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2012年两会经济报道:白银时代 > 2012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以改革重新唤醒发展的民生要义

2012年03月06日01:16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两会,国民仍一如既往地关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期待有改革的信息传递。今年最大的意外是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7.5%,为八年来首次放弃保八目标,另一方面,政府正在加大民生的投入,如教育经费支出首次占GDP4%,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240元等。

  坦率而言,淡化经济增长、聚焦民生等,都倚重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的深入,但改革既需不破不立的担当,更需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事实上,近年来关键领域改而不动、知易行难,主因就在于改革并未有效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改革陷入既要突破既得利益藩篱又需倚重其的两难背逆,削弱了改革的激励相容性。

  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为例,200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次出台非公36条,但民企进入金融等领域一直难以突破,甚至2008年以来引发社会对国进民退的忧虑。而非公36条难以落地,主要在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缺乏清晰的尺度,即决策层主要把市场作为增长手段,而非经济生态理念。如目前国企事实上是政府职能的自然延伸,如资源和金融等承担了保增长、防通胀的准行政功能,成为了政府控制力和宏调的主要载体。

  而宏观调控的嵌入式干预而非规范化监管,使垄断部门即便因垄断导致社会福利净损益,都几乎攻而不破;相反,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成本释放期,通胀势成如虎,这使得临时价格管制与国进民退难以避免。殊不知,不论是竞争性领域,还是垄断行业,私企都需政府职能转向基于市场秩序下的合规监管;若进入的垄断行业内含衍生性行政职能,对私企而言其面对的“玻璃门”和“旋转门”需要很大的发展成本。

  又如民生领域,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失范,正加深公共服务供需缺口和矛盾。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居民生存和发展权的核心命题,其次才是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问题。如民生问题本质上是居民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可行自由问题,如就业、迁徙和投资可行自由,以及社会福利均等化等,且唯有赋予私人部门在经济社会上合理合法的可行自由选择集,才有助于避免把民生问题完全推向复杂的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过度倚重政府财政正使当前的民生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一,人口老龄化下,中国储蓄率下降是确定性的,这意味着依赖GDP增长的做大蛋糕方式已不可行,同时国企对社保等历史欠账,已引发各地养老和医疗基金的支出性贫困。因此,当前继续沿用公私混杂的社保体系扩展城镇和农村社保体系,那么摊子铺得越大,政府的社保透支额度越高。其二,当前财政预算编制依然是部门预算主导,这意味着要增加教育、卫生等民生投入,要么需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满足增量支出,要么顶住压力改革财政预算改革。显然,推动财政预算改革牵涉的利益远高于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疑加重居民的税收、社保费用等负担(即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为近年来结构性减税下,每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以上之缘由。可见,当前过度依赖政府的民生投入最终将加剧政府财政重负,从而引发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风险。

  鉴于此,当前盲目建议政府增加民生投入存在加重经济社会负担之虞。我们认为,当前与其呼吁加大民生投入,不如呼吁切实有效的政府减税政策,推动政府依据市场秩序重新厘清其与市场边界。减税减费恰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民生投入;同时政府收权的同时是财政卸负,而过度扩权将使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政府都成为中心。

  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知易行难,并非是改革缺乏共识,而是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混杂干扰了改革方向,强化并固化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使GDP增长未能提高居民福祉,反而成为既得利益者主导发展成果的潜台词。因此,从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角度重新释义和启动改革,将有助于唤醒发展的民生要义,缓解唯GDP制造经济社会的健康赤字。 (来源:21世纪网)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