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不再见
2012年12月28日11:36
来源:经济观察网
张斌/文 未来,地球人生活变化中大部分与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
地球会变得更热。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说,“到2020年,北极的冰雪将全部融化,同时,南半球的巨大冰川和南极西部的大冰原也将崩塌融化。”那时,海平面将大幅度上升,淹没地球上地势较低的地区,地球将变得更热,洪涝灾害将更多且更具灾难性。这是一幅十分严峻的未来地球图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得这一过程无法避免。
甚至有人提出,也许最多再过8年,到2020年的时候,夏天的北冰洋上就找不到什么冰山了……别提冰山了,也许连冰渣都没有!
各种变化将席卷地球,未来前途未卜的不仅仅是人类,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未来十多年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美国杜克大学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一些生存在高地的野生动物如今也正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威胁。如果气候进一步变暖,动植物的高地避难所将被摧毁,它们将无处安身。”许多野生动物都将面临一个暗淡的前景,北极熊、低地大猩猩、黑猩猩、老虎、许多种类的淡水海豚,甚至是大白鲨,如今都面临着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最终灭绝的命运。
据有关专家估计,物种消失的速度还将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变化而加快,直至达到与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相同的水平。恐龙事件是地球几亿年来对地球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五次大灭绝事件中的一次,而我们现在正在逐渐进入第六次地球生物大灭绝的过程中。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能源系统将会实现多元化,风能、波浪能和太阳能将成为最重要的能源,通过开发新一代高效柴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二氧化碳排放将大幅减少。由于多样化的能源开发,以及全球变暖也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及居住地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为2020年的新技术提供能源?这将取决于人类对大气变暖威胁的反应。如果说全球达成碳排放协议已为时不远,那么,电力生产的重大变化已开始对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法国、德国和美国已完善了新一代压水核反应堆核电厂,风力、水力和潮汐发电也正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显然,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开始,各国对“拯救地球”行动的意见越来越分裂,止于今年的多哈,气候谈判已经陷入形式化的边缘。
被人们最寄予厚望的一次是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谈判,当时几十万人蜂拥到这个小城市就是为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这次为防止到2020年,全球平均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而进行谈判。在此次被视为“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大会上,等来的是失望。
2011年,《京都议定书》在德班名存实亡,巴厘路线图未完成使命便戛然而止的情形之下,一个新的气候谈判轨道正在形成,2020年后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然而,在一次又一次路线图的谈判、制定和抛弃中,缺乏政治意愿减排的气候谈判似乎陷入了“形式陷阱”。
为了推动谈判议程,包括中国在内的基础四国(中国、巴西、南非和印度)在接受一个2020年后全球减排协议法律形式的问题上,表现了很大的灵活性。解振华提出,在包括第二承诺期、每年100亿美元、落实技术转让等五个条件满足的基础上,中国“愿意就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进行谈判”。要记得,还在两年前的哥本哈根,法律形式问题绝对是中国的“禁忌”。
在这一灵活性的推动下,第二承诺期没有在德班彻底“崩盘”。然而,正如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政策主任李雁所说的,“欧盟希望将第二承诺期作为一个筹码,推动谈判的另一轨道一个新的、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减排协议的进程。”
“今年我们把《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争取了回来,但明年也就基本结束了。”中国代表团谈判代表李高当时这样对记者说道。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命运,只是一系列变化的开始。
2012年5月,各方在德国波恩展开了一次关于“德班平台”的激烈谈判,其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欧盟也做出了或不推行减排30%目标的姿态,使得多哈谈判变得更加渺茫和艰难。
果不其然,当地时间12月7日,历时两周的气候大会在卡塔尔多哈闭幕时,如外界预测的一样,成果寥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分歧依旧严重,人们寄希望于当地时间12月5日展开的部长级别磋商和谈判,诸多问题均未达成一致意见。
“目前的文件没有反映任何"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重要原则。”发展中国家政府间组织“南方中心”的执行主任许国平这样说。
这无疑给未来的谈判机制留下了一个更大疑问。如何区别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以后新的工作组的谈判,这肯定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以什么原则为基础,为指导?”一位资深中国谈判代表坦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会越来越模糊,这是一个趋势。”
事实上,气候谈判的“基石”已经松动。以后的谈判走向何方,难以预测,很可能成为一种形式。
如果顺利,按照德班决议的时间表2015年谈成、2020年进入实施的这个减排法律协议将给中国套上一个减排的“紧箍咒”。
来自中国代表团的立场似乎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于这个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并不“排斥”。“我们国内的很多工作走在国际谈判的前段。”一位谈判代表这样说。
此说进一步暗示,2020年非常有可能成为中国加入国际减排法律框架,并制定强制减排目标的“大限”。
比起法律形式,中国更为关心的是减排目标怎么定?由谁来定?人们对于减排目标的性质众说纷纭,它可以是碳强度减排目标,如同2020年前的40%-45%目标,它也可能是一个绝对数字的减排目标。
学者和企业更多倾向于绝对减排,而政府官员的态度则更为谨慎,认为即使2020年中国进行碳排放的绝对量减排还为时过早。
从目前各国的态度来看,中国的担心可能有些为时尚早,因为2015年完成谈判的可能性非常小,谈判会走向什么方向也难以确定。
2020年地球的样子,不好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