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专栏 > 最专栏 > 马光远搜狐财经专栏:光远看经济

马光远:央行,请保卫民众的财富

2012年03月14日16:43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马光远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在银行主要依靠存贷差、每次通胀都通过负利率让民众承担通胀的成本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起到保卫民众财富的作用,而是和历史上的很多政府一样,悄悄转嫁了通胀的成本。

  在全国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等就中国“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有三个问题很有意思:一是周小川谈及人们对“银行暴利”的非议时,居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二是在谈及负利率的问题时,周行长顾左右而言他,认为改革开放30年,总体而言还是“正利率”,不认为货币政策导致了老百姓的财富缩水;三,在回答有委员和代表建议发行500元或1000元面值的大额钞票问题时,胡晓炼明确表示,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这三个问题,其实涉及货币政策的基本伦理,那就是:货币政策是帮助政府“偷走”老百姓的财富,还是必须保卫民众的财富?很显然,在银行主要依靠存贷差、每次通胀都通过负利率让民众承担通胀的成本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但没有起到保卫民众财富的作用,而是和历史上的很多政府一样,悄悄转嫁了通胀的成本。

  以发行大额钞票为例。近年来,每每发生严重的通胀,总能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发行大额钞票,理由不外乎在货币缩水的情况下,大额钞票更方便交易和携带等。但事实上,大额面值的钞票的发行,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就交易而言,尽管携带方便,但找零却很麻烦,一旦出现假钞等,持有者的损失也比较大。特别重要的是,发行大额钞票非常容易引发民众对于通胀的恐慌和担忧。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大凡发行大额钞票的国家和时期,都是处于通胀比较严重的时期。在历经两年多的调控,通胀形势稍微回落的时候,重提发行大额钞票的建议,让民众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又会非常担心。

  事实上,无论就交易本身,还是货币发行预示的货币政策而言,中国目前没有任何必要发行大额货币。首先,在电子化结算和交易已经成为未来结算的大趋势的情况下,大额钞票基本没有用武之地;第二,中国经济从总量而言尽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但如果考察一下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与货币面值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美元的最高面值100元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欧元从诞生之日发行了最高面值500元之后,从未有增加面值的奇思怪想,而日元即使“不值钱”,维持10万最高面值更是很久了;第三,特别重要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刚刚宣布中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广义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14%,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货币的滥发,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民众的预期。大额货币的发行尽管不能直接和货币放水挂钩,但在负利率持续近三年的情况下,在外界鼓噪中国经济滑坡的情况下,如果真的发行大额钞票,很容易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再次从稳健转向宽松。

  因此,发行大额钞票,仍然是通过货币政策侵蚀民众的财富,让民众的财富缩水。这无论对于今年物价而言,还是民众的财富而论,都是弊大于利的。我们看到有媒体报道,因为负利率,民众财富前两年人均缩水近500元,如果再次发行大额钞票,则会被民众普遍解读为财富缩水时代再次到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1年全年,我国CPI比上年上涨5.4%;而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百姓实际存款利息收益为-1.9%。也就是说,把钱存一年定期,一万元会“缩水”190元,过去三年,13亿人,因为负利率而导致缩水总额高达6000多亿,每个人付出了500元的成本。而从历史上看,此前我国曾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起三次出现了长期负利率阶段,负利率时间均超过20个月,三次负利率,老百姓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尽管2月份中国的CPI降至3.2%的低值,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本轮通胀已经远去。在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依旧,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持续走高,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中国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价格全面上涨的时代,千万不能对通胀形势过于乐观。2月份的3.2%更多的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反应中国通胀的真实水平。

  未来控制货币,应该成为央行的长期的工作,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因为负利率和货币泛滥而侵蚀民众的财富,也应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之一。经济学家哈耶克说过:“通货膨胀是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造成的,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保卫民众,而不是让民众的财富缩水,应该成为每一个讲道德的央行的伦理底线。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的搜狐财经专栏:光远看经济

  马光远的微博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刘宇翔)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