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跌跌不休”让基金公司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由于持续入不敷出,部分基金公司生存告急,“壳资源”保卫战因此打响,增加注册资本挺过难关成为不少小基金公司股东被动的选择。
新一轮增资潮涌现 三季度刚开始一个月,就有一些基金公司扛不住了。
昨日,浙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商基金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公司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至3亿元。这并不是近期惟一一家股东增资的基金公司。此前的7月24日,
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对其控股基金公司浦银安盛进行增资。注册资本为2亿元的浦银安盛去年末净资产仅剩3600万元。本月初,注册资本为1.6亿元的国金通用公司亦传出消息称将把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2.8亿元。
据记者了解,在金元比联完成股权转让后,其股东香港惠理集团行政副总裁谢伟明就表示,金元惠理追加注资已提上议事日程。此外,目前正在商量增资的还有民生加银等多家小基金公司。
而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波增资潮了,一季度已经有财通基金和天弘基金宣布完成增资。
“壳资源”保卫战打响 基金公司日常运作成本主要有三大开支:房租、人力资源成本、销售服务等各项支付给银行的费用。近几年来,由于证券市场萎靡不振,加上银行渠道要价以及人力资本等不断提升,基金公司在营业收入没有得到有效增长的情况下,运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盈利能力自然下降,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有的运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95%。
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让基金公司“壳资源”保卫战打响,增加注册资本挺过难关成为不少小基金公司股东面临的迫切问题。
A股走上漫漫熊途,基金业步入冰冷寒冬。规模停滞不前、成本居高不下,让许多小基金公司入不敷出,甚至连年亏损,资本金全面告急。以2010年下半年成立的浙商基金为例,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的管理规模仅为14.32亿元,显然,这一规模无法支撑其良性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基金公司只有在200亿元管理规模以上才有望实现盈亏平衡,而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公司仅有35家。还有33家公司资产规模低于这一生存线。排位靠后的公司中,有6家公司的资产规模仅为个位数。
而一些老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来自
东北证券和
光大证券的半年报显示,东方基金和大成基金上半年净利润降幅也超过了50%。
股东输血成必然 不过,在市场人士看来,增资一方面体现了股东对于基金公司高管团队的认可和长期发展的信心,通过增资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是股东们选择增资的重要原因。
“要想实现规模出效应就必须加速发行新产品,尽管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明知发行是赔钱,但对于小公司而言,出于产品线布局等方面考虑还是必须花钱打市场。也就是说,明知道烧钱还必须烧。”某基金公司高管坦言。
此外,虽然证监会今年以来对公募基金管制进一步放松,并加大鼓励创新的力度,但不少公司的资本门槛并不达标,如开展QDII业务注册资本金必须在1.5亿元以上。由于多数基金公司成立初的资本都在1亿元左右,这一数字显然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宋娅)
作者:宋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