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打出“保真”的口号进行的艺术品拍卖估计只有在国内才能看得到,为何会出现“保真拍卖”的原因似乎不言自明,但是“保真拍卖”真的能够拯救当下乱象重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么?谁又能为艺术品“保真拍卖”来保真呢?
保真拍卖的兴起及成绩
2012年的两会期间,列席文艺界别政协委员联组讨论会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拍卖不保真是一种对法律的误读”。与此同时,广东皇玛拍卖表示在3月11日举行的“皇玛2012四季拍卖(第一期)”中将推出两个保真拍卖专场,一时间引起了公众对于艺术品“保真拍卖”的热议。
一直以来,《拍卖法》第六十一条中“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相关规定被看成是拍卖行的“免责条款”。在整个艺术品拍卖的过程中,买家承担了拍品真伪的绝大多数的风险。并且,由于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有不少人趁机而入,用高仿伪作谋取暴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鱼龙混杂,赝品频频被曝光,就连经验丰富的藏家和专家也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拍品的真伪,让不少有意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买家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拍品真伪的问题,打消部分买家的疑虑,一些拍卖公司的“保真拍卖”便应运而生了。在皇玛拍卖董事总经理彭国杰的解释中,“两个保真专场(海日书画专场和石乐斋藏品专场)的所有书画作品,竞投者时候如果发现是赝品,并经权威鉴定机构鉴定为假,皇玛公司原银奉还,承诺包退包换。”
事实上,早在2001年,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和浙江世贸拍卖中心有限公司在进行“名家书画”拍卖时,就打出了“保真拍卖”的口号,并且从作品征集阶段便请来国务院书画鉴定五人小组成员杨仁恺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等专家对送拍作品进行审定,以确保参拍作品的“真”。并且,举办者还承诺,竞买人如果认为拍品有问题,可以请其他鉴定权威鉴定,凡能举出依据的皆予以退货。当时,《人民日报o华东新闻》对此的评价是:保真拍卖,就是请专家为竞买者把关、消除疑惑,是一种特殊服务。在市场活动中,由术业有专攻的人士帮助鉴别真伪、优劣,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保真拍卖”最值得称赞的是卖方主动为买方把好质量关,其意义就不仅在于遏制假冒伪劣,更有利于社会信誉度的提高及市场机制的完善,值得倡导。
2001年,当时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经历了1997-19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开始明显复苏。在此前的2000年,清乾隆年古月轩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宋高宗赵构《养生论》、红山文化兽形玉分别打破了内地鼻烟壶、中国书法作品和国内玉器的最高拍卖纪录。到了2001年,高价拍品继续出现,并且在这一年出现了回流文物的一个高峰。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的7800件拍品中,有近2000件为回流艺术品。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准了艺术品这一领域,但是浑水摸鱼者也随之多了起来,作伪造假者的技术也不断进步,上拍艺术品的真伪成为买家越来越头疼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就不断有各地的大小拍卖公司陆续推出“保真拍卖”。2003年,浙江丽泽拍卖推出“古玩保真拍卖专场”,承诺拍卖结束7天内,买家可以无理由退货。2005年,中招国际拍卖公司推出“当代名家书画保真保退拍卖会”,承诺买家在购买拍品3个月内,若由画家本人否定,或由中国收藏家协会认可的“书画鉴定团”中任意两名专家联名认定为非真品,公司将无偿退还全部成交款及佣金。2008年,江苏爱涛拍卖推出“天工神韵——明清苏作家具保真专场及紫玉淳美——中国宜兴紫砂保真专场”;2010年山东天承“中艺书画保真专场”;2011年,远方国拍2011季度拍卖第三期“保真专场”及秋拍“保真专场”;江苏万达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保真专场”(上)、(下)——中国书画等等。
近年来,“保真拍卖”专场数量逐年增多,从最初的零星到2011年不完全统计的二十余场。纵观“保真拍卖”十余年的发展过程,虽然保真专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推出保真拍卖的大多是中小拍卖行,并且成交额较为平淡,成绩最好的要属2011年江苏万达的两场中国书画保真专场拍卖,两个专场共190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额超过2亿元。而其他“保真拍卖”专场的成交率普遍超过75%,超过90%的较多。
关于“保真拍卖”的争论
事实上,关于“保真拍卖”的争论早已有之,在少则几万元动辄上百上千万元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保真拍卖”是否真的能够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又是否真的得到了买家的信任呢,谁又能为“保真拍卖”保真呢?
所谓“保真拍卖”,目前绝大多数的拍卖公司这样界定:拍卖方承诺所有上拍作品均为真迹,如果作者本人或是有权威鉴定专家提供书面材料及可靠证据证明拍品为伪作时,卖方将无偿退还买家全部成交款及佣金。
一般来讲“保真派”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乱象被人诟病已久,长期以来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知假拍假”“假拍”等现象频出,让一些想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买家真假难辨。而与其相关的文物鉴定行业也是黑幕不断,虚假鉴定早已屡见不鲜,艺术品拍卖的风险完全有买家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保真拍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规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秩序,也能让更多的买家跨过“真伪”的门槛进入艺术品市场。
也有人指出,“保真拍卖”问题的根源在于《拍卖法》的不完善。现行的拍卖法主要是由拍卖行业的人士制定的,其中对拍卖行缺少应有的约束力。最为让人尴尬的就是,2008年2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海藏家苏敏罗因三年前在北京翰海秋拍中购得一幅吴冠中赝品提起的诉讼做出判决,驳回原告苏敏罗的诉讼,并承担案件受理费。尽管苏敏罗手握吴冠中 “此画非我所作”的亲书,但是依然败诉。
而“不保真派”则认为,艺术品拍卖有其特殊性,保真拍卖全世界都没有先例。由于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统一的文物鉴定机构和科学鉴定手段,所以本来就没有被赋予“保真”权力的拍卖行也不能对所有拍品保真。不要说古代的画家已经过世几百年,没有人看过他们画画,没有人敢对他们的画作保真,就算是如今对在世的艺术家作品保真也有一定难度,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愿意做这样的保真。北京匡时(微博)董事长董国强(微博)在微博上表示:“要求拍卖公司每件作品保真如同要求医院每个病人都要治好。如果医院写个告示说,不能包治百病,我们是说他诚实还是说他欺诈呢?”
同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虽然拍卖行承诺保真拍卖,但是谁又能为“保真拍卖”保真呢?是送藏品上拍的卖家,还是备受质疑的鉴定家,还是自说自话的拍卖公司呢?如果“保真拍卖”真的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为何没有在市场形成风气呢?
谁来为艺术品拍卖保真?
“保真拍卖”真的能够杜绝赝品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不管是对“保真拍卖”持有何种观点,相信多数的拍卖行还都是会对自己的拍品负责任,毕竟拍品的品质才是拍卖行的生命力,如果不对拍品负责,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毁信誉和前途。
在国外艺术品市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拍卖需要“保真”,但是对于艺术品拍卖中的“拍假”和“假拍”有着极其严厉的处罚制度。英国古董经纪人协会对此的相关规定为,该协会会员必须保证所拍卖的物品为真品,如果被认定为赝品要保证退货,如果出现恶意售卖赝品的行为,其会员资格将被吊销。1999年,伦敦苏富比(微博)拍卖行拍出4件黄花梨椅子,后经专家鉴定为仿品,苏富比立即承认并改正了错误,及时向客户退还欠款,事后,几名负责征集、鉴定拍品的专家因此事离职。此外,根据美国法律,任何一家拍卖行只要出现一次涉嫌故意拍卖假古董的行为,就会被强行逐出此行业,并且永远得不到“复活”的机会。
目前,就算是“保真拍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品拍卖行业起到撬动作用,但是对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范来讲,“保真拍卖”并非长久之计。那么谁能够来为艺术品拍卖“保真”呢?说到底,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范有序还要依靠国家立法的保障。
假若拍卖市场的法规再完善些,监管和执行力度再坚决些,拍卖企业的自律再自觉些,或许拍卖行就不用再以“保真”招徕买家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