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成立的数量下降17.43%,规模下降39.77% ]
“奇货可居”,这是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高管对目前市场上信托产品的概括。而在他眼里,300万元以下的普通投资者现在可以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已经很小了。
单一资金抢走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有507只集合类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成立,总规模为609.83亿元;去年同期,成立614只,规模达到1012.58亿元。同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成立的数量下降17.43%,规模下降39.77%。而截至4月24日,本月成立的固定收益信托数量不及上月的一半。
在集合类信托成立规模大幅下降的同时,各家信托公司却表示,一季度信托销售金额却连创新高。上海一家中型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今年前2个月公司销售就超过100亿元,这相当于去年一年的销售量。而一家属于领军人物的信托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透露的数据也与这家上海的信托公司类似,不过他们今年第一季度销售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
一家合资信托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表示,去年年底开始,很多大企业和私营企业主在寻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后,开始把注意力投向信托。在这部分资金集体出动的背景下,很多信托公司选择了通过成立单一信托的方式使资金和项目直接对接。在项目相对有限,但单一资金直接对接之后,流向市场的集合类信托数量自然减少。
这一现象造成的影响是,很多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产品供应量减少得很快。上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高管表示,今年他已经流失了一部分客户,因为这部分客户的资金解冻之后,需要有新的产品接上,但他公司的产品供应出现断档。
四大因素造成信托抢手
好买基金认为,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今年成立的信托计划显得“奇货可居”。这四方面原因分别是宏观面的资金状况得到放松、企业的信贷需求则比较低迷、前几年的信托监管效应开始显现和整个市场需求增加。
具体而言,在宏观资金面方面,去年年末以来,伴随着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所放松,融资方对资金的需求很多已经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获得。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达到2.46万亿元,其中3月份更是达到1.01万亿元,既缓解了市场对贷款需求放缓的担忧,也开启了货币政策放松的想象空间。随着目前CPI趋势性的回落,使得政策也能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准备金率或再次下调。
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3月份以来,7天Shibor基本维持在3%左右。相对于今年1月中旬6%~7%的高点,已经大大降低,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已经有大幅缓解。
此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的过渡期,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政府会加大政策的宽松力度,尤其会对在建项目给予信贷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相关项目的资金来源。
在信贷需求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减速大背景下,企业贷款需求向弱的趋势仍在继续。虽然3月份新增信贷突破1万亿,但从结构上看,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依然不高,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期未有显著改观,表明当前企业经营活力不强,信贷需求依然低迷。
此外,制造业利润在下滑,对融资成本看得重。目前我国的利率还位于高利率时代,但企业普遍相信,未来我国将会走入利率下调的时期,因此,企业也倾向于用多少贷多少,不会像以前一样让贷款“趴”在账上。
另一方面,2010年推出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各信托公司需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银监会监管政策导向积极调整业务规模和业务结构,确保在2011年12月31日前达到净资本各项指标要求。而信托公司做任何业务,都涉及着相应的风险资本,而集合类产品需要计提的风险资本,要高于单一类的信托。而且,由于集合资金产品申报标准严格,程序较复杂。所以在目前《办法》进入清算期的情况下,多数信托公司的净资本告急。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信托公司一般倾向于将产品都做成单一资金类信托产品,导致集合类产品的数量下降。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对于信托的认知度大幅度提高,机构和大资金的个人客户购买信托的需求增加。尤其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产品被市场追捧程度甚高,这也使得信托产品告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