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百姓“用钱投票”促使“存款搬家”
2013年01月13日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较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有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新年伊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有所回调,5%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已难觅踪迹。银行理财产品“量增价减”,一增一减之间,更多的主动权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货比三家”正成为常态。
今年开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有所回调。数据显示,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6%左右,2012年平均收益率由年初的5.2%下降到11月的4.3%,随着年底的临近,才短暂回升。
尽管如此,在股市、楼市不明朗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仍然“产销两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显示,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远高于2011年的16万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量增价减,更多的主动权正向投资者转移。百姓“用钱投票”更加频繁,存款在银行间的转移已屡见不鲜。
家住天津的白领李先生告诉记者,把钱存活期利息太低,存定期取现又不方便,于是把闲钱买了10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不耽误事儿。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副教授张尚学认为,“风险相同”,收益不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肯定要向银行理财产品转移。2010年以来,利率较低的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量的比例持续下降,“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的兴起,是活期存款分流的原因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如今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放开,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反映资金的真实价值。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只是银行把利润蛋糕多分给投资者一点,一定程度上也是储户资金的价值回归。
统计显示,2012年披露到期信息的银行理财产品,绝大部分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但频频爆出的理财产品负面新闻,也使蓬勃发展的银行理财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永壮认为,在看到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同时,也应看到背后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不可以把银行理财产品与存款画上等号。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也应该及时揭示风险,逐步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银行理财:百姓“用钱投票”促使“存款搬家”
( 2013-01-1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银行理财:百姓“用钱投票”促使“存款搬家”
( 2013-0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据新华社北京1月12日专电(记者邓中豪 华晔迪)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7.61万亿元,较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有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新年伊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有所回调,5%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已难觅踪迹。银行理财产品“量增价减”,一增一减之间,更多的主动权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货比三家”正成为常态。
今年开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有所回调。数据显示,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6%左右,2012年平均收益率由年初的5.2%下降到11月的4.3%,随着年底的临近,才短暂回升。
尽管如此,在股市、楼市不明朗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仍然“产销两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显示,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远高于2011年的16万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量增价减,更多的主动权正向投资者转移。百姓“用钱投票”更加频繁,存款在银行间的转移已屡见不鲜。
家住天津的白领李先生告诉记者,把钱存活期利息太低,存定期取现又不方便,于是把闲钱买了10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不耽误事儿。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副教授张尚学认为,“风险相同”,收益不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肯定要向银行理财产品转移。2010年以来,利率较低的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量的比例持续下降,“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的兴起,是活期存款分流的原因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如今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放开,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反映资金的真实价值。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只是银行把利润蛋糕多分给投资者一点,一定程度上也是储户资金的价值回归。
统计显示,2012年披露到期信息的银行理财产品,绝大部分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但频频爆出的理财产品负面新闻,也使蓬勃发展的银行理财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永壮认为,在看到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同时,也应看到背后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不可以把银行理财产品与存款画上等号。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也应该及时揭示风险,逐步培养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据新华社北京1月12日专电(记者邓中豪 华晔迪)
作者:邓中豪 华晔迪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