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深度阅读

英利过冬

2012年03月07日13:19
作者:环球企业家

  尚德、赛维在挣扎,英利仍在增长。如何做到?

  环球企业家记者 王思远

  与欧债危机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冲击相比,其对于光伏产业的冲击猛烈太多。归属新兴产业的光伏业在2010年迎来了爆发增长期,根据国际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的报告,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

达到18.2GW,相较于2009年增幅139%。这些光伏组件几乎一半是中国制造。数百个新玩家涌入到这个行业,尚德、英利、赛维LDK这些行业巨头也开始大幅扩张产能,产能急剧增大。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一直是光伏市场的主阵地。欧洲国家政府对于光伏补贴下调,银行贷款紧缩,使得整个市场需求急剧放缓。光伏业瞬间从山顶跌落到泥 潭。

  “2009年下半年、2010年日子太好过了。做太阳能,感觉谁做都能赚大钱,投的项目太多了。”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说。2010年三季度末,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已经开始进行内部预警,要英利上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王亦逾告诉《环球企业家》,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市场反弹得太快,2009年下半年似乎都忘了金融危机,2010年市场行情更是一片大好。“当时咱们就感觉到2009年的事儿,肯定后面还会有一波余波,甚至更严重。”王亦逾说。

  所有光伏业在2011年经历的事情,在2009年已经经历过了一次。随着组件价格的不断跳水,所有生产商都会做的事情就是和上游供货商保持密切沟通,希望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是合约价格来履行订单。

  英利除了跟供货商保持频密沟通外,还必须面对产品价格跳水带来的成本压力。2011年光伏寒冬时,中国几乎有50%的光伏生产商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王亦逾介绍,英利基本接近满产生产,并且不裁员、不降薪。

  “现在整个价格下降造成对成本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制造业,不是简单通过裁员就可以完成的。光伏企业的成本基本是两块。一块是制造生产,还有一块是经营运营。”王亦逾告诉《环球企业家》。

  英利在业内一直以垂直一体化著称,涉及产业链中多晶硅铸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成本控制在全球处于第一方阵。2010年底,英利进行了生产机构之间的调整改革,生产管理从横向管理变成纵向管理,更利于控制成本。

  此前英利的四个生产车间(铸锭车间、硅片车间、电池车间、组件车间)单独进行成本核算和生产考核。现在英利把整体产能分成四份,成立四个分公司,每一个分公司都从铸锭做到组件,从头生产到尾。“容易给他们下指标,过去铸锭的人不了解硅片的压力,这样可以直接考虑组件的整体成本。”王亦逾介绍,这样的生产改革有利于培养队伍,从长远考虑,英利的生产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保定,而是要走出去,甚至走到海外。要走出去,必须有从头到尾都懂的一批人。

  王亦逾解释,生产越多、综合成本越低,因此英利一直把产能和效率都提到最高的阶段。

  寒冬来临之前,英利已经开始提前备战。最见成效的则是2011年中国光伏市场开启后,英利分得其中最大一块蛋糕,成为国内光伏市场最大的组件供应商。苗连生曾说,“国内有机会就先做,不要感觉少赚几毛钱就不 做。”

  2009年,在国内第一个光伏特许权招标项目—敦煌10MW电站招标上,英利和国投电力联合投标体报出0.69元/度的电价,而当时行业成本为2至3元/度。最终敦煌10MW的项目由中广核和赛维LDK联合中标,同时也给国投电力和英利批了一个10MW的项目,电价均为1.09元 / 度。

  2010年,英利以10.5元/瓦的低价中标“金太阳”工程,成为“金太阳”工程统一招标的16家企业之一。10.5元/瓦的价格比英利在国外组件售价要低2至3元/瓦,而且是在海外市场行情最火的2010年。

  提前对国内市场进行布局和准备,使得2011年国内光伏市场真正开启之后,英利成为最大赢家。如黄河上游水电在青海格尔木投资建设的200MW光伏电站中,110MW的组件来自英利。王亦逾介绍,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英利全球销售收入的20%至25%。“国内市场,就是早期舍得投入一点。没有当时的6毛9,2010年不参与金太阳,想在国内做就相对难一点。说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可能等到看到有盈利才投入,任何行业都是先投入,后收获。”王亦逾说。

  策略灵活,是英利度过寒冬的另一手段。欧洲多屋顶项目,更偏B2C市场,英利在欧洲的销售采取自己搭建销售渠道(直接与电力公司、大型开发商和小型安装公司联系)、寻找大型分销商合作多种模式结合,包括会以体育赛事赞助来进行品牌推广。而美国和中国市场则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英利除在美国加州有少量分销商做屋顶项目外,在美国其他地区和中国市场,英利采取集中资源,攻克一家家电力公司。

  2011年英利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占到全球销售收入的15%到20%,对新增长市场的看重,使得2011年欧洲市场需求疲软后,英利的处境不至于太过被动。

  王亦逾回忆,2011年市场下滑的时候,他感觉到英利的海外团队比较精炼、决策迅速。汇报机制比较简洁,每周开会是海外分区的人上线和英利总部的销售人员一起参加,海外分区的任何销售决策汇报到王亦逾这一层,没有跨级汇报。而有些企业的海外决策汇报需跨到四级。“去年这种情况,做决策慢的话,会步步慢。”王亦逾说。

(责任编辑:金永明)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