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战略躁进,两年市值蒸发93亿
上市两年,向日葵在滑坡,利润从2.5亿到负3亿元,主营产品毛利率从21.24%到0.04%,市值缩水76%
面对新的一年,向日葵(300111.SZ)宁愿轻装上阵。
2012年12月26日,向日葵发布201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
市公司净利润将亏损2-3亿,而2011年这一数字为3484万,上市当年2010年为25131万,上市前2009年为10334万。对此,向日葵归因于“双反”和产能过剩造成,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产品价格下跌进而导致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大幅提升;欧洲市场的持续低迷,部分客户开始出现违约情况,坏账开始攀升。
如此巨量的亏损却并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受此影响向日葵次日盘中最大跌幅为2.76%,最终收平,二级市场上风平浪静。
一名北京的证券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对于这样一体化的光伏企业来说,这个亏损数字大家还是比较认可,需要担心的还是它的未来。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向日葵总市值仅29.57亿元,上市两年市值蒸发93亿元。
主营产品毛利骤减407%
高成长的故事经常暗藏谎言。
向日葵于2010年8月IPO上市,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大规格的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上市前三年,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74%。上市当年,同比大增165.54%。
2011年第三季度,公司首现季度亏损,亏损额达3464万元;随后的一个季度,亏损额度加大。但全年依然实现3484.02万元的净利润。
在2012年一季报中,公司曾做过预测,认为2012年中期业绩应该比2011年同比下滑50%以上,但不至于亏损。然而2012年半年报则显示,向日葵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同比下降50.90%;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滑227.47%。
2012年中报数据显示,向日葵主营产品电池组件及电池片的毛利率仅为0.04%,同比骤减406.5%。
对此,向日葵解释称,组件销售价格大幅下跌,较去年同期下降53.57%,使得营业收入大幅下降55.6%;同时由于相关营业成本没有同比下降,使得电池片及电池组件的销售平均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6.29%,下降至0.04%,毛利额大幅下跌。
事实上,上市以后,向日葵该产品的毛利率一直不稳定,整体呈下滑趋势。2010年和2011年,该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1.24%和15.06%。
如此夸张的变脸,让市场不断质疑其上市前的过度包装。
“主要是他选了一个最好的上市时点。”一名上海的投行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对于向日葵这种传统制造业公司,想要财务造假包装的余地并不大,所以包装往往是放在业务技术上和行业地位上。但是财务方面来讲,它上市的时点非常好,被过度包装的是这个行业。”
作为2005年成立的光伏产业后起者,向日葵处于产能扩张期,主营业务收入亦保持较高增速。公司产品主销德国市场,2010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88.31%,其中德国市场收入占海外市场的78.05%。
向日葵招股说明书显示中提到“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光伏行业增长势头迅猛,2007年起超越欧洲、日本,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2009年全国光伏电池产量超4000MW,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
然而,仔细分析其财报不难发现,高成长的形象完全要归功于海外市场的光伏补贴政策。
数据显示,向日葵2007年-2009年收到的税费返还分别为3863万元、1.25亿元、1亿元,同期公司的净利润却分别只有1088万元、7642万元、1.19亿元。
“它属于比较老实,爆出来亏得比较少的反而有做账嫌疑,这是一个大家都认可亏损的程度。”上述北京证券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现在行业发展的症结在于必须淘汰部分过剩的产能,然而每家光伏企业都有自己的“背景”,每家公司也都会死扛下去。
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也表示,美国的“双反”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预计是短期的,光伏行业最本质的问题还是供过于求。
海外战略躁进
行业产能的过剩更凸显出了向日葵两年来的躁进。
在创业板上市后,向日葵立刻利用8.57亿元的募集资金,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其核心正是围绕扩充产能以及向全产业链延伸。
其中,2.5亿元的IPO募投项目“年产2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增资第二期项目(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早在2011年4月就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
事实上,向日葵曾在2011年年报中承认:由于受欧债危机和产能急剧扩张等因素影响,太阳能光伏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产品价格急剧下滑,行业获利水平整体快速下降。“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调,是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上市一个月左右,向日葵就为自己的超募资金盘算好了去处。在其2010年9月递出的《年产1.6亿片8英寸太阳能级多晶硅片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提到,由于受技术限制,募投项目所需8 英寸硅片国内主要由行业大企业参股或控股,市场供应量非常少;而且由于供应商数量的增多,给原材料质量的一致性带来较大困难,进而直接影响公司产品质量。因此,尽快实施硅片制造项目,已迫在眉睫。
2012年中报显示,向日葵这项计划总投资高达19.99亿元的“年产1.6亿片8英寸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项目”已于2011年四季度进入试产,计划投资的4.64亿超募资金已经全部投入,然而在2012年上半年却仅获得7474.25万元的利润。
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两个项目均未能达到向日葵的预计效益。如此巨量的产能,势将给向日葵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产能过剩得厉害,一名上海的光伏行业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向日葵很难做到以销定产的,在连续生产状态下,他只能渐渐降低生产速度,不能停产。另外,巨额的设备折旧费用这些固定成本是它很难控制的。
由于主营业务的疲弱,许多光伏制造企业又有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新玩法,向日葵也乐此不疲。
对于许多光伏制造企业而言,投资光伏电站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增加相应的组件销售,又能够获得电站的投资收益。
2011年5月,向日葵以自有资金950万美元投资成立了向日葵(卢森堡)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向日葵(卢森堡)]进行电站投资。对于投资电站这种新思路,向日葵走到了行业的前列。
2011年6月,向日葵各以自有资金10万元投资成立了向日葵(美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向日葵(美国)]和向日葵(德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向日葵(德国)]。
但这些海外子公司并未能给它带来收益,反是业绩上的拖累。2012年上半年,向日葵(卢森堡)、向日葵(德国)、向日葵(美国)净利润-288万、-1036万、-21万。
2011年8月,向日葵(卢森堡)以近240万欧元收购BOREAS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太阳能电站项目,该电站位于德国德累斯顿市Elsterheide地区(规模为20-25MW)。该电站项目在2011年12月23日顺利并网发电。
2012年10月,向日葵成功出售了上述德国的20MW电站,获得5000万元的利润。
对于电站投资,向日葵采用的是滚动发展的思路,即建一批电站,转让一批电站,回收资金后再建电站,确保公司资金安全。
对此,上述分析师认为这种模式最为关键的是,光伏电站建好后能不能快速出手。由于大环境不好,对于欧洲等地区的项目如果不能转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营压力,因此,长期应用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2012年8月4日,向日葵公告将出售其子公司向日葵(卢森堡)的意大利3.662兆瓦的电站、德国4.7兆瓦的电站、德国3.3兆瓦的电站。
2012年11月20日,向日葵计划以不超过50万美元现金在澳大利亚设立子公司。
不断下沉的船
近9亿募集资金早已挥尽。躁进的扩张,使得向日葵的资金链条日益紧张。
数据显示,2011年末,向日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78亿元,而到了2012年三季末,这一科目减少为-5224万元。
2011年6月20日,向日葵曾公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不超过6.6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两期,每期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期限为两年。
为了偿还银行贷款、优化公司债务结构,2011年11月26日,向日葵公告拟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票面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含6亿元)。
事实上,为了改善公司运营资金状况,向日葵大股东吴建龙也是绞尽了脑汁。2011年2月以来,吴建龙反复将持有的向日葵股权拿去质押融资,截至2012年底先后质押了21次。
截至目前,建龙先生办理质押的股份总数为20848.74万股,占其直接持有向日葵股份总数的99.95%,占向日葵总股本的40.96%。
其中质押方是各型各色。除了多家银行外,也包括华宝信托、国信证券(香港)融资有限公司、浙商证券及宁波私募王重良。值得注意是,浙商证券正是其2011年12月底新聘来替换光大证券的保荐机构。
上市以后的向日葵困难重重,业绩下滑、股价重挫深深的伤害了股东的心。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与船同沉,而是另谋生路。
2012年年中时,向日葵高管的集中减持,更是凸显了对未来发展的渺茫。
2012年7月11日,向日葵公告为发布业绩修正预告而停牌。三天之后,投资者看到净利润指标从此前预计的“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调至“亏损1.6亿至1.7亿元”。
2012年7月16日开盘直接一字跌停,收盘在7.98元,成交量不足400万元,微量跌停折射后市下跌空间仍然巨大。
有意思的是,这一份预期中的预告公告,却经历了三天停牌的等待,市场普遍质疑向日葵精心安排的公告时间,可为其高管规避“业绩预告前10日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的监管规则。
数据显示,2012年6月29日,向日葵696.4万股首发限售股解禁。解禁当日及7月2日,向日葵高管总经理丁国军、财务总监潘卫标、董秘杨旺翔、副总陈海涛纷纷在二级市场抛售自家股票,合计减持174万股。其中丁国军、陈海涛一天即将其持有股份抛售一空。由此,若向日葵在7月13日前发布业绩预告,上述高管的减持行为无疑构成违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