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对港交所、对香港市场都非常重要的改革。”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
3月11日,港交所宣布将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在证券市场推行标准按金制度和浮动保证基金,向香港结算全部结算参与者收取的按金日均增加约7.52亿港元(由28亿港元增至35亿港元),浮动保证基金日均增加约12亿港元。
港交所同时宣布了其他风险管理改革措施,包括修改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的压力测试假设,通过期货结算公司或然垫款资金分担其参与者每日应付浮动储备基金供款的50%以及修订联交所期权结算所的抵押品假设等,其中,新的抵押品假设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实行。
在新体制下,港交所风险管理资金将从唯一防线变成最后一道防线,风险得到有效缓冲。
防线从一到三
“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李小加表示。新的制度安排将改变港交所风险管理资金作为唯一防线的情况,增设按金和保证基金两道“大堤”来抵御风险。
港交所现行的风险管理措施过去20年一直未有改革,在现行体制下,香港结算参与者无须缴纳按金,损失由全部参与者共摊,保证基金则保持固定规模。仅雷曼失责事件就让港交所损失近1.6亿港元,保证基金只剩下2.45亿港元,而雷曼当时还未列入十大券商。
事实上,国际同行伦敦结算公司(LCH.Clearnet Ltd)、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均已实施按金制度(非共享模式)。
改革后,“用者自付”标准按金制度将成为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为保证基金,将过去固定规模的保证基金改为浮动保证基金,其规模将随市场变动而变动。
“(浮动)保证基金的规模是动态的。”李小加解释,基金规模是根据市场交易量的大小以及市场波动的情况等因素计算所得,以过去3年的数据模拟,保证基金最高达13亿港元,而且在市场风险降低的情况下,保证基金的资金将回到结算参与者手中。
推行新制度后,占市场比重前10名的结算参与者需缴纳的按金最多可能增加2.01亿港元,其所需支付的额外浮动保证基金供款在4400万港元至6700万港元之间。
“影响最大的一个券商,以前一分钱不用付,现在按金要付7亿港元(某一交易日)。”李小加表示。
在新体制下,港交所风险管理资金将从唯一防线变成最后一道防线。李小加表示,为进一步加固抵御风险的能力,港交所拟将这部分资金规模从现在的32亿港元提高至40亿港元。
流动性问题待解
“这件事情得到了市场最广泛的支持。”李小加表示。
与延长交易时段激起反对声音相比,此次风险管理改革得到了业界的大力支持。港交所咨询总结显示,香港结算、期货结算公司和联交所期权结算所回应咨询的结算参与者中,表示全力支持所有建议的参与者的占比分别高达72%、72%和77%(均为占市场比重)。
“香港460多个券商,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券商,他们给市场整体带来的风险是非常有限的。”李小加表示,此次方案为顾及中小券商的资金压力,对全部香港结算的结算参与者提供豁免额,按金和浮动保证基金豁免额的上限分别为500万港元和100万港元。
港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每日平均约80%的香港结算参与者毋须支付按金或就浮动保证基金供款,其中,约一半参与者将完全不受新措施影响。
此外,期货结算公司的或然垫款资金将用于分担期货结算公司参与者每日应付浮动储备基金供款的50%,平均超过90%的期货结算参与者要支付500万港元或以下的额外浮动储备基金。
尽管引入多项优惠措施,港交所结算参与者仍然面临资金压力。
李小加透露,由于保证基金和储备基金供款的流动性无法达到香港证监会对速动资金的要求,这部分资金可能无法计入券商的速动资金,使券商面临更高的资金要求。
“市场这么支持这个改革,我们会做一切能做的。”李小加表示。港交所仍在就是否可以提高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等方面与证监会沟通,预期3个月内将有最终结果。 (来源: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