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万亿影子银行考验监管 专家:中国规模尚小
2012年11月21日07: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付碧莲
原标题 [67万亿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 专家:中国规模尚小]
“"影子银行"的危害在于,一旦有些风险集中爆发,势必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另外,"影子银行"的存在将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的确需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影子银行”成为世人鞭笞的对象,近几年来对“影子银行”的诟病也一直存在。然而,全球“影子银行”的发展却似乎并未因此受到影响。日前,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公布的全球“影子银行”跟踪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范围内“影子银行”规模创下新高,达到67万亿美元。这一数据再度引发一片哗然,也将引发全球监管的重视。
全球“影子银行”规模创新高
FSB发布的报告显示,以其他金融机构(OFI)作为统计对象的全球“影子银行”规模在2011年达到67万亿美元,甚至高过“影子银行”2007年全盛时期的规模,当时OFI的规模总计62万亿美元。“67万亿美元的规模占到受调查国家GDP总额的111%,相比2007年峰值时期的占比128%有所下降。”FSB《报告》指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FSB今年的调查国家有所增加,调查范围的增加可能造成数额增加5万亿美元至6万亿美元。而新增“贡献量”主要来自瑞士和中国香港,均为1.3万亿美元;巴西1万亿美元,中国内地0.4万亿美元。
按业务种类进行划分,非股权类基金的规模以9万亿美元位居首位,而结构性金融工具则以5万亿美元的规模位居第二,占到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总规模的10%,而经纪业务、金融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及货币市场基金基本上规模差不多,分别占到NBFI规模的7%左右。
对于“影子银行”为何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规模仍不断扩大,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及个人对资金的需求无法从银行等常规渠道获得满足,一定程度上促发了"影子银行"的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普遍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市场资金泛滥,然而从事实体经济的盈利困难增加,因此大量资金从事金融领域的投资,这也使得"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壮大。”孙茂辉进而指出,“另外,近几年网络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以及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尚小
FSB报告显示,从国别来看,美国“影子银行”规模尽管自2008年大幅下降,但仍然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欧元区22万亿美元,从原来的31%上涨至33%;英国从2005年占比9%上升至13%,达9万亿美元;日本比例从7%降到6%,中国内地计入新的统计之后占到1%,规模为0.4万亿美元。
FSB指出,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以金融公司的形式出现,中国的金融公司在全球金融公司中所占份额为11%,远超过其他非股权基金、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全球占比。从增长速度来看,自2007年以来,中国显著增长的两类“影子银行”为货币市场基金和金融公司,增速分别为33%。
“"影子银行"的危害在于,一旦有些风险集中爆发,势必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另外,"影子银行"的存在将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的确需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过,孙茂辉同时指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向来都是世界性的难题,而且监管成本较高。而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除了增加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条例之外,需要监管机构及决策部门的政策更具有前瞻性。”
而就中国内地0.4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规模,孙茂辉则认为,这一规模相较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规模而言,还是比较小的,“不过,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未来几年中国内地"影子银行"的规模势必会出现加速增长,毕竟在相当程度上,"影子银行"的发展与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是成正相关的。因此,对中国的监管机构也是一大挑战”。
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这个问题在十八大期间曾表示:“中国也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会有影子银行,但是中国影子银行实际上要比本次金融危机中在发达国家中所暴露出来的影子银行的业务,从规模到问题来讲都要小得多。而且绝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多数都处在监管之下,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完全脱离了监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