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作品《玛丽莲梦露》 |
近日,安迪沃霍大型回顾展即将启航。首站将于2012年2月登陆新加坡,紧接着在2012年-2014年间现身香港、上海、北京及东京。展览规模颇大,将有超过300件沃霍尔作品亮相,创作年限区间为1940-1980年,包含有雕塑
而在这个展览的非银行赞助名单上,赫然发现了佳士得的身影。尽管这场展览号称纯粹的教育、学术性,但和拍卖公司一同上路不禁令人生疑,虽说是带着推动教育的使命,但如果此次展览大获成功的话,那佳士得在香港的业绩或许有所提升。尽管沃霍尔在亚洲这些富有的城市是备受追捧的品牌,但这样的展览真的能为拍卖带来提升作用吗?如果这个展览大获成功,拍卖公司会不会借用这样的形式更多地介入艺术展览呢?而这种模式对于艺术家的发展而言又有什么影响?
拍卖公司钟爱办展览
拍卖会与展览会,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领域,现在正越来越融为一体。从全球范围来看,蘇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对于拍卖和展览的掌控早已是“技艺娴熟”。佳士得的展览似乎都跟其拍卖有所关联。好比去年香港佳士得5月下旬春季大拍之际,与上海外滩美术馆联手举办的曾梵志个展《界线的共鸣》围绕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这个主题展示其约30件绘画、雕塑与装置作品。艺术家还从中挑选一幅估值为1000万港元的作品在5月28日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上拍卖,所得收益将捐赠给环境保护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而本次安迪沃霍尔展览举行期间,佳士得的春拍上也将可能推出一些相似的作品。
而蘇富比的展览,与他们正在进行的拍卖无直接关系,则是体现了那些专家主管的价值判断,其中最经典的一个展览就是在2010年的秋拍,他们针对经典绘画受到追捧的拍卖市场,推出了名为“世纪藏臻”的联展,从世界各地私人收藏家珍藏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常玉、徐悲鸿、林风眠、关良、赵春翔以至朱沅芷等人的代表作品借展。蘇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那次展览会是他们首次向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巨匠致敬的展览。而于2011年秋季拍卖期间举行的“在爸爸身边的日子—— 张心娴藏张大千作品展”。展出近30件张大千亲赠其四女张心娴的作品。展品并包括信函、明信片、照片等极具纪念价值之对象。所有展品均从未公开亮相,异常珍贵。最难得之处,乃其为是次展览亲笔撰写之叙述,片言只语间,尽是女儿对父亲的怀念。
中国的拍卖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恢复至今历史很短,但进步却非常神速。举凡拍品的梳理、考证与注疏,图录的编辑、布局与设计,乃至预展的安排、组织与空间呈现,各个层面的变化都很快。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是内地拍卖行中大规模举办展览的始作俑者。他们的“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已经成功办了两届,还有“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也成了保留节目。
中国嘉德也举办了诸多形式的展览。如2010年秋拍前,他们先后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简约隽永——明清黄花梨家具精品展”,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瀛海埙篪——吾师溥心畬旅日逸品展”。这两场展览的参展作品,都是嘉德秋拍相关专场的拍品,不过却具备了专门举办展览的看点:前者汇集了包括美国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在内的来自海内外的62件明式黄花梨精品之作,品类齐全,著录者众多,是明清黄花梨家具一次难能可贵的集体亮相;后者搜集了溥心畬1955年至1956年旅日期间的百余幅逸品佳,也包括数十幅课徒稿,让观众得以一窥其传统的教学方法。秋拍结束后,嘉德又赞助了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艺为人生——徐悲鸿的学生们艺术文献展”,展出徐悲鸿先生25名得意弟子的作品及文献400余件。
公益展览只是一次巡回的拍卖预展
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拓展主席艾米-卡佩拉佐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优秀的展览帮助藏家们去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有利于藏家的收藏倾向,此次展览将激励更多的亚洲买家来关注安迪-沃霍尔。艺术圈的生态坏境健康而独立,展览与拍卖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仔细看看本次展览的巡展地方,中国占去了三个名额:香港、北京、上海。这三地的经济发展和艺术品交投情况都十分火热。佳士得的司马昭之心显而易见:就是要为了打开中国内地的藏家市场。而这个问题则让有点让人耐人寻味:佳士得为什么要用安迪沃霍尔来撬开中国藏家的钱袋子?难道中国藏家不买外国艺术家的账吗?
谈及至此,不禁要让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日本人消费艺术品的情况。当时日本人热衷购买曾对他们的近现代艺术影响甚深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作品,有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代表了日本人很大程度上是因富有而产生的炫耀欲望,以及融入现代世界文化潮流的认同需求。但是这个情况并没有在当下的中国富豪身上发生,中国富豪似乎比较实在,他们绝大多数着重于流散海外的中国古董。他们目标无比明确仅仅想买下来自中国的古玩,对于路易王朝、第五共和国时期的玩意似乎兴趣不大,就像对西餐的口味并不感冒一样。就算他们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也并非是喜欢,多数是投资性的,原本是外国人在玩的,后来越来越多中国人意识到有利可图,大家开始拼资金实力进行竞购。据《纽约时报》统计,中国一天出现8个亿万富翁。他们有了房子有了车,还要进行其他投资,最后他们会投资艺术品。中国当代艺术的门槛是不高的,吸金量又是巨大的,对他们来说这是生意。
因此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缺口,佳士得煞费苦心地参与是次展览,例如力图使展览具有博物馆水准。“博物馆水准”这个词在近期常在不同的媒体上看到,高古轩推出曾梵志的展览时号称推出的作品均为博物馆水准的。具有博物馆水准的作品也就意味着价格受到市场的肯定,稳赚不赔。佳士得认为这样对于务实的中国富豪们来说也许是个诱惑,但是在商言商到底有多少中国富豪会购买这些作品呢?还是未知之数。
虽然这些拍卖行们的赞助对于展览而言是丰富的,但其实对于艺术家而言,所谓的公益,只是一道美丽的幌子。即将在3月1日举行的惠特尼双年展被美国艺术工作者质疑“支撑着一种以艺术工作者的劳动为代价,从而为收藏家、受托人以及企业家带去利益的体系”。 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Arts & Labor组织认为,双年展持续保持着这样一种神话,那就是艺术和其它职业起着相同的功能,艺术家被无偿地选中、参加双年展会让他们保持着一份稳定的职业。这种谬论鼓励许多年轻艺术家接受某些经济和文化机构所谓的‘情义’,让自己成为它们的劳工以及经济上的奴役。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内部体系中充满了富有的受托人,其中苏富比为此双年展提供了比例惊人的赞助。Arts & Labor组织指责,这有利于那1%的富人发展、并迫使其他人走向经济困境中的模式。此外有人担心,拍卖公司介入展览会让展览的商业性大于教育性,像是这次安迪-沃霍尔展览主办方虽然强调展览的基调是教育性高于商业性,但他们接受了佳士得拍卖行加入其中,艾米-卡佩拉佐认为:“佳士得一直是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市场领导者,亦对艺术家充满尊崇。
她也认为,拍卖行这种做生意的模式也是一种艺术,用安迪-沃霍尔的话说,“做好生意是最迷人的艺术(Being good in business is the most fascinating kind of art)”。一语中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