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胡晓炼、副行长刘士余、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华尔街日报记者] 上周六,中国官方宣布了最新的贸易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数据中显示,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一个历史比较高的水平,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已经走向了均衡的水平?贸易数据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有怎样的影响?
[易纲] 中国近年来在减顺差、促平衡、扩内需、调结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你刚才注意到,今年1月和2月加起来,我们的贸易是有一个逆差的,至于这个逆差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达到了接近均衡的水平,我以为这至少是一个很正面的迹象。
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特别是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我们有境内的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同时在境外也有NDF市场。从整个预期来看,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已经形成了比较持续的对人民币汇率的双向预期和双向波动。这种预期的双向波动持续的时间较长,范围浮动得也比较灵活,这是一个新的现象。这个现象在今年的头两个月一直还在持续着。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无论从国际收支平衡看,还是从市场的预期看,现在的条件是日臻成熟的。当然,至于说什么是市场的均衡汇率,谁也说不准,那要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
我们清楚表达的一个政策意向是,我们会坚持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这样一个方向,同时也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市场供求关系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样一个方向,我想这样的改革持续下去,汇率形成机制会越来越市场化,这也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