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34家上市公司谱系:核心观测点为渝富、西南证券、重国投、重庆银行
理财周报上市公司重大项目实验室研究员 慕白 蔡俊
牵一发而动全身,讲的是利益的多重交织点。
显然,重庆的资本界很可能有诸多异动。从路径上讲,“八大投”平台的毫厘变化,都值
得我们深入观察,但这考验了普通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辨度。但是,一个现实的逻辑是,通过重庆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关系及历史集合进行定点监测。
重庆板块的蘑菇云
打开重庆板块34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关系图(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未上市公司),一个吃惊而又似曾相识的观感突然浮现——
这是一块与上海颇为相似的土地。
在全部34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为29家,民营控股公司仅为:*ST朝华、智飞生物、梅安森、世纪游轮、莱美药业、*ST星美、ST渝万里、福安药业。
三家戴帽的垃圾股、三家医药公司、一家游轮公司、一家电子设备公司。这就是整个重庆市民营经济的发育体系。
国有控股体系的产业根深叶茂,占据了90%以上的金融资本当量。
这让人们想起上海强势、垄断而井井有条的国有资产系统,如百联集团、上海地产集团、纺织集团、上药集团、光明食品集团。庞大的国有资产体系与发育不全的私人经济构成了一个鲜明的蘑菇云形状。
2008年,上海开始明确提出国资体系整合。其舆论定调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进行突破,否则上海下一轮的发展将缺少动力。”这实际上是上海进入2008年以后GDP增长的疲软问题。
如何重新激发上海的GDP增长,上海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对国有资产体系进行内部重组,提高效率。该重组顺理成章地包含了合并同类项、整体上市、大幅度的资产证券化等命题;另一种思路是,为国有资产体系进行制度松绑,激发制度红利。
这些命题与重庆何其相似。
众所周知,重庆模式的经济模块的核心动作,即国资体系的整合。众所周知,其主导者与上海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因此,重庆板块的资产传导关系,紧密地跟这朵“蘑菇云”的机理挂钩。
特殊管道:渝富资产
不过在形式上,重庆模式与上海模式有着重要不同。
重庆“渝富模式”及“八大投”开创了独特的“重庆模式”,从渝富资产解决国企集团的不良资产到国有资本的集中,再到此前大力推进的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使得重庆国资在短短几年内就打了个翻身仗,实现了三级连跳的发展。
从演变流程来讲,重庆国资首先通过重庆渝富资产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理,此后被归类于“八大投”平台旗下。
重庆渝富于2004年应运而生,作为重庆市政府推动当地国企改革而构建的独资市场化运作平台,被赋予国企战略重组、土地储备及收购和经营及战略投资三大重要职能。因此,实质上,渝富资产扮演着当年国企改革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该角色迄今未在任何地方予以复制。这也是上海所未有。
重庆渝富资产旗下控股、参股公司达25家。主要参与了西南证券、重庆商业银行、重庆农村信用联社、安诚保险、三峡担保、进出口担保、园区工业担保、银海租赁、渝创担保等地方金融和金融服务业的组建、重组、入股,并介入了ST东源、ST重实、ST长运、四维瓷业等上市公司的清欠、股改、重组、注资和托管等工作。此外,还参与了对市属工业、科技、风险投资等行业的注资。
渝富资产的动静,波及甚广。
大平台体系下的利益角度
重庆“八大投”,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地产集团、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后并入重庆能源投资集团)、重庆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务集团、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交通旅游投资集团等八大国资投资集团。
这八大投的格局基本成型,后续预期难以发生根本变化。尤其值得市场注意的是,八大投之间,经过大刀阔斧的清理,交叉持股实际上非常少,体系之间的利益独立程度较高。这与上海又明显的不同。一个客观的结果是,重庆实施上市公司的运作,横向之间的牵绊要少很多,而垂直层次之间的运作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趋势。这就意味着整体上市、资产注入、资产剥离,甚至是改制,阻力更小。
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是,重庆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亦有主管部门金融办,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金融控股集团。
其原因难以尽述,但至少与重庆地区金融行业发育迟缓有关系。其结果是,重庆的金融部门,除了有渝富资产控股外,其他股权结构分散为几大投资集团持有。在西南证券、重庆银行身上,都表现出此种关系。此种关系结构充分地体现了一级政府主管机构直接管理的高效率,如西南证券、重庆银行的快速扩张,但同时风险也在此。
比较特殊的是重庆国际信托体系的资产。重国投入股一系列公司,重国投控股股东为重庆国新投资控股,其实际控制人为香港南光集团。而南光集团是总部设于澳门的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
该公司在整个重庆资产体系中都属于一个奇特另类的力量,其后续动作如何,尚属未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