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召回恰恰是汽车企业有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随着消费者不断成熟,汽车企业也更加理性了。”一位业内人士称 ]
实施八年有余的中国汽车召回制度,近日从部门规章“升级”为法规后,对汽车生产企业犹如一道紧箍咒,经销商们却甩掉了心理包袱。
与现行版制度相比,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不仅在违规处罚力度上增加,而且拓宽了缺陷汽车的投诉渠道。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担心遭到被动召回的高额惩罚,未来在华销售的汽车将加大召回数量,或将引发一股召回潮。
面对更大的“违规”风险,汽车企业或将更频繁实施召回。“原来因为法规不健全,车辆出现问题后,车企普遍选择的是维修,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实施新条例之后,汽车企业召回会更积极。”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
经销商力挺
与2004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相比,10月30日通过国务院批准的《条例》对隐瞒汽车产品缺陷、不实施召回等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生产者违反条例规定,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或隐瞒缺陷情况,或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
此前的规定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过低,最高的罚款限额仅为3万。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市场部人士称,新规定对隐瞒缺陷情况、拒不召回缺陷汽车等违法行为极具威慑力。“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相关规定,会积极按照新法规执行。”该人士称。
对于这一问题,汽车厂家也有不同声音。北京某汽车企业负责企业品牌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几年前,中国消费者对召回普遍有误解,认为召回的车质量差,导致汽车企业对召回行为有所顾忌,担心损伤品牌力,不愿意主动召回也是担心所致。
“事实上,召回恰恰是汽车企业有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随着消费者不断成熟,汽车企业也更加理性了。”上述人士称。
而汽车经销商却对新《条例》明确支持。北京某一汽大众4S店经理认为,有了更严格的召回条例,给经销商免去很多麻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大多认为经销商应该负责任,厂家不召回,很多情况下消费者会指责经销商。”该人士称。
自主品牌车企受考
更为严格的《条例》对一直以来对召回并不感冒的自主品牌车企将是一个挑战。中国汽车召回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召回案例为95起,而自主品牌乘用车企的案例仅为2起。2011年,召回案例为71起,而来自主品牌乘用车企的案例同样仅为2起。而今年截至10月16日,全国共计发生了58起汽车召回,自主品牌乘用车企的召回仍然是2例。
“并非自主品牌汽车质量更好,恰恰证明在法规并不严格的时候,品牌力尚显羸弱的自主品牌对召回并无信心。”崔东树称,《条例》实施后,自主品牌面临更大压力,如果真出现高额罚款,对于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巨大风险。
但在采访中,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均表示能够应对新法规带来的挑战。华晨汽车便称,从长远看,新《条例》会督促企业在生产时更加重视质量。
召回数量少并不代表问题少,现实情况反而相反。相对于美国、日本成熟汽车市场,由于法规标准上的相对滞后,中国市场所售车辆在质量上与美国、日本市场车型存在差异和相对落后。
“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车质量方面依然落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美国100辆新车平均问题数是102个,中国是146个,因此中国汽车企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J.D. Power亚太公司副总裁Geoff Broderick在接受采访时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