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带来改变,就像李小龙一样。”说到激动处,好莱坞金牌制片人汤姆·德桑托(Tom DeSanto)攥起拳头,模仿起这位功夫大师的神态。
而这位《X战警》和《变形金刚》系列影片的幕后推手如今全力谋求的“改变”,是要把中国的神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话小说《封神演义》,变成第二个《功夫熊猫》。
正是为了这个抱负,在本周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德桑托来到北京,为已运作了一年多的美中合拍片《封神天下》奔走接洽。
“除了3D电影之外,还有衍生产品。”德桑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自信地说,“想想看,到时候波士顿的孩子会玩封神玩具,就像中国的孩子玩变形金刚一样……这部影片将开创历史。”
德桑托的自信并非毫无来由,今年2月,中美两国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将在每年引进20部美国大片的原有配额之外,增加引进14部美国影片,以IMAX和3D影片为主;引进大片票房的美方分账比例由13%提高到25%;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行进口影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有公司独大的局面。
中国电影市场扩大开放,刺激着每一个好莱坞制片人的雄心,而《功夫熊猫》1、2在中国创下总票房超10亿元的传奇,更为这种雄心指明了成功的道路——找一个中国题材的故事,拍成美国大片,卖到中国来。
对中国的电影观众来说,能在影院里欣赏到更多优秀的进口大片,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这无异于迎来了一群“如狼似虎”的竞争对手。
众多电影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中国电影业每年生产的几百部影片中,大约只有5%是盈利的。
好莱坞的“群狼”,闯入了中国本土电影市场的“羊圈”。
海外经营权拱手让人
在这种格局之下,“合作”似乎是一种积极的策略。除了引入技术、明星参与国产影片的制作这一层面的合作之外,更令中国电影业期待的,是利用国际电影业巨头的发行渠道、内容实力、营销和开发衍生产品的经验等资源,让中国影片、电影人和电影资本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
但是,这一美好愿景,在现阶段似乎只是海市蜃楼。
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有《功夫梦》、《叶问2》、《阿童木》三部影片海外票房过亿元。
“2011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票房排名第一的只有48万美元,这有多可怜!”
华谊兄弟(300027.SZ)董事长王中军表示。
但即使是创出“海外票房奇迹”的影片,也并不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益。
2001年,中国参与制片的《卧虎藏龙》在北美获得超1亿美元的惊人票房,相当于2000年我国全年电影票房收入总和。但中方制片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CFCC)都没能从中分得多少收益。
一名熟悉该影片盈利状况的业内人士对本报称,由于美国发行方采用了“买断版权”的模式,以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从中国制片方手里买断了该片的海外经营权,因此不论《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获得多少票房,中方都无权分羹。
据CFCC人士透露,由于同海外票房绝缘,而影片在内地的放映总收入又仅为15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非但未能因该影片盈利,相反还赔了400万元。
而国外大片的制片方却从不会把中国市场的经营权拱手让人。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群飞对本报称,原来引进大片不仅普遍采用按实际票房的13%分账的模式,在票房达到一定金额以后,外方的分成比例还会有所提高。
资本走出去“水很深”
在“影片走出去”获利微薄的背景下,包括橙天嘉禾(01132.HK)、华谊兄弟、博纳国际在内的制片和发行公司纷纷探索股权合作等“电影资本走出去”的道路,但一走出去,就发现国际电影市场的“水很深”。
2010年10月,仅仅谈判了短短的一个月,橙天嘉禾就以1.94亿港元购买好莱坞知名制片公司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的少数权益,拥有了一个董事席位,成为首个入股好莱坞影业的中国公司。
橙天嘉禾原本希望借此入股,收到“打造国际化品牌”与“进入内容生产领域”的一石二鸟之效。
但这次“闪婚”,最终却以“闪离”收场。橙天嘉禾很快出售了所持传奇影业的所有股权,获得一笔不菲的“分手费”,转而布局院线扩张。
合作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商业与文化上的差异,致使“进入内容生产”的构想实现起来很难。
“要想在好莱坞的成熟模式与中国故事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非常难。”橙天嘉禾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毛义民对本报慨叹,“即使是《功夫熊猫》,也只是加入一些中国元素而已。”
但“二婚”的传奇影业依然不缺少“追求者”。2011年8月,华谊兄弟启动了第一次“国际化试水”,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谊国际同传奇影业及其他投资方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传奇东方。但由于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原因,其他签约方与华谊兄弟认股协议中约定的交割不能按时完成,致使传奇东方项目于今年年初中止。
几乎在签约传奇东方项目的同时,华谊兄弟联手博纳国际共同参股华狮电影公司,将在美国拓展华语电影的发行区域。
“因为估值与文化的差异,中国电影"借船合作"是很艰难的。我们更希望进行股权与渠道上的深度合作。但具体怎么做,我们也还没找到办法。”王中军表示。
对于国际电影业的“水深”,华谊兄弟也颇有微词。王中军以一种告诫口吻表示:“希望国际伙伴对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行和营销,付出真心的帮助。不要只考虑你们的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
“走出去政绩”掣肘商业考量
事实上,由于面临巨大的文化差异和缺乏国际电影市场运作经验,中国电影走出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封神天下》投资方之一——亿商集团董事长陈晓翔告诉本报,中国元素同好莱坞成熟的商业模式融合其实并不容易:“中国的历史很丰厚也很悠久,但很多东西,国外观众很难理解。我们也是将中国元素的故事分类进行了研究,做了半年的调研之后,才选择了《封神演义》,因为抛开历史背景,这个故事是外国观众也容易接受的。”陈晓翔说。
而《封神天下》的中国投资方是采用“买断版权”还是参与全球分账,以及各方的投资和分成比例等关键问题,仍在磋商中。
电影业内人士表示,在“走出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不应以行政手段鼓励盲目的走出去。
一位影视公司董事长告诉本报,很多中国公司之所以乐意同外方合作制作影片,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即便票房不理想,合拍片仍然能够拿到一些政策补贴。
一些业内人士对本报称,为了做出“走出去政绩”,中国公司有时急于合作,弱化了商业利益的考量,而国外尤其是美国电影公司又处于文化和商业上的双重天然强势,最终许多名义上的“合拍”,中国电影公司却变成了协拍的角色。
“无论是资本走出去还是合拍片当道,对于大多数影视制作公司而言,都不是特别现实的,我们还是要将自己的电影做好做强。”《母语》制片人王璐认为。
“我想,中国电影人最重要的一个市场还是本土。应该说从今年开始,国产电影会越来越好,盈利的空间也将增大,这才是最重要的。”
光线传媒(300251.SZ)董事长王长田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