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六大做空“嫌犯”全景图

2012年12月03日00:16
来源: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刘宗源 李剑

  白酒股惨遭塑化剂当头棒喝的余威仍在,做空券商股又开始了。

  11月29日下午,券商对基金减佣的传闻使以国金证券(600109.SH)为首的券商股全线失守,大盘也随之在午后急速跳水。随后证监会出面否认,但做空者早已获利走

人。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种怀疑、谣言充斥市场,乌龙事件也频有发生,虽偶有真实爆料,但无论真假,都结结实实地打击了市场。

  不得不承认,今年是做空容易做多难,双向交易的市场特征愈加明显了。在熊市中,人们对坏消息尤为敏感,投资者闻之如惊弓之鸟,而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两个做空的新生儿就被视为了幕后做空获益的“黑手”。但仅仅是这样吗?

  从《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虽然目前上证综指已跌破2000点,但空头力量仍然强过多头。不过我们也注意到,空头的力量已经逐渐达到极致,这意味着股市开始进入底部区间。

  空头嫌疑犯之一:

  股指期货没有立场

  11月30日,华南地区私募人士、南狂资本创始人周沛桦发微博质问监管部门:“弱势下大家都卖空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直接关联A股走势,本已经到底的A股或将受期指主力合约卖空为主的影响而一直颓废,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监管部门注意到这点没呢?”

  把责任归咎股指期货的远不止周沛桦一人,抨击股指期货的声音随处可闻,仿佛它就是大盘连跌不止的元凶。但在众多期货从业人员看来,这样的指责毫无根据,反映出很多投资者不懂期货。

  否认做空股市

  有人说,资金借做空沪深300指数合约可以打压A股股市,对此,上海良茂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王晓东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股指期货上交易的标的物只是合约,不是300只实际的股票。在期指上,空单和多单是一个零和游戏,有多少空单就有多少多单,没有所谓的单边的做空市;股指期货对大盘的影响充其量只能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期货市场现在是透明的,各会员单位的持仓情况在每天结算后,交易所网站都会公布;有一手空单持仓就有一手多单持仓,有看涨就有看跌的,所以把股指期货当成是大盘下跌的罪魁祸首是毫无根据的。”王晓东说。

  成功航线投资者教育培训机构校长帅龙的一项业务就是培训期货操盘手,他自己也做股指期货。他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如果A股出了一个利好政策,我们可能立刻就在股指期货上做多,过一段时间,如果看到形势不对,会立刻买回空单,一天下来可能几个来回。现在很少有投资者持很长时间的仓,两三天就算是非常长的纪录了。”

  “不能说我们是做空的主力,我们更多的是顺势而为,都是短期思路,没有明确的倾向。现货是身子,期货是影子。影子只能是跟着身子的趋势来做,被动跟随现货市场。”

  帅龙称,今年以来,由于A股市场持续低迷,在股指上做空的时间会明显多于做多的时间,做空的胜率相对大一点。期货交易要想获利必须顺势而为。

  当然,股指期货并不是对A股没有一点影响,王晓东坦承,股指期货的上市,分流了部分A股市场的流动资金;期货的双向交易和T+0的交易制度,大大增加了交易机会,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因此股民转战期货市场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有时大盘跌十几个点,股指当月合约可能就跌几十个点,但有时在大盘下跌的时候股指期货当月合约会翻红。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股指期货市场开户总数已超过94000户,从上市初期每日600亿元左右的成交额,发展至如今的2000多亿元。截至11月30日,每日成交金额已达到了3829亿元。

  如果按照中金所规定的12%的最低保证金标准计算,每天参与股指期货的实际动用资金为459亿元。

  机构成期指最大受益者

  表面上,只要今年一直做空股指期货,就肯定能够盈利。但是第一创业期货公司总经理吴建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真实情况并不如此,期指合约并不是直线下跌,中间有反复,由于客户都是杠杆交易,每次波动都会对心理造成压力,进进出出可能就赚不到多少钱了,所以期货市场也存在“一赚两平七亏损”的情况。

  甚至,今年还有通过做多期指而获利的人。浙商期货一位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就喜欢做多股指期货,今年也获得了不少的利润。

  据了解,目前参与股指期货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个人投资者,以投机获利为目的;一种是机构客户,以套期保值为主要目标,后者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10月份,机构客户总共包括60家证券公司、25家基金公司、3家信托公司以及各类机构管理的200多个理财产品。

  东方汇金期货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柳瑾对记者表示,由于A股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卖空,所以机构在期货市场上的头寸基本以空单为主。一旦A股下跌,进行套保的机构就会盈利,机构成为盈利的重要一方。

  从披露的数据看,机构通过套保赚了不少的钱。中金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证券公司资管产品2011年整体平均回报率为-12.01%,而20只明确将股指期货作为投资标的的新产品中有18只通过有效使用套保、套利策略获得了正收益,平均回报率为1.03%。

  一些证券公司自营部门靠着套保也弥补了亏损。中信证券2011年上半年实现自营业务收入23亿元,公司实现衍生品投资收益6.08亿元,占自营收入比重达26.25%;2012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又实现衍生金融工具收益近8000万元。长江证券也在半年内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实现投资收益2447万元。

  “目前机构股指期货持仓以空头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机构都看空市场,有时只是为了对冲所持有的现货头寸风险。”柳瑾说。

  空头嫌疑犯之二:

  融券做空别有用心

  近两年来,以浑水(Muddy Water)与香椽(Citron)为首的做空者们在海外市场上频繁狙击,中概股因身披造假阴影而屡屡中的,遭受重创,市场一时间闻“中”色变,并直接导致中概股遭受信任危机。

  而今,这一噩梦有扩散至A股市场的苗头。今年下半年以来,中信证券(600030.SH)、张裕A(000869.SZ)、中国平安(601318.SH),还有酒鬼酒(000799.SZ),都因不同程度的负面消息而屡遭融券做空。很多人惊呼:A股公司已经迎来做空时代。

  借力负面新闻

  我们把时间回放到8月9日,当时,网上传出张裕的葡萄酒被查出农药残留超标,次日,该股就几乎接近跌停。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一事件被很快证明是“乌龙”,中国食品监督检验中心证实,有关媒体送检的葡萄酒是安全合格产品。

  紧接着,8月13日,周一,与张裕A类似,中信证券可以说是躺着也中枪。当天券商股全线暴跌,西南证券(600369.SH)和光大证券(601788.SH)跌幅都超过了9%,龙头股中信证券更是5年来首次单日下跌超过9%。

  随着股票暴跌,各种流言蜚语迅速流传:“海外投资巨亏29亿元”、“高管出事”、“公司董事会秘书宣称‘公司裁员减薪’”、“里昂证券员工大规模流失”。中信证券疲于应对,虽然公司力证是谣言,但是各种流言仍然变着花样地不断发酵演绎。最后,证监会亲自出面查证了几位造谣者,才使事态得到控制。

  近期被曝塑化剂超标的酒鬼酒,股价更是连遭4个跌停,整个白酒行业也似有覆巢之危。

  虽然各种阴谋论不一定值得相信,这些负面消息也有真有假,但不可否认,这些股票在负面消息出来前,都有融券余额大幅上升的现象。当利空扩散股价大跌时,都出现了融券偿还量明显放大的情况。

  以中信证券为例,8月13日中信证券融券卖空力量突然大增,由前一个交易日62.5万股的融券卖出量一夜飙升至224.9万股。酒鬼酒的遭遇类似,在11月16日媒体首次报道“酒鬼酒事件”之前,其融券卖出量就突然增加至116.53万股,塑化剂消息传出的19日再次增加至197.7万股,而平时数量不过几十万股。

  对此,扬州一位大户刘先生反问记者:“你们找谁是做空的力量,你们媒体难道不是吗?有时候媒体就扮演浑水的角色。”

  不得不说,上述这些做空案例都是经过媒体的披露才引起了关注,负面新闻对于股市的杀伤力非常之大。

  据称,有不少私募人士都曾与媒体记者联系,打听上市公司可能出现重大负面报道的时机,以图提前埋伏。

  利用虚假消息做空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市场上还有不同的做空方式。在各种做空流言中,一个微博名为“风雨下的黄山——黄生的博”获得了空前关注。他在微博上公开承认做空中信证券,随后还就张裕A、民生银行(600016.SH)和一些地产股等遭做空事件发表意见,赢得了大批粉丝。他称,他做空个股,的确是因为公司的基本面出了问题或者前景有危机才动手。

  融券做空动力增加

  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融资融券实行以来,融券放空的规模在快速增加。

  截至11月23日,融券余额为21.59亿元,比上一周上升14.4%,突破历史新高。而2011年3月31日时,两市融券余额仅为1.26亿元,如今已是当时的17倍多。作为一种做空手段,融券在市场行情不佳之时更有吸引力。

  海通证券融资融券部分析师马婴在今年8月接受采访时说,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去年有不少盈利的客户都是做融券的人。今年1~7月份,40%左右的“两融”客户实现了盈利。

  不过,与758.5亿元的融资额相比,融券的数额显然弱小很多,但发挥的效力可能并不小。

  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说:“虽然它的规模比较小,但短期来说对于个股和个股所在板块具有很大的冲击。如果相关板块又是市场中的中流砥柱,整个股市就有可能因为非理性的恐慌全面下跌。”

  那么为什么融券额相对融资额会少如此之多?

  西南证券北京营业部总经理谢海龙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由于股市做多思维根深蒂固,投资者们还是倾向于通过融资做多。另一方面,虽然今年股市整体看空,但是融券比较艰难,没有那么多券可融。

  马婴举例说,海通证券从2010年底开始就耗费二三十亿买券,不是为了自营,就是单纯为了做融券业务,是业内投放力度最大的券商,但即便如此,由于融券标的范围很大,二三十亿资金覆盖80%“两融”标的,分配到278只股票上,每只股票的规模就很有限了,有些股票可能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有上千客户在做“两融”,有时候难免面临抢券局面,只有部分客户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据了解,现在有60多家证券公司具备“两融”业务资格,但60%的公司根本就没有券,整个市场能提供给投资者的券源是十分有限的。

  目前,最令市场担忧的是何时推出转融券。目前,监管层只推出了转融资试点,如果转融券能够推出,融券放空的能力将会大增。“这或许也是监管层在现有弱势情况下迟迟不推的原因吧。”吴国平说。

  空头嫌疑犯之三:

  基金和保险集体减仓

  如果要找做空的主力,不得不说基金和保险,他们的行为对于股市的影响更加直接致命。

  11月底,《投资者报》记者去深圳拜访了数家基金公司,他们的一个普遍态度是:“现在不适宜大动仓位,多数观望,看看情况再说吧。”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对基金公司多空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基金公司看多的占6.9%,看空的占62.07%,看平的占31.03%,多空比为0.11:1,可以说是股市最大的空头之一。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基金仓位上解码基金行为,很早就能看到基金公司的空头思维。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三季度,封闭式基金平均仓位为69.59%,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成立时间超过半年的基金,下同)的平均仓位为82.02%,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71.53%,QDII基金平均仓位为87.32%。这与二季度末相比,各类基金的平均仓位都有缩减。

  随着市场悲观情绪的加剧,进入11月份后,公募基金继续在空方加码。海通证券报告显示,11月中下旬以来,基金主动减仓迹象明显,截至11月23日,股票型和混和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平均由前一周的73.58%降至71.18%,减少了2.40个百分点,处于2006年以来的较低水平,显示基金对当前市场非常悲观。

  一位基金经理向《投资者报》记者回忆道:今年来,基金经理们只有在一季度时对于政策放松后的经济企稳抱有较高的预期,其他阶段都抱着相对谨慎的态度。经济减速、产能过剩、政策约束、股票供给、海外动荡和中期改革都是讨论较多的负面话题。

  在过去一年中,每次指数的加速下跌背后,都有基金大幅抛售的影子。

  仍然以塑化剂问题为例,在负面消息影响下,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板块在重压下节节败退,而基金公司是消费类板块持仓的最大力量,为了防止风险增大,多数基金不得不顺势而为,加紧抛售,以防止别人先跑了自己却被严重套牢。

  保险公司的赎回也被动造成了基金公司的减仓行为。酒鬼酒事件后,保险公司同样感到恐慌,对涉酒的基金大量赎回,加剧了基金抛售股票的程度。

  如果在牛市之中,机构抛售基金很可能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在熊市里,机构的操作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这直接刺激了市场的大幅下跌。

  除了基金,保险对于股市的投资也非常谨慎。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保险对于权益投资的热情在下降。过去两年,保险公司投资二级市场损失不小,于是很多公司开始在2012年寻求变化:倾向被动投资,喜欢工具和数量化投资。

  今年6月份,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恒珩就告诉记者,一家资金规模300亿元的保险公司宣布以后只申购工具化的产品,另一家70多亿元的公司已经正式宣布全部投资场内工具化基金。

  在赵恒珩看来,保险公司的新动向是基于保险追求绝对收益和稳健风格的结果。每年能有7%~8%的收益,对于资金庞大的险资来说,也非常重要,而如果主动投资,遇到熊市,投资亏损多少还真不好说。

  新华保险的一位投资经理也向记者承认,这两年来,公司绝大部分仓位都用来投资债市,只有碰到机会时,才会做点权益类投资。

  拥有巨量资金的险资如果缺席权益类市场,对股市的冲击不可小觑。

  记者还了解到,国庆节后,险资曾经举起维稳大旗,集体加仓,甚至还传出很多大保险公司频频抄底的声音,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险资改变策略,减仓成为主流。虽然近期变动不大,但对于今年余下的行情,险资依旧不太乐观。目前大部分险资的权益仓位并不算重,基本处在标配以下(低于10%)。

  空头嫌疑犯之四:

  大小非减持460亿

  选择“用脚投票”的大户不仅是基金和保险,还有蠢蠢欲动的公司重要股东。

  今年前11个月,有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超过了3600起,涉及600多家公司以及1600多位股东,减持的股份总数接近55亿股,减持总市值超过了630亿元。其中“大小非”减持是最大主力,在630余亿元的总减持市值中,有460亿是“大小非”贡献的。

  按股东身份划分,公司重要股东包含如下三类人:公司高管、机构股东和持股比例较大的个人投资者。其中机构股东减持最多,高管其次,个人股东最少。从减持股份数量上来说,2012年至今,这三者的减持比例分别为75%、20%和5%。

  其中隐藏的“大小非”减持异常凶猛,今年前11个月因限售股解禁而减持的股份数达41亿股,占总减持股份数量的80%,减持市值更是高达460亿元,占总减持市值的70%以上。

  这些人是最了解上市公司的群体,如果连他们都接连选择离场,其他投资者对A股又怎会有信心呢?

  虽然同时期,也有公司被股东增持,但被增持的公司明显少于被减持的,增持市值也仅为减持市值的一半。

  这种状况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三年。在2010年和2011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股份数每年都有70亿股,减持市值甚至超过了900亿元,但增持数量却远远落后于减持数量。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发现,今年遭到重要股东减持股份数最多的公司是新湖中宝(600208.SH),减持市值最大的公司是攀钢钒钛(000629.SZ)。另外,被减持次数最多的公司是歌尔声学(002242.SZ),涉及减持股东人数最多的公司是金螳螂(002081.SZ)。

  从行业角度看,房地产、机械设备和金融服务等行业被减持的股份数最多,这些行业的减持市值也相应较大。相对来说,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和黑色金属等行业的减持数量与减持市值较小。

  在备受关注的创业板上,今年以来共有92家公司被减持,减持股份数为1.4亿股,减持市值20亿元。这些数字看起来不算大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它们中的大部分公司在11月以前还没到解禁期。

  接下来,创业板公司的限售股就会陆续解禁,显然未来的减持潮不容小觑。相比主板估值更高的创业板,想必他们的“大小非”会有更强的减持冲动。

  空头嫌疑犯之五:

  散户一直在撤离

  机构都急着离场了,那么套住的是散户吗?记者为此查阅了2008年以来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登公司”)显示的账户变化数,结论是,这几年来,散户一直在不断撤离。

  活跃账户之少超越08年

  反映投资者对市场是否有信心的第一类指标就是股票持仓账户数、参与交易账户数和休眠账户数。当持仓账户数和参与交易账户数越高,休眠账户数越少时,市场信心越充足,反之则表明投资者看空市场。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截至11月23日,A股账户开户数合计1.7亿户,其中有效账户1.40亿户,占82%,休眠账户3021万户,占18%。

  休眠账户指三年以上一直没有买卖过股票、账户里没有股票且资金账户里的钱不超过100元的账户。除去休眠账户后的账户才是有效账户。

  18%是有休眠账户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已经延续了42周,即便是2008年大熊市时,这一比例在大部分时间里也不过才16%~15%,2009年~2010年时,这一比例还一度降至13%~14%的水平。

  除了休眠账户占比攀上顶峰外,有效账户中的大部分也是空仓的。统计显示,截至11月23日,持仓账户数为5580万户,约占有效账户的40%,占总账户数的33%,也就是说,在所有股票账户中,仅有三成是有持仓的。

  而在2008年的熊市中,持仓账户占总账户数的比例平均(按周计算,下同)为39%,占有效账户数的比例则有47%,此后,这一比例就逐年下降,2009年为44%,2010年为42%,2011年也是42%。

  更凄凉的是,即便是持仓账户,目前基本上也是卧倒状态,极少参与交易,活跃的账户数处于历史新低。

  统计数据显示,11月19日至11月23日当周,参与交易的账户仅有562万户,占有效账户数的4.02%,是200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按周计算的参与交易账户占有效账户的平均比例为11.64%,2009年升至16%,2010年降至12%,2011年进一步降至9%。

  要知道,截至今年10月末的数据显示,自然人账户占总账户数的99.63%,包括券商、基金、社保、QFII、一般机构在内的机构账户仅占0.36%,而这种格局几年来并无太大变化,因此上述数据赤裸裸地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这4年里,散户在不断从A股市场上撤退。

  股票新增开户数锐减

  反映投资者对市场是否有信心的第二类指标是证券市场新增开户数(含A股、B股和基金)。当投资者有信心的时候,不断会有人选择入场,使新增开户数快速上升,反之,则增长缓慢。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在2011年3月以前的26个月中,每个月的A股新增开户数基本上能超过100万户,月平均为171万户,此后就骤然下降。而之前的2007年,在股市财富效应的召唤下,A股新增开户数曾出现迅猛增长,当年5月攀上560万户的历史峰值,紧随其后的高点则是当年的4月和9月,均超过了400万户;而当A股达到6124点顶峰后开始熊市之旅的2008年10月,A股新增开户数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少,为69万户。

  相比之下,今年新开户数量远远不如熊市开始的那一年,2008年月平均开户数为119万户,今年前10个月的月均开户数则仅有48万户,10月当月的新增开户数更是创下2008年1月有此记录以来的最低,为27.52万户。

  B股市场的情况也极为类似。2007年市场最好时,月均开户数高达4万户,即便2008年单月最低时也有2622户,而今年10月份新增开户数仅有631户。

  与股票新开账户数不同的是,基金开户数近一年来并没有持续低迷,而是保持着一种稳定状态。《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虽然股票市场低迷,但近两年来,基金月新增开户数基本能稳定保持在20万户以上,今年10月份,这一数字为20.75万户。

  这与2007年大牛市和2009年反弹市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是与2008年比较,则远远高于当时的新增开户数,当年大部分月份的基金新增开户数均在10万户之下。

  之所以近年基金新增开户数能保持稳定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金公司近两年开发了不少固定收益类产品,不断地发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基金,提高了开户需要;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少散户投资者对自己投资股市的水平变得没有信心,转而开户投资基金,期望基金经理能帮他们提高收益水平。

  11月27日,当A股再次跌破2000点时,散户的惶恐再次倾巢而出:100多亿市值的森马服饰(002563.SZ)竟然被14手抛盘打在了跌停板上。

  股市观察员老艾发微博调侃道:“今天我们从《相约1998》唱到《恋曲1990》,明天唱《恋曲1980》,后天直接去电影院看《1942》。”

  空头嫌疑犯之六:

  私募甩手走人

  机构和股东们减持了,散户们也如鸟兽散,那私募是不是只好休息了?答案当然是NO!私募们仍然要努力为客户挣钱,只不过,这次的投资对象不再是股市,而未能及时全身而退的,有的已身逢殒命之忧。

  私募基金清仓冲击

  清盘!这两个字眼无论在何时都是极为刺眼的,而这一命运今年来不断在私募基金身上上演。

  三季度以来,已经有28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被终止。11月,有8只阳光私募清盘。阳光私募清盘潮似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11月9日,中投信托金德4期因为跌破0.85元的平仓线,被迫全部平仓。11月20日,西安信托玖歌投资二期也申请信托终止。

  也许有人说,假设每只产品的规模在5000万元,28只产品的总资金不过140亿元,对于几十万市值的股票市场来说,起不了多大作用。

  但南京世通资产总经理常士杉不以为然。他说:“如果一旦股票跌破止损线,没有任何商量,信托公司马上给你强行平仓。而私募多是相对集中持股的,这样快速地强行抛售,对个股的影响难道不会很大?尤其是一些中小盘股。”

  对此,吴国平也深有感触:“到期清盘的条款让你无能为力,你看看安琪酵母(600298.SH)和九芝堂(000989.SZ)这两只被私募青睐的股票在10月末的表现,下跌四五天后突然出现悬崖式下跌,在K线图上拉出一个大阴线,你还能说私募清盘对股票没有冲击吗?”

  转战固定收益市场

  砸盘走人的私募开始变得极为谨慎。常士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尤其下半年,我们的操作都非常谨慎,仓位非常低,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他一口气列出了很多负面因素:流动性趋紧、房地产打压、“大小非”减持,尤其是创业板将在12月份迎来解禁。他告诉记者,据其了解,创业板的“大小非”们有着非常强烈的解禁愿望。而外部因素同样不容乐观:新兴产业衰退、消费行业增速缓慢和奥巴马政府如何解决美国财政悬崖等等都是难题。

  至于新兴产业,还有医药板块,如果没有政策扶植,似乎也很难发展起来。例如今年江苏发改委给新兴产业的支持只有10个亿,再分散到几家企业中,每家企业得到的资金就很少了。

  “在我们看来,现在还远远不是底部。虽然从基本面上说,沪指2000点应该算是一个底部区域,但是底部究竟在哪很难说。”常士杉说,“我们初步预计是1800点上下浮动100点。”

  18岁就进入股市的深圳盈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劲峰,在过去9年的投资中净资产增长超过了2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2%。去年,他将目光转向了资产管理领域,今年,刚募集了第一期私募基金——平安银杏信托基金。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不会投资股市,他关注的是债券市场。

  “虽然现在股市有可能在底部区域,进入有可能抄到底,但风险太大了,看不到任何转好的迹象。如果没有确定性机会,我就不做了,宁肯放过一波小反弹,也不能放任亏损。”林劲峰说。

  据私募网研究中心对62家主流阳光私募公司的仓位调研显示,近期55家私募的仓位在50%以下,其中35家仓位在30%以下,仅有7家仓位高于50%。

  与股票市场低迷的情况相反,其他市场是热火朝天。

  前述扬州大户告诉记者:“股票市场都没有什么赚钱效应了,我们一些朋友都转战到其他市场了,黄金、白银、商品期货什么的,还包括一些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等相对保本或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有数据可以证明,这些市场对于股票市场资金的分流力量有多大。截至2012年9月30日,信托资产规模达到6.3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相比二季度末的5.54万亿元,信托业单季度资产增加7800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吸金”能力也不弱,经过三个季度的发酵,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8.09万亿元,已经逼近2011年全年的规模。

  贵金属市场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是从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大力发展的贵金属平台可以看出,贵金属投资市场十分活跃。■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