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6天。
这是高良玉任职南方基金总经理的时间长度——1998年9月2日至2013年1月5日。
三个月之前的2012年9月27日上午,深圳福华一路免税商务大厦,南方基金召开董事会。高良玉提出,希望卸任总经理,不过累计持股55%的小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厦门国际信托、兴业证券
在董事会上一再挽留,董事会与高良玉最终达成意见,同意高卸任总经理,但时间必须延长至年底,且高必须留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当日上午11点48分,原本以为自己离任已成定局的高良玉,短信告知亲友:“我还得继续担任南方基金总经理。”理财周报记者也接到了这条短信。
在此之前的两天,2012年9月25日,高良玉已经以即将卸任的总经理身份,接受《理财周报》长达5小时的专访。
其中涉及了诸多他所经历过的敏感事件,包括基金黑幕事件、5.19行情、狙击恶意收购事件、2008年反思、南方重构,以及接班人选择内幕。
这是南方基金史,亦是中国基金史。
“基金业教父”退居二线
一位与高良玉关系甚密的人士说:“高良玉在南方基金的历史,基本可以代表国内基金行业整个发展历史。”
这篇独家专稿原计划刊登在2012年10月的《理财周报》上,但在收到高良玉短信后,只得推迟至今。
2013年1月4日,深圳福华一路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高良玉和新近履任督察长的杨小松,向部分媒体记者宣布了高卸任的消息。
这篇已经等待了100多天的专访终于可以面对读者。时间延后了三个月。
三个月后,2013年1月4日,冬日冷风习习,深圳的温度降至10°C。在福华一路离免税大厦100米的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以及新近履新的督察长杨小松,面对部分媒体宣布了卸任的消息。
1月5日,高良玉将卸任南方基金总经理,继续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及香港南方东英公司董事长。南方基金董事长吴万善代任总经理。极可能,坐在高良玉旁边的督察长、来自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副主任杨小松接任总经理。
众多人士并不知晓,这一决议诞生于三个月前——在2012年9月27日南方基金董事会上。
也正是在董事会之前,2012年9月25日中午,高良玉同意,在免税商务大厦33楼办公室,接受总经理任期内最后一次媒体专访。
当天中午,与《理财周报》三位记者简单用餐后,高良玉赶赴香港公司参加会议,并约定会议结束后继续接受采访。那天,高良玉前后用了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在南方基金的故事。
傍晚回来的高良玉,办公室多了
两束鲜花。“前两天刚好是我47岁生日。”穿着一件白色条纹的高良玉说。见过高良玉的南方基金员工,形容他“最近心情不错”。
在博时总经理肖风、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华夏总经理范勇宏接连离开后,作为基金行业唯一仍在坚守的元老、被称为“基金业教父”的47岁的高良玉,终于也要退居二线了。
高良玉坦言,股东不让走,自己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新动向。而提到“47岁的退休老干部”一词,高良玉自己乐了。
14年前,年仅32周岁的高良玉受邀加入南方基金筹备组,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到任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装修办公室。彼时,南方基金落址在股东南方证券的物业——深港花园三楼。楼下二层是KTV。
从彼时至今,故事走了15年。“高良玉在南方基金的历史,基本可以代表基金行业整个发展历史了。”一位与高良玉关系甚密的人士说。高良玉与南方基金分别是一个坐标,深嵌在中国基金业的历史图中。
32周岁的总经理
1998年春节刚过,高良玉如期飞往深圳,加入南方基金筹备组。此时,32岁的他刚刚卸任证监会发行处副处长。
那一年4月7日上午8点多,高良玉穿着一身深蓝色衬衫,系着金色领带,披上黑色西装,赶往深交所。时任南方基金的副总经理的他,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参加——基金开元的上市剪彩。
基金开元,与国泰的基金金泰,是整个基金业最早成立的封闭式基金。“开元是在1998年3月23日成立的,意思是‘开创基金新纪元’,4月7日那天上市,我们第一任总经理、董事长都去了。”高良玉回忆说。
在剪彩仪式上,高良玉站在巨大的银幕前留影,背后大红色字样写着“基金开元,开盘价1.37”。站在他身边的,是当时南方证券的董事长沈沛,以及南方基金第一任总经理——仅任职半年,后转任董事长的熊双文。
2012年9月25日接受记者专访当日,高良玉提醒坐在身边的同事:“把上市的老照片找出来,看看我们第一只产品的上市价格是不是1块3毛7。”高良玉记得,这只基金净值最高时曾到达1块5毛钱,交易价最高炒到2块7毛钱。
端看自己老照片的高良玉,感慨时光流逝。1998年与高良玉同时进入南方基金筹备组的战友熊双文、王永华等都已经接连离开。
南方证券是南方基金第一任大股东。1997年,监管层进行基金公司试点,深圳、上海各有一家基金公司成立,分别由南方证券、国泰证券发起。
1998年3月6日,南方基金在深圳注册成立。在深圳深港花园,时任副总经理的高良玉上任第一件事便是装修办公室。彼时,南方基金楼下二层是一家KTV。
从20亿成长为2000亿公司后,南方基金的办公地址也从深港花园迁到福华一路的免税商务大厦22、31、32、33层。旁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深圳总部。“迁过来(免税大厦)的时候,是打算先过渡五年的。现在瞧着,还要再过渡五年。”高良玉笑着说。
到任仅半年后,32周岁的高良玉被提升总经理,成为行业中最年轻的基金一把手。目前行业中最年轻的基金一把手——博时基金总经理何宝,生于1975年,上任时37岁。
1998年9月2日,在同一座叫做“深圳”的特区城市,在3公里外的深港花园里,32周岁的高良玉公告上任南方基金总经理。
那一年,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37岁,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35岁。那一年,记者10岁。
“当时也有人担心,说你这么年轻,行不行?我说,我很难评估自己的能力,但从行业情况来看,我还是有信心的。”高良玉说,“基金也刚刚起步,大家都在一个起点上,都没有经验,一篇空白。所以,年龄不是一个制约因素。”
此时,32周岁的高良玉已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2年,在证监会发行部工作5年,其在五道口研究生经历,也与资本市场相关。“这是我的优势。我个人很愿意去挑战。”
1988年,22岁的高良玉到“五道口”进修课程。“五道口”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金融人才培养领域具有绝对的品牌优势。同在“五道口”留下成长足迹的,还有目前担任浙江省副省长的朱丛玖、广州市副市长的欧阳卫民,以及众多券商、基金公司高管。
封闭基金的混沌时代
1997年至1998年,A股处于下跌态势。截止1998年底,共有南方、国泰、华夏、华安、博时5家公募基金成立。
南方基金成立的第一只产品——基金开元由于在交易所上市,在交易所挂牌,凭证形似股票,被投资人误解为类似股票的投资标的。“那时候有一个新东西就遭炒作,我们基金开元也一样。当时炒作太厉害,只能预缴认购款,比例配售。人们也不习惯把价格和净值挂钩,投机风气很强。”高良玉说。
据高良玉回忆,基金开元发行目标为20亿,而当时认购额达到840个亿,超额认购42倍。
十五年过去,基金市场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发行市场也发生极大的变化。回过头看,2012年的基金发行,再难出现840个亿的认购额。在近两个月完成发行的基金中,南方纯债发行超过80个亿,招商纯债发行超过45亿,已让行业不少渠道人士瞠目结舌。
理财周报记者曾统计获悉,2011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仅7个多亿。而2012年以来至9月底,50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也只有9.34个亿。
第一年,南方基金的业绩并不理想。作为整个公募市场仅有的两只基金之一,南方基金开元排名第二;当年底基金数量扩大到六只时,基金开元排名第六。天元基金在1998年收益率仅一个多点。
1998年9月2日,高良玉得到监管层批复,担任总经理。但真正完成过渡已经是1998年底。上任后,高良玉对研究、组织构架、投资思路开始改革,投资风格上,南方基金开始转向一些容易调整的小盘股。
南方的业绩在1999年开始有所表现。1999年,南方业绩排名第二。2000年,南方业绩排名第一。
“1999年到2005年,是南方基金成长最快,冲锋最猛的时候。”高良玉说。南方基金的规模也从20亿增长到已经增长到500亿以上。
5.19行情和基金黑幕
而在高良玉对14年基金历史的回顾中,1999年那场轰动的“5·19行情”仍然榜上有名。
1999年5月19日,以网络股为主的股票,带动中国股市走出一波极强势的行情。此后数日,A股连续出现十几只、三十几只,甚至五十几只涨停板,包括综艺股份、聚友网络、海虹股份在内的股票都放量大涨。
南方基金当时重仓的青鸟天桥、长印股份也大涨。这是高良玉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
“很多散户,在那波行情是没有赚到钱的,他们习惯涨一点就卖掉。但基金是长期持有的。那一波行情中,基金赚了很多。”高良玉说。1999年,天元基金的净值明显增长,最高曾达到1.5元。
“当时基金净值超过1毛钱的时候,我们就说,要请基金经理吃饭,那是历史意义,看到基金确实给投资人赚钱了。基金赚的钱,比很多投资人自己赚的都要多得多。”高良玉说。同年8月,南方基金的第二只产品——基金天元发行。
也正是在“5·19行情”后,基金投资的个股如东方电子、综艺股份等,表现突出。市场有投资者开始质疑——为什么基金能选上最牛股,为什么基金能集中持股这么长时间?
2000年,媒体曝出“基金黑幕”,轰动整个资本市场。那个年代,基金正处于一个监管真空状态。当时,基金的主要特质是集中持股,重仓个股。
基金高管、基金经理喜欢往交易室跑,指挥交易。这是众多年轻的基金从业人员未曾见识过的画面。基金经理坐在交易员旁边,看着屏幕激动大喊:“买!卖!”
有些基金为了买卖,可能故意先打出一笔大额反向单。比如,基金敲出一笔50万手的卖单,散户一看,都跟风卖出,待股价下跌后,基金顺利买入。
1998年至2000年,基金业一直处于混沌状态。当时众多投资者选取上市公司投资标的时,标准是看公司“能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能不能讲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故事。比如东方电子,有故事,有比例送股,就可能被炒,而散户在其中吃亏最多。”
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开始有组织、有意识、有计划地到上市公司调研。“这是从基金开始的。”高良玉说。基金当时最热衷调研的,就是两市龙头股——长虹电子、深发展。
当时分管研究的高良玉,也曾到燕京啤酒、沱牌舍得、中兴通讯等公司调研,个别公司调研次数不下三次。南方基金作为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就在那样混沌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
面对国内空白的市场,高良玉在当时从美国、台湾的基金市场学习了不少经验。由于基金管理人士多数来自券商自营部门,众多基金公司倾向于按照自营思路做基金。“个人感觉,第一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组织架构到产品,完全是复制国外模式。”
2003年、2004年、2005年,南方基金开始冒尖,规模一直保持行业第一。而在2006年、2007年大行情中,南方基金却难以施展规模优势。
狙击恶意收购者
南方基金现在的股东结构华泰证券45%,深圳市投资公司30%,厦门国投15%,兴业证券10%。2002年之后,除深圳机场因中国国航收购而将所持30%股份在2010年转由深圳市投资公司外,股东结构一直稳定。
高良玉对理财周报记者称,这10年股东从未过多干扰过公司的事务,而且股东方面很少派人参与公司管理,“股东对我们也很肯定”。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南方基金曾在2001年面临过一次很危险的恶意收购,提出收购的是国内当时呼风唤雨的一家北京机构。当时南方基金有7个股东:南方证券30%,海通证券、兴业证券、长城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陕国投和厦国投各持10%股份。
这家机构征求高良玉意见“是否同意被他们收购”,高回应“不同意被收购”。据悉,这家机构当时撂下的话是“你同不同意,我们都要拿下来。”
高良玉回忆说,他获得这个消息后,找过当时的所有股东是否可能成为大股东,然而多数股东给了高良玉否定的结果,“只有华泰证券愿意接手大股东。”
“这的确是挽救了南方基金。”高良玉说,当时如果华泰不接手,北京那家机构如果收购得手,基金公司就会(不要转行)成为那家机构的资本运作平台,后来那家机构因涉及一个重大案件而分崩离析。
华泰证券确定收购后,原来的8家股东归拢为4家股东:南方证券所持30%股份转给深圳机场持有,兴业证券保留所持10%股份,华泰证券收购海通证券、长城证券、华西证券和陕国投35%股份加上已有10%成为第一大股东,厦国投收购另外5%股份共持15%。
高良玉描述说,经过2002年这一轮股东整合,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局面,“从而赢得了很稳定的10年。”而且,南方基金历年也坚持拿出75%以上的利润给股东分红,实现股东利益。
20亿到2000亿
2003年之后的几年里,南方基金规模一直保持行业第一。到2007年初,南方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很快,在接下来半年时间里,南方基金再次突破2000亿规模,也成为行业中首个突破千亿后,随即突破2000亿规模的公司。
当时同时突破2000亿的还有华夏基金。而南方基金老员工回忆,在当时众多媒体报道中,南方基金都是被放在首位的基金公司。
“规模突破的原因,就是市场上涨。南方基金在产品发行跟上了,人员跟上了,也预料到了这一天。实际上是市场给了基金扩大份额的机会,很多基金净值从一块涨到两块,资产规模就上去了。”高良玉说。
但是,2006年、2007年的大行情中,南方基金的规模却从第一名开始滑落。
这与南方基金产品结构有关。其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较同行其他基金公司都高。截至2005年底,南方基金仅两只股票基金——南方积极配置、南方高增长。而且,公司并无股票指数基金,因而,在股市大涨时,南方规模失去了再次扩大规模的优势。
而那个时期,同行同规模的基金公司,如博时基金、嘉实基金正在蜂拥而至,发行、营销产品。博时在2007年单年就发行3只股票型基金——博时新兴成长、博时稳定价值、博时特许价值。
据悉,在基金黑幕中“受伤”最深的嘉实基金,由于此前股票型基金一直不多,也在2007年、2008年大力发行嘉实策略成长、嘉实海外中国股票QDII、嘉实研究精选。
此时,主动控制规模的南方基金很快被赶超。而当时同样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主动控制规模的兴业全球基金,此举也在之后被行业称赞。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李海鹏曾表示,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人员超过20人,2012年再添4人。高良玉对这块业务极其重视,公司资源倾斜也较多。
南方基金这样的产品结构,使其很难在大牛市中规模扩大规模。但是,相反,在低迷行情中,其业绩相对更加稳定。在2004年及2005年,以及在2010年至今两年多的低迷市场下,南方基金保持了相对平稳的业绩,其秘诀正是高占比的固定收益产品。
南方基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产品结构?
早在基金公司成立初期,借鉴国外经验的高良玉看准海外公司低风险产品的布局,南方基金从一开始就对固定收益比较重视。“你看现在海外50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70-80%都是低风险产品,股票也就20%左右。”高良玉说。
重构南方
2007年后,从中型公司变身大公司的南方基金开始不适应。由于公司变大,人力增加,高良玉开始将权力下沉,高管逐渐下放工作安排。这让南方基金很多基层及中层忽然感到不适应。
2008年开始,南方基金出现过一次较大的人事动荡,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王宏远、分管市场的副总经理许小松、分管年金业务的邓召明,以及渠道、产品、客服、内勤等众多部门总监陆续离开南方基金。
“没有衔接好,过渡太快了。很多人,之前是你告诉他怎么做,他去执行,执行地很好。后来,你不告诉他怎么做,他就懵了。”高良玉说,“2008年至2009年那两年,南方的教训是比较多的。那确实是公司发展最不理想的两年,公司也有点动荡。”
2008年底,高良玉从华尔街引入邱国鹭掌管投资。一向不愿向媒体提起自己如何引入邱国鹭的高良玉,此次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细节。
高良玉曾两次到访华尔街,与邱国鹭详谈。高良玉认同邱国鹭的投资理念,同时考虑到邱国鹭是在海外真
正管理过基金的投资人,最终敲定邱国鹭为新的投资管理人。当时与邱国鹭几乎同时被引入公司的人才,还有刘志平、郭雁鸣等人。
时至今日,高良玉坦言,在2008年最困顿的时期,自己曾萌生过卸任的想法。但由于那时公司正处于瓶颈期,众多改进等待完成。思索过后,高良玉决定留下来,着手改革。2009年,南方基金开始启动大改革。
接受采访当天,处女座的高良玉形容自己“要强、追求完美”。以他的理念,现在人员决定离开人员的价值,只有将现在南方基金的人员培养好,才不会惋惜离开的人们。
2010年至今,高良玉对公司员工加大培训。目前,南方基金经常邀请华信惠锐等咨询公司,对公司总监级别的员工进行培训。“这两年加强管理,实际上是在补课。教公司的员工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怎么正确做事。你告诉他了,他明白了,事儿就做好了。”
同时,高良玉着手推进公司制度改革,建立南方基金运营系统,包括人才培养机制及激励机制。在南方基金员工的印象里,南方基金很少从其他机构挖角投资人,公司核心多数是从应届生培养而来。在薪酬结构中,更是以“25%+75%”的比例,强调业绩对薪酬结构的重要性。
2011年,南方基金逐渐稳定,高良玉的心结开始逐渐解开。
截至2012年底,南方基金总资产规模为1545亿元,行业排名第四位。总份额1668亿份,行业排名第五位。
2012年这一年,南方基金绝大部分股票基金排名在行业前三分之一,平均收益率9.24%,高出行业股基平均收益率5.60%。其中,南方成份精选全年收益率为14.60%,南方高增长12.92%,南方优选价值12.09%,南方盛元红利10.46%。
2012年,高良玉再次萌生退居一线的念头。这一次,他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董事会。
选择接班人
“快15年了,每天醒来都重复一个工作,确实有点儿累了。现在公司运营不错,也能找到合适的新人来接替,有新的想法和干劲,对南方基金不一定是坏事。”高良玉说,股东对自己的公司成绩非常认可,对公司运营管理不作任何干涉。
当时听到高良玉要卸任总经理的消息后,南方基金众多董事会成员的第一反应是:“那你不能离开南方基金啊!”极力挽留无果后,董事会成员一致向高良玉提出,同意卸任,但条件是,高必须留在公司。董事们同样明白,南方基金每一步成长,都镶嵌在这个核心人物的脚步里。
高良玉将卸任南方基金总经理,退居二线,但留在公司,担任副董事长及南方东英(香港)公司的董事长。
与董事谈妥后,高良玉开始帮助董事会物色新人,中间与董事会、与候选人均有过多次沟通、讨论、比较。“能力、品德、意愿,考虑这三要素。最后确定了很合适的人选。”高良玉说。
尽管南方基金未公告接任人选,记者从可靠渠道获知,南方基金总经理的接任者,是来自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副主任杨小松。由于证监会官员到机构任职需要有一年静默期,杨小松很可能在今年8月上任,在此之前南方基金董事长吴万善将兼任代总经理。
资料显示,杨小松历任德勤国际会计师行会计专业翻译,光大银行证券部职员,证监会国际部、发行部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期间被派往美国NASDAQ工作,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委员兼局长助理、副局长,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
接下来的一年,南方基金董事长、股东华泰证券董事长吴万善将出面兼任一年的总经理。
2011年11月,南方基金公告,来自证监会的杨小松新任南方基金督察长。
至此,南方基金的“高时代”圆满落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