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新闻

文物造假催生庞大产业链

2012年03月14日13:00
来源:搜狐财经

   古玩市场上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双蓝圈,六字款,不是河南就是老陕,买得多,遭得惨"。意思就是说,目前在古玩市场上所谓的"明清官窑瓷器",其实基本都是来自河南、陕西等地的新仿瓷器。《金融投资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随着国内收藏热潮的快速兴起,文物造假不仅在全国"遍地开花",而且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大量假文物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全国的艺术品市场。

造假遍布全国

   常年在全国各地从事文物鉴定的资深专家潘保清告诉记者,10多年前文物艺术品造假基本上只集中在河南、陕西等文物大省,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集散地,不过最近几年,随着收藏队伍不断壮大以及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繁荣,现在全国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仿制基地,且造假的古玩门类无所不包,其中瓷器、书画、青铜器、玉器是赝品泛滥的重灾区。以瓷器为例,造假范围已遍布全国,其中江西、河南、浙江、广东等地最甚。这些地方造假的瓷器种类主要以市场最为追捧的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钧、定),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为主。由于造假水平最高,就算行内人也都要小心翼翼,否则就会被"栩栩如生"的假文物骗过法眼。

   潘保清表示,这些新仿的古董流向市场的手法也很多,一是直接拿到古玩店进行销售;二是直接进入拍卖公司,通过高价拍卖的方式进入收藏市场;三是直接在古玩集市以摆地摊的方式销售。近一两年,在马路边上摆上几件东西,再找一个穿得较破烂的人,以编各种故事为由,引诱那些贪小便宜上当的情况也有。

造假形成产业化

   潘保清告诉记者,他曾到过专门仿制元明清官窑瓷器的江西景德镇,当地的制陶企业达三四千家,在这里随便走进一个作坊,到处都能看到摆放着烧制的瓷器,各朝各代的官窑瓷器随处可见。以仿宋代五大名窑闻名的河南,当地的农民几乎个个都是造假高手,高仿的艺术品往往以假乱真。像最为荒唐的河南洛阳仿北魏陶俑工艺品事件,就是国内某专家在古玩市场的地摊上看到了一批"北魏时期的陶俑",就被误认为是北魏时期珍贵的文物,但后来才查出这批陶俑是河南洛阳仿制的。

   记者发现,河南除了是瓷器造假的重灾区,书画、青铜器、玉器等器物仿制也最为兴盛。据媒体报道,在文物出土大省河南,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文物仿造产业,不仅仿制作坊多,而且所造器物种类繁多。由于造假水平和做旧手法多种多样,最后成型的仿制文物惟妙惟肖,普通收藏者根本无法辨别其真伪。更为重要的是,当地还存在一批以高仿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见,目前国内假文物和高仿文物已悄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据有关资料显示,这种集文物仿制、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在国内拥有超过10万从业者,每年收入超过百亿元。来源金融投资报)

(责任编辑:曲姗姗)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