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9月三一销售大幅下滑,负债上升。
本报记者 刘成昆发自北京
装备业或许是受经济形势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龙头企业三一集团也难以避免。在三一集团被逼起诉奥巴马时,多家媒体曝出旗下三一重工负债率畸高,出货量急剧下滑,而近日有三一重工员工向
记者称,三一重工已经将上海及另一分公司裁掉,将两处员工集中到张家口公司。记者就此致电三一重工宣传部求证,对方否认了这一说法。同时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等人通过微博等多种方式向外界声称三一很健康,这一切均是竞争对手恶性竞争的方法。此外,记者就上述问题发短信至三一重工副总裁梁林河进行询证,直到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销量剧降虚实
数据显示,9月三一销售大幅下滑,负债上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中心”)一份数据显示,9月份作为三一重工主营业务之一的混凝土机械的龙头产品泵车出厂量剧降至15台,降幅环比高达94%,该产品的销售额仅为5000万元左右,可能导致三一重工主营收入出现剧烈下滑,这使得其本就紧张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数据还显示,今年1月至6月,三一重工混凝土泵车的累计生产出厂量为3800台,单月平均为633台,今年7-8月的出厂量分别为494台和241台,销售额分别在17亿元和8亿元左右。
据公开资料,工信部委托中汽中心为生产合格证统一管理平台。据了解,目前行业内企业一般按照发货计划打印合格证,发放合格证数量几乎等同于该公司产品发货量。机动车生产企业在机动车制造完毕且检验合格后应当随车配发合格证,并通过“机动车合格证信息上传系统”向工作机构传送合格证信息。
中汽中心的数据同时显示,中联重科9月份混凝土泵车的生产出厂量为243台,徐工机械的出厂量则为36台,均高于同期三一重工出厂数量。三一重工副总裁梁林河则对外称:“九月份(泵车出厂)在200-300台之间。”
此外,三一重工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三一重工负债合计达到47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6.52%,6月底财务费用也猛增到8.18亿,而去年同期不过1.59亿,增长414%。
应收账款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比例达到了72.18%,是去年底的一倍多,在对方不付款的情况下,发货量增加100%,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4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2.51亿元。这说明这段时间三一重工的销售基本上以信用销售为主,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则势必对现金流造成压力。
另据媒体报道,除了银行贷款之外,三一重工还密集求助信托来“输血”。截至2012年3月31日,三一集团持有信托计划余额合计68.48亿,其中与湖南信托发行的一款单一信托计划,余额就达68.47亿。
不过记者看到三一重工高层纷纷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等方式对外声称这一切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中伤,甚至感慨恶性竞争对行业的危害太大。梁林河称三一资金很安全,时间会证明谣言终归是谣言,以前资金链断裂的谣言盛行多时,最终破产。
向文波在微博中回应债务危机时说:“三一200多亿贷款,除掉100亿存款,去年到今年我们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亿,这些都是将来发展的坚实基础!不论是资产、债务还是业绩,三一都非常健康!资金风险从何说起?”
分公司裁撤迷局
除了财务困境问题外,还有传言称三一重工在不停裁员,甚至关闭部分分公司,压缩规模。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三一重工已经将上海分公司和另一分公司业务调整进入张家口公司。此前三一重工张家口园区曾有风电和重工两块,后来风电业务解散,部分员工并入三一重工,现在三一重工内部也面临调整。
据匿名员工介绍,现在张家口分公司管理层对员工态度非常不好,官比兵多,想着法子赶人。曾有一名油漆工的工资算出负数,最后这名油漆工积极协调,才将工资争取成正数。以前三一风电公司还采取了几个生产基地工人相互调动的办法,由于工人多为本地人,不愿背井离乡,不愿调动的工人则被停岗培训,只拿600元的基本工资,这也导致部分工人主动离职。
对此,记者致电该公司宣传部负责人,对方声称没有听说此事,并表示,“没有上海分公司这一说法。上海是一个大产业园,而非一个分公司,不可能一下子从上海搬到张家口。”
另据记者了解,三一集团在多个地方建有产业园,产业园内包含多家公司,并且各有专长,沈阳以重装为主,上海以电气为主,而北京产业基地可能以履带吊为主,各个产业园区间的业务各有侧重,并不重合,合并在一起的可能性较低。
如果宣传部门负责人所言属实,不排除只是部分调整,并没有将整个产业园关闭,也有可能是员工异地调入张家口园区,这一策略和处理三一电气时使用的方法如出一辙,通过让员工背井离乡的方法,使员工产生离意,最终自己辞职离开,达到变相裁员的目的。但该负责人拒绝透露更多的信息。
据正略均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刘志鹏介绍,目前我国很多装备企业的确是在裁员,但因为装备企业多有国企背景,裁员相对谨慎,方式也多隐晦,并不敢明目张胆地做,主要以降薪等方式使员工自己离职。
刘志鹏认为,装备业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市场需求不足,4万亿投资导致产能扩张太快,每个企业的折旧分摊成本都很高,目前整个行业正在逐渐消化产能,估计在下一个投资高峰到来前,企业面临的形势将一直不会乐观,尤其在“十二五”期间,行业不会有根本改观,而企业要想度过难关,需要控制成本,调高产品的差异化和性价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