈反应仍然体现出国内学界的一种情绪:反对外界对国内经济的“干预”,并反思欧美国家超前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平复后,美国却出人意料地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这表明美国国内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反思。

  而在中国,当改革开放进入到第30个年头时,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已影响到关于改革问题的辩论。一部分人强调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化解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另一种观点则以破坏稳定大局为由,反对过度市场化。这其中,既有学者开出与世行类似的“药方”,也有不少人与杜建国持相似观点。而后者的核心论据就在于通过欧美债务危机的实例,强调市场化的风险。按照杜建国的观点,世行的建议“是企图假借深化改革的名义,让少数中国人和华尔街来掠夺中国人民。”

  对此,马光远向记者表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持有不同的态度是很正常的,改革不能听少数几个人的意见。

  但杜建国的观点在国内经济学界显然不属于主流之列。本月23日,《人民日报》曾刊发题为《宁要微词 不要危机》的评论文章,强调要不畏阻力,“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谢国忠也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如此富裕,主要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尽管确实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不能说明市场经济本身出了问题。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