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开平 广州报道
混合动力与平常生活的距离正在拉近,在自家社区的电梯里,混动版凯美瑞和普锐斯的广告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很多消费者还不了解混合动力技术的原理,所以首先要把最基本的概念传播出去。就目前的汽车发展技术状况来看,混合动力是将来可以批量生产的、节油效果最好的技术。”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近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各个车企全球化的批量生产,会带动混合动力在市场上的普及。”冯兴亚并不在意车企巨头们对标丰田,围攻丰田经营多年的市场,相反认为这种状况会形成市场合力。
政策成为拉动消费的催化剂,目前广州购买新能源车摇号中签率为100%和进行购车财政补贴,成为商家最主要的推广诉求。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梅松林认为,政府的明确态度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可期待的市场。
汽车业内最新达成的共识是:所谓新技术,就是消费者使用前或许不在意,而一旦使用就难以摆脱,形成消费习惯,混合动力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吸附力的新技术。
合资品牌集体对标丰田
混合动力技术的领军者丰田汽车,曾孤独经营市场15年,其在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快速增长,却是在最近几年。
“涡轮增压技术目前的市场优势在于批量化生产。我认为混合动力成本降低的速度还不理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批量,使人人都用得起。”冯兴亚的这种担心正在以加速度消除。
日系车企被认为是全球混合动力技术的领军者,但其内部的发展思路也颇有分歧。本田近期放弃等待,开始主动出击,今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国市场推出进口混合动力车CRZ,又在下半年推出了飞度混合动力和INSIGHT混合动力。
日产汽车曾经认定混合动力车最多只是短期的过渡性产品,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其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不过在其向市场推出零排放的聆风多年后,冷清的市场表现让其不得不修订原有战略,转向进军混合动力车。
已经清楚意识到混合动力技术已经落后的日产,沿用了其传统燃油汽车领域的快速跟进、多车型全方位作战思路,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推出15款新混合动力车型。
在市场沉默期,欧美汽车巨头曾潜伏着看丰田上演独角戏。但近期已经嗅到混动的春天正在临近,开始伺机而动。
福特明确宣战,混合动力车的发展将对标丰田。表面上看,这种跟进式的作战对丰田并没有太大危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烟雾弹,美国人正在盘算采用比日本人现有模式更好的商业化解决方案,其针对混合动力车商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成本过高,建成了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制造汽油动力车、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工厂。
成本与模式的暗战
日产等车企在生产聆风车型曾采用单独的生产线,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福特宣称,其采用的模式将节省20%的开发成本,提高工厂效率后,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福特公司预计在三年之内,每个组装厂平均可生产4.5种车型,远超过目前的3.6种车型。
豪华车被一些观点认为是混动技术推广最理想的方式,“豪华车价格相对高,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不强,更倾向于低排量的环保意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说。
混动雷克萨斯是丰田混合动力进军中国市场的先遣军,据雷克萨斯中国方面称,在混合动力豪华车这一细分市场,中国市场超过80%以上都是雷克萨斯的产品,雷克萨斯的混合动力有五款车型,其中CT200h今年前10个月平均月销1000辆。
奥迪则针对混合动力电池路线的不同,和丰田开战。丰田从推出普锐斯起,就树立了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标杆:搭载的电池尽可能大,发动机尽可能小,初衷是使得刹车产生的电能更多回收,达到节能效果。
奥迪颠覆了这种观点,认为“大发动机,小电池”更加符合混合动力车的工作原理。“以前有一些误区,以为混合动力就是要弱化发动机的功效,以为混合动力要多装电池,让它的续持里程越长越好。”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更加认同奥迪的路线。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认为,混合动力车型首先要处理好电池所产生的功率,而非电池容量。“功率型的容量不是纯电行驶的容量那么重要,它只要当时能够基本收回能量,加速和助力的时候能够够用,而主要不是要把能量储起来。”
车企已经在用各种方式混战,但事实上,以普锐斯等产品在中国的市场表现看,混合动力车的消费通道尚未真正打开。
冯兴亚据此判断,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市场优势要显现出来,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不过业内达成的共识是:消费者一旦用上混合动力汽车,就不会再回头购买燃油动力汽车。混合动力的意义类似于“锂电池手机终结镍氢电池手机”。
作者:周开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