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成都睿智陈元伟 追随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回归成都(图)

2012年03月02日01:1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许凤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许凤婷

  2月初的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春节还没有过完,部分企业员工仍在享受春节长假,园区内略显冷清。走进位于科技园东北角的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睿智),这里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尽管这里部分楼梯间的地板还没铺上瓷砖, 但所有的工作区已经准备就绪,一个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剂,或聚精会神地操作仪器设备。

  “小伙子还习惯吗?成都的冬天是不是比你们老家山东更冷?”成都睿智总经理陈元伟在电梯间遇到一名员工,并和他打招呼。

  陈元伟告诉记者,2008年初,这家公司只有50多人、1个客户,经过3年的发展,去年已经有了70多家客户,近5000万元的年收入。2011年4月,成都睿智迁入天府生命科技园8000平米研发大楼,其中1400平方米的二楼是与高新区政府联合创办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陈元伟称,现在公司的规模是将近200人,未来两年,计划扩大到500人的水平,在他们的“筑巢引凤”人才计划中,不仅将触角伸向国内的知名高校,也打算从美国、德国等地继续引进更多具有丰富经验的“海归”。

  “哪个地方最"热"就往哪儿走。”陈元伟说,这是人才流动的趋势,也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出国留学、转战欧美做药物研究,到2005年归国在上海创业从事糖尿病新药研究,再到2008年回归故乡成都再次“创业”。陈元伟在过去30多年里见证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

  见见外面的世界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三年,陈元伟从四川渠县考上了四川大学化学系该系后来成为众多四川学子心目中的“明星系”,从这里毕业的黄世伟、李锂和李坦夫妇、王跃林等人利用各自的专业创业成功,分别成为“亿万富豪”。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化学”并非什么热门专业。1986年,陈元伟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科院成都分院工作。

  “原本我以为,自己这辈子要做一名教授。”陈元伟回忆道,然而在中科院待了三年之后,他忽然十分渴望“见见外面的世界”。

  1989年,陈元伟前往瑞士洛桑大学深造。至今他仍然记得,在洛桑大学第一个月,拿到了相当于1500美元的奖学金,而自己在国内工作时,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算,不到10美元)。而到1993年,陈元伟获得博士后学位并前往美国工作时,他拿到的奖学金是2500美元。

  “物质生活上的差距固然很大,但研究水平上的差距更让人感到震惊。”陈元伟说,他先后在美国雅培制药公司任资深研究员、美国拜耳制药公司首席研究科学家,从事癌症、糖尿病等疾病新药研究。在这些世界顶尖的医药公司中,从研究人员的水平,到研发体系的完善程度,远非当时国内企业能够相比。

  不过,和大多数四川人一样,陈元伟有着浓重的“故乡情结”,他在美国加州工作时,甚至在当地和老乡共同办了一本《四川人杂志》。不过,这仍然不足以安放陈元伟的思乡之情,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开始涌现。

  回国试水新药研发外包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削减成本的需求,CRO医药外包业务在中国市场悄然升温。CRO

  (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研发外包)即合同研究组织,提供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服务,涵盖了新药研发整个过程。

  2001年上海张江开发区的规划者就雄心勃勃地试图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医药“硅谷”。北京中关村、成都高新区等地区也对CRO业务跃跃欲试。

  2002年,陈元伟开始频繁地回国,寻找新的机会。2005年,陈元伟和哈佛大学著名教授BrianSeed回国创办了一家医药技术公司,从事糖尿病新药的研发。而当时,他的孩子即将出生,在另一家医药公司工作的妻子留在了美国。“过程当然很艰难。”事后陈元伟坦陈。他的创业第一站选在了上海。和陈元伟几乎同时进驻上海的,还有全球知名的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礼来等公司。

  数年之后,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行业巨头,他们发现自己对中国CRO市场的倾注是正确的:目前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全球CRO的市场规模以每年约22%的速度增长。而中国市场的增速更是高达到25%,业务总量也已达到50亿元人民币左右,虽然对比全球163亿美元的总值,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仍然很小,但这意味着未来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在地震中完成第一笔订单

  就在陈元伟回国寻找创业机会之际,上海一名出身于化学世家的年轻人惠欣辞去投行的工作,以10万元资本在张江成立了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有限公司。不过,创业之初两人并未产生交集,只是分别在CRO这片市场上开拓自己的疆土,直到2006年惠欣在成都设立凯惠医药发展 (成都)有限公司 (成都睿智化学的前身),2008年3月,陈元伟受惠欣之邀加盟,并回到成都睿智任总经理、主持工作。

  刚回成都不久,“接了第一笔单子,总价达100万美元。”陈元伟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第一个客户是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制药。

  那时,天府生命科技园尚未建成,成都睿智在高新区孵化园里租用了研发实验室,混迹于众多IT创业公司当中。建立筛选模型,从众多的化合物中挨个选取进行试验,确定了一定量的化合物后,再次提高化合物的活性,把1种化合物合成20个,然后进行培养,检测活性,再次进行筛选……

  2008年5月,距离第一笔订单的最后交付时间还有一个月,“5·12”地震发生了。即便在地震频发的加州居住多年,陈元伟也对“5·12”心有余悸,但他坦言,当时开发时间紧迫毫无退路,所以,他们的开发工作只停顿了一周,“不摇的时候我们就回去接着干。”

  6月,在不断的余震中,成都睿智成功向客户交付了第一笔订单,树立了信誉,打开了市场,订单开始源源不断。

  陈元伟分析,2008年虽然遇到了地震的考验,但对于成都睿智而言却是个好时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市场增长相对稳定,让许多国际巨头加强了“转场”的决心;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经过近十年的推进,更加深入。和其他市场类似,成都的医药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打造完整产业链

  2009年12月,陈元伟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享受政府对高端专家人才的特殊照顾。2010年5月,他卖掉了美国的别墅、汽车,把家人接回成都定居。成都睿智所属的上海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在当年成功登陆美国股市。

  2011年4月,成都睿智搬进了天府生命科技园,成为这里最早入驻的一批企业。目前,除了欧美客户,该公司还成功打入了日本市场,“成都开通直飞东京的航班后,对我们很有帮助。”成都睿智去年的总收入近5000万元,成为70多家中外知名医药企业的合作伙伴。

  去年9月,成都高新区政府和成都睿智共同打造的“生物医药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光是设备就投入了3000万元。”陈元伟对着一台台崭新的核磁共振仪(NMR)、高压制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re-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如数家珍。

  “医药,包括生物医药,是成都高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主任李岗对记者说道,只靠几家企业的成功难成气候,完善的产业链必不可少。“生物医药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对国内中小医药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目的正是扶持更多国内中小型的医药企业快速发展。

  ·记者手记

  光做推土机远远不够

  就在陈元伟回国创业之时,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在中国迅速走红,在他列出的“推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当中,外包正是其中之一。

  然而,不同于《世界是平的》中描述的呼叫中心、软件中心等外包模式,新药研发外包需要汇聚更多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陈元伟正是许许多多在CRO市场中孜孜不倦耕耘的创业者之一。

  出国留学、转战欧美、回国在沿海创业、回到故乡成都继续前行,对自己过去30年来的总结,话语不多的创业者陈元伟用了四个字:顺应趋势。

  早在2009年,成都市便定下到2012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900亿元的目标,生物医药外包服务领域便是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五大主攻领域之一。而成都高新区目前除了天府生命科技园已投入使用,天河生物医药科技园已经投入建设这个占地500亩,总投资50亿元的园区正致力于成为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创业乐园。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