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唐女士的父亲在银行卡内存了活期、定期和外币三笔钱。10年后父亲让唐女士把卡内的钱取出来,银行柜员告知唐女士卡内只有1290元活期存款。另外两笔钱在哪里?难道是父亲存到别的卡里忘记了?唐女士回到家把情况告诉父亲,父亲一口咬定还有两笔定期和美金存款绝对在这张卡内。唐女士又回到银行分别让五名工作人员帮忙查询卡内余额,却全部被告知卡内确实只有1290元的活期存款,没有唐女士说的定期和外币存款。究竟是父亲记错了,还是银行把钱弄丢了?
钱在卡内消失了?
2002年5月的一天,唐女士的父亲来到某银行文化路分理处办理存款业务,银行一名工作人员主动向唐先生推荐一种可以兼容活期、定期和外币业务的银行卡,“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通情达理而且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好唐先生手头有人民币和美金,于是把大额的人民币和美金都办理了一年定期自动转存,把剩下的1000多元存成活期,手中只拿着一张小巧的卡片回家了。
2004年,唐先生患了脑血栓卧床休养,这张银行卡就一直被压在抽屉的最下面。2011年5月21日,唐先生想给家里办理数字电视业务,叫来了女儿又翻开抽屉,打开四四方方折叠好的白纸,从里面拿出一张银行卡并告诉女儿这里有1000多元钱的活期,2万多元的定期和377元的美金。唐女士就近来到了家附近的支行提款机进行提款,屏幕上显示的金额让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把卡拔出来再一次插入依然显示卡内金额为1290元。唐女士心突然悬了起来,她来到柜台前进行人工查询,得到的结果仍然为卡内金额1290元,之后唐女士又分别在五个窗口进行查询,结果同样让她失望。
想查询明细 需找出10年前凭证
唐女士火速回到家,安抚好情绪将查询结果告诉父亲,并让父亲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存在其他卡里了或者是中途取走了。“那时毕竟是9年前的事情了,我父亲今年都已经83岁了。”唐女士希望从父亲口中得知“是我记错了”这样的话,不过父亲想都没想,一口咬定存完之后就压在抽屉最下面了,从来没动过。
钱到底哪里去了?支行的工作人员建议唐女士到银行卡的开户银行去了解一下情况,在文化路分理处,工作人员仍然没有查询到卡内除了1290元以外的2万元定期和美金。唐女士坚持卡内金额不对并要求打印详单,一名姓董的负责人又在电脑前查询后,连连摇头,“查询详单需要本人亲自带着身份证过来,我们有对储户保密的责任。”
况且10年前的凭证该到哪里去找?唐女士表示虽然当时是父亲去银行办理的业务,但是开户人却是母亲。唐女士回家把第二天要去银行查询详单的事情告诉母亲,“我母亲一夜没睡,就等着第二天快点到来,好知道这笔钱的去向。”第二天一早,母亲手里拿着一张单子,称一晚上翻箱倒柜的终于找到了10年前存款时给的回执单,三笔钱都在回执单上记录着,全家人都很是激动。
第1种说法:
钱被从卡中转到了存单内
5月22日银行刚刚开门,唐女士就带着母亲来到了分理处,银行通过前台和后台的机器依然没有查到其余的两笔存款,姓董的负责人给总行拨打了电话让总行帮忙查询。23日16时,唐女士接到分理处打来的电话称查到了,那两笔钱在定期存单内找到了。姓董的负责人告诉唐女士,查询结果显示在2002年存进卡内的当天下午又被转存到了定期的存单中。
“上午存到卡内,下午又把钱转移到存单中,这样的做法能说得通吗?你见过有人这样做吗?”唐女士对银行给出的答复十分不解。唐女士坚信父亲把钱存到卡内后就封存在抽屉最下面,她要求银行出具一份原始记录,“我要看看到底是我们家哪个人去办理的。”可是银行表示没有必要,既然钱查到了,挂失就可以了。
第2种说法:
钱还在卡内,只是在另一套系统里
唐女士的疑问加重了,卡在我手中,银行却要求我去办理挂失,前后怎么样都说不通。25日晚上7点,唐女士再一次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您不需要去挂失了,我们在另一套系统内查到了这两笔钱,是2003年系统升级时给您转存到了另一个系统内。”唐女士顿时感到怒火难抑,“我找到了凭证你们就说在另一套系统内查询出来了,我要是找不到凭证,是不是这个钱就查不到了?”
对于储户把钱存到卡内,银行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私自把储户的钱转存出去了,唐女士不能接受。于是再一次给银行打去电话希望找到中层领导。30日,孙姓负责人打来电话称,钱还在卡里,只是前台的系统查不到,后台的系统可以查到,“之前给你查询的都是新员工,业务不熟练。”
第3种说法:
前台查不到的后台可以查到
这一次唐女士再也坐不住了,6月4日再一次来到文化路分理处希望负责人对此做出解释。文化路分理处负责人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但是认同前面两位同事的说法,“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确实进行过一次系统升级,柜台和办公室的系统都不一样了,前台查不到的,后台却可以查到。这个技术问题我们得跟总行反映。”
到最后,唐女士也不认可银行的说法。唐女士愤怒的离去,银行内的工作人员追了出来送了几把伞及几桶豆油都被唐女士拒绝了,“我只是希望家里有老人的,在老人清醒的时候都准确说出卡内的金额,以免有一天老人不在了,那就只能听银行的一面之词了。”本报见习记者 李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