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郭树清喊话基金:称不能光听口头呼吁就盲目买入蓝筹股

2012年03月11日08:35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尽管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多次提示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呼吁投资者大胆买入,被市场戏称为”手把手地教炒股“,但面对仍不明朗的中国经济前景,以及并不那么宽松的流动性,机构们仍旧在犹豫,响应并不积极。

  蓝筹股行情需要几个条件共同实现才能出现,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 ,不能光听监管层口头呼吁就盲目买入。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直言,配合蓝筹股的行情,监管层必须拿出实质性利好。

  有关机构的基金仓位监测也显示,继去年底今年初的大笔加仓之后,公募基金的仓位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集中加仓暂告一段落。

  机构不积极

  自上台以来,郭树清多次明确力挺蓝筹股,此类公开喊话行为在尚福林时代可谓罕见。比如2月15日郭树清公开强调”上市公司优质不优价,蓝筹股目前显示出罕见投资价值“;随后,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再次公开力挺蓝筹股。

  郭树清具体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的成长潜力更大,而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的市盈率。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着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

  但这并未得到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认同。国投瑞银的一位基金经理就指出,银行保险等蓝筹股的崛起需要两个条件的配合,首先是宏观基本面的转好,经济触底向上的态势确立,市场形成一致预期之后,和宏观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的蓝筹股才能摆脱市场的歧视;第二就是政策面的放松,即货币政策的趋向改变,流动性逐渐宽松。目前尽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市场表现对预期已经基本兑现,后续需要观察。

  长期资金的入市被认为蓝筹股崛起的必备条件。截至2011年底,A股市场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为15.6%,可资对比的是,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谈及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时指出,在发达市场,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占到70%左右,其中一半是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投资者。虽然上任以来在各种场合均大力呼吁养老金入市,但是他也坦承,养老金入市并不由证监会主导。

  不过从二级市场表现看,资金还是受到郭树清的鼓舞,蓝筹股一度有所表现。2月底,地产、机械、水泥、商业等蓝筹股纷纷发力,并取代题材股,成为推动大盘成功突破2400点的中坚力量。

  市场对银行股再融资、资产质量以及盈利能力可持续性的担忧,成为制约银行股估值回升的重要市场因素。一位银河证券研究员指出,2010年开始的去杠杆过程打开了银行的融资缺口,市场担忧银行目前的经营模式存在长期的融资需求;同时,投资者还对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之后,银行高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提出了质疑。

  题材股一日不死,蓝筹股就难以获得足够重视。一位保险公司资管负责人指出,严格退市制度,使得ST股难以重现”乌鸡变凤凰,市场炒作中小盘股的风格有所收敛,蓝筹股才可能具备国外成熟市场那样的投资价值。

  申万菱信基金投资总监欧庆铃指出,投资蓝筹股的目在于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而目前我国蓝筹股分红状况并不乐观。根据民生证券的统计,2011年沪深300预测股息率为2.14%,低于成熟发达国家水平(美国股市股息率过去百年平均在4%左右)。相比较而言,A股市场的股息率支撑仍然较弱,这与国内上市公司普遍较低的分红比例有关。

  后市分歧大

  与此同时,随着股市反弹高度和长度的累计,A股回调的压力也在增大。目前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了7周,是自2009年以来持续反弹时间最长的一次,理论上修复性行情将要告一段落。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对于后续行情,围绕着宏观经济数据、流动性是否充足等问题,机构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兴业全球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就认为,基本面上还看不到特别的亮点,这轮反弹反映的是流动性的放松,但从中期来看,流动性难以出现转折性的改善。

  王晓明进一步分析说,一方面,通胀还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因素,决策层很难在这一情况下对货币政策有较大力度的放松;另一方面,除了银行贷款之外,外汇占款对M2增速的影响也很难忽视,全年M2增速能不能达到14%存在疑问。因此,短期来看,流动性经历了一个从去年过紧到放松的过程,但中期流动性过于宽松是有难度的。

  政策和流动性能够冲击周期的节奏,但却改变不了趋势。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则认为,经济周期虽有反复,但实质仍将会按本身规律运行,短期扰动反而会拉长及拖延整个进程。

  细致观察各行业情况,去库存力度较大的专用设备、交运设备、化学原料、造纸轻工及家具、非金属制品建材等行业可重点关注,将会受益于真实的周期启动。

  对于蓝筹股,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颇为看好,”当前市场整体估值,特别是蓝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而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估值过高,长期来看估值水平将逐渐下移。因此,今年A股市场仍会延续蓝筹股价值回归、创业板挤泡沫的格局,蓝筹股的反弹行情可能会贯穿全年。“

  不过一位券商研究员也承认,没人知道市场对中小盘股的炒作何时才能结束。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股市改革不能只郭树清一人战斗

  郭氏新政在A股市场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甚至有人将之类比股权分置改革,视之为制度红利。郭树清的新政主要阻力来自何方,改革是否能够达到市场的预期?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何佳。针对以上问题,何佳教授为我们一一作出解答。

  证券市场的改革需要配套

  记者:很多人对郭树清的改革表示忧虑,认为新政将会触动既得利益者并因此而受阻,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何佳:现在大家都在提所谓的”既得利益团体“与郭树清新政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在市场化发行这个问题上这个矛盾并没有那么大。例如初始发行价格的下调可能会得到发行家数上升的补偿。这些事情我们现阶段很难去权衡。不可否认的是,以前融资体系偏国有,现在融资体系必须给民营企业更公平的待遇,改革势在必行。无论什么改革都会存在矛盾,但我认为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才是应该考虑的重点。

  记者:具体操作层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何佳:简单讲,就是改革的各项配套需要建立起来。郭树清想要完成IPO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相比于注册制,原先的核准制操作起来其实更简单。核准制有很清楚、很明晰的条文,证监会必须参与到所有审核的各个环节,当然中介机构也会参与进来,与证监会一起完成整个过程。而注册制讲的是证监会只做形式审核,实质性的审核就全部交给中介机构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即界限究竟应该如何划分。

  当年中石化在美国上市,美国的证监会提出了大量实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注册制并不是放任不管,简单地将上市的所有环节都交给市场去完成,而是让上市成为一件更细化、更复杂的工作。形式审核到底审核什么东西?和以前的审核之间是什么样的交叉?有很多细节的问题要考虑。在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你根本无法操作。

  就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一旦放弃审查,我们遇到的问题将会相当多。中国在香港、美国上市的企业,即便是在注册制下操作的,近年来同样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一个表现是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一起作假。当然,在美国和香港的环境下,如果做得不好还可以退市,而国内的退市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郭树清新政的一个重点,但是操作起来同样相当难,首先是地方政府可能不会愿意。

  证券市场的改革并不是郭树清一个人的工作,所有的配套都要持续跟进。目前的情况很难让人满意,所有的配套环境,比如法律框架、市场诚信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

  A股市场不适合养老金

  记者:您觉得什么是郭树清新政取得成功的关键?郭树清的改革到底能够走多远?

  何佳:首先,郭树清的改革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这个大环境下的产物,整体的改革能够走多远,郭树清就能走多远。其次,郭树清新政是否能够取得成效、能够取得多大成效,取决于配套的政策是否能够持续跟进。另外,郭树清改革是否能够取得成效,还取决于改革者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程度。

  记者:为什么说是否有成效取决于改革者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程度?

  何佳:中国的市场与其他任何一个市场都不一样。概括来讲,中国市场的特点是新兴加转轨,它并不同于美国的成熟资本市场和一般的新兴市场。

  国际上对于新兴市场的股票市场的是认定为另类投资产品,其投资的风险特性、收益特性完全不同于成熟市场。具体表现是,股票市场的波动率非常高,而且熊市的时间很长,远长于牛市,而且风险测量系数经常变化。

  郭树清在新政中提出,要为市场引入资金活水,倡议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入市。但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中,想要让一些长期持有的机构投资者入市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这违背了这一类机构的投资原则和诚信职责。保险公司或者是养老金公司的资金要求获得稳定的回报,一般都应该规避另类投资产品。但是另一方面,没有这些机构资金入市,整个市场确实又很难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矛盾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把握?

  2002年我们开始引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希望能够引进国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以确保市场的稳定。但是,由于这违背了这部分机构在成熟市场上形成的诚信原则,我们的目的并没能够达到。

  在过去10多年间,中国证监会一直大力提倡发展机构投资者,出发点很好但是效果不理想。最明显的是基金公司,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除了问题还是问题。原本,我们希望基金公司进来能够改变市场的基因,结果基金公司进入市场之后,和其他投资者的手段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市场条件下,基金公司的操作手段于他自身来讲,并不是非理性的。什么样的市场决定了什么样的投资者,如果不这样操作,基金公司赚不到钱,就无法向投资者交待。

  另外,因为市场的特性不一样,我们市场的资产配置无法根据现有的一些成熟的理论来进行操作。很多人认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不对的。他们认为在美国市场上能够用的东西,也必定适用于中国市场。而我们FMBA跟学生一直强调的就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对的。现在监管部门要做的是好好研究我们这个市场的特点,只有弄清楚这些,郭树清的新政才有可能走远。

  (王胜先、陶俊洁) (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