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的7月21日,人民币汇率翻开新的一页。这一天,中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7年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却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从2005年7月21日的8.11,到2012年7月19日的6.37,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达到23%。而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统计,自汇改至2
011年8月末,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了约30%。汇改来得很突然,市场用“出其不意”来形容当时央行的举动。2005年7月21日19时,央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央行同时还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当年我们还在探讨自主、可控的汇率之时,央行却突然出了这样的政策,真有点儿意想不到。”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赵庆明对北京晨报记者回忆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在其2005年出版的书中写道,“2005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出其不意’,这使得人民币汇率成为当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悬念。同年4月,美国参众两院先后以不同形式指责中国操作人民币汇率,使得人民币的政策悬念增加了国际色彩。”
也正因为“出其不意”,当时业界对汇改方式的讨论不绝于耳,而争论的原因之一则是就业问题。如果汇率变得太快,企业适应不过来,就可能裁员、甚至关门,就业压力就会增大。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2005年2.1%的“跳升”并渐进的汇率政策,没有形成想像中的重大冲击,反而减轻了国际压力,朝着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前进了一步。 截至2008年,3年汇改,人民币已经升值了19%。
金融风暴的考验
一位银行业人士回忆道,汇改之初,由于出国旅游、出国留学成本降低,结售汇业务增速比现在迅猛很多。而另一组数据也表明,外贸企业逐渐适应着汇改大潮的水温。
7月汇改之后,我国单月进口增速连续数月超过20%,远超出2005年全年17.6%的进口增速;同时,单月出口增速逐渐也回升到20%以上,部分月份还接近或超过了30%。企业不断的适应,也消除着人们心中对汇改的顾虑。
然而,欣欣向荣的日子只过到2008年底。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让中国外贸企业的订单骤然减少,外向型的企业生存成为问题。2009年被称为“外贸出口最艰难的一年”,出口数据的下降和悲观充斥着整个市场。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3.9%。
“在这样的压力下,当时业界普遍认为人民币会大幅下跌。”赵庆明回忆道,由于经济不景气,人民币汇改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从2008年底到2010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较预期更加乐观的状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保持在6.82左右,达到短期的汇率均衡。
升值不再是汇改代名词
汇改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央行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浮动汇率不仅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内需部门配置,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2010年,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之时,央行发文再促汇改向前行。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措辞,预示着人民币不会一次性升值,且升值幅度将是温和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包括双向变动的风险,波动幅度将有所扩大。
事实的确如此。今年以来,升值不再是汇改的代名词。支持人民币汇率已在合理均衡水平的两点主要依据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出现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大幅下跌均已出现。光大证券近日发布的报告表示,从近期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达到短期平衡。
“不过当前汇率市场依然不算成熟。”赵庆明表示,当前对人民币的走势看法总是“一边倒”就是不成熟的标志之一。他同时表示,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中国不要被一些噪音所误导,而是应切实地提高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比重,促进跨国公司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等方法,从而逐渐地让市场成熟起来。
晨报记者 姜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