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鼎担保风波”新闻追踪“华鼎事件”受害企业主前日再访银监局
“前天又有一批企业主去银监局商谈, 但是没有实质进展。”昨日,一名华鼎受害企业主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目前案件解决仍毫无头绪。
令他们困扰的有两件事:其一,华鼎留下的资金窟窿,谁来负
责? 其二,华鼎还有多少资产,为何还未见清算?责任认定仍不明
根据受害企业“自救委员会”统计,华鼎及其关联公司“创富担保”截留贷款多达数十亿元,占各企业总贷款的60%至80%,这部分窟窿该谁来补?
银行方面认为,企业应当负全责。华鼎案有两个环节: 一是华鼎帮助企业拿到银行贷款,而是华鼎跟企业签订“理财协议”,把部分贷款挪作他用。如今贷款有去无回,但企业跟银行仍有借贷关系,钱应该由企业来还。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 本月27 日企业主集体去银监局反映情况,随后有银行提出解决方案:“贷款展期一年”,但企业主们纷纷表示无法接受———因为一旦接受,就等于承认企业应负全责。
一名林姓制衣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行至少应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华鼎跟企业签订理财协议, 把贷款挪走, 银行可以说不知道;但是贷款走账的时候,有一大笔进了华鼎理财的账户,银行难道看不见? ”
这名企业主称, 最恰当的方法是由银行“用准备金冲抵部分坏账”,否则欠债的中小企业“就算卖肾都还不起”,必然出现破产潮。
是否存在“内外勾结”?
据一名熟悉华鼎的银行业人士透露,华鼎截留、挪用中小企业的贷款,不排除银行内部的“里应外合”。
“陈奕标(华鼎控制人)是从卖手机改做担保的,华鼎高管都是他的旧部,都不是专业人士,怎么做担保业务? ”该人士称,陈奕标采用极为激进的公关手段, 让旗下各业务员同时“进攻”一家银行,谁拿到该银行的贷款,就给予高额奖励———至于贷款企业是否有还款能力,则不予考虑。
据透露,重赏之下,华鼎业务员与银行工作人员“合作”拿出贷款,期间存在利益输送;有些银行职员因此被解雇,华鼎则迅速将其收至麾下。
“银行管理不严, 其实也要负责任。”他说。“工商银行跟担保公司合作, 每年要收‰到5‰的额度费;如果发生了实际贷款,还要扣住20%的保证金, 这种条件只有华鼎跟他做。工行收了那么多钱,现在应该拿出来冲坏账。”
陈奕标资产去向成谜
如今华鼎7 名高管被公安拘捕,陈奕标被传出逃境外,企业主们最关心的是:华鼎还有多少钱可供清算?
“听说陈奕标有国外身份,好几本护照,名字都不一样。可能早就把资产转到境外去了。”一名企业主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另一名受害者则认为,陈奕标近年公关费用高昂,而且跟企业签订理财协议后,每年都要支付利息费用,等于“挖东墙补西墙”,可能真的把几十亿花光。
据了解,早在去年末,就有不少企业主发觉受骗,聚在华鼎公司想要回资金,但当时无人报警,担心事情闹大后自己那份钱拿不回来。
“拖了那么久,冻结资产的最佳时机已经过了。”一名企业主说,他担心主管部门也在采取拖延战术。“事件发生那么久, 处理思路是什么,政府一直没有表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